本帖最后由 熙儿 于 2016-12-16 07:33 编辑
这是什么?我们小时候叫它牛皮豆 ,一角钱十个。散卖的,卖牛皮豆的是位老人,60多岁的样子,个子不高,胖嘟嘟的身材,声音干净温和,一双干瘪的眼睛饱经风霜,而眼角的褶皱流露出地笑容却也掩盖不住他慈祥的面容。
每天放学后,他推着自行车从村西头吆喝到东头。村里人无论 大人、小孩,都亲切地称呼他"老举头"。至于"老举头"这个名字该有些来历的,他卖货的说辞总是一套一套的,听起来特别顺耳。也是我们村大人们从来不反对我们买他零食的唯一卖货郎。
从小学到中学,老举头风雨无阻地卖小食品到各村。即便,下雨天,泥泞的村路推不了自行车,他也挑起扁担,扁担两头是平时自行车后座,两个竹筐大小的泡沫货箱。每天放学后都能听到那熟悉的声音:"雪糕雪糕,五毛钱一串雪糕,十五块钱一大水shao,快点回家找你妈要钱买雪糕"。
从镇里到村里要十里地,中间隔着好几个村,他挨个村卖。老举头卖雪糕、小淘气、果丹皮,麻花等等。那时候我的经济范围也只能游离在牛皮豆上。皮脆仁儿酥,一个个像小溜溜似的,放在手里拨来拨去,数量可观。老举头还经常多给我几个,有时候会贪心地揣测:今天,他会不会多给我,多给我几个呢?其实不单单多给我一个人,村里的孩子都有他的优惠。只要,一听到老举头那悦耳的吆喝声,村里的孩子就会围上去:老举头来啦,老举头来啦。。
就这样,老举头卖货的吆喝声陪我走过了童年。
后来,我上学,然后上班,见到老举头的机会就少了。那是上班几年后,见过他一次。当然,他可能不认识我了,我莫名亲切,这种亲切感来源于对童年的印刻。
他看上去苍老了很多,腿脚也不是那么利索,时间再一次雕刻了他的容颜,那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时隔多年,当年的老举头可能。。。
而牛皮豆已经有了新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