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人间何处是净土
查看: 263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间何处是净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7-3-3 21:4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人间何处是净土


他们说,西藏,拉萨,日光之城,这里是人间最后的净土。

我决定去看看。

火车经过可可西里时,正是半夜,我辗转在窄小的床铺上,半梦半醒。我眼前展开一幅壮丽的画卷,成千上万的藏羚羊奔跑在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原上,它们卷起的尘土,像历史长河中的烽烟,飞沙走石,踢声如雷,渐行渐远。枪声响起, 成千上万的藏羚羊倒在血泊中,草原上一片狼藉。那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我在半梦半醒间想,如今国家加大了保护力度,这些藏羚羊的状况应该有所好转了吧?它们千百年上万年来赖以生存的高山草原,还是一个温暖、安全的家吗?



火车上,跟我同行去西藏的人不少,而像我这样独身一人前往的,竟然也有好几个。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关于西藏关于拉萨的梦。都想去找一找看一看那个梦,是否有一隅安放着我们的灵魂。

两天两夜的火车,我们这些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人,在这个窄长的车厢里,无拘无束,相谈甚欢。我们都知道,前往的将是一个高海拔高反应的区域,所以大家彼此互相打气,互相提醒。我的一点小感冒,小担心,在同车的老黄和温州哥们的安慰下,感觉不是那么难受了。

一下火车,我跟老黄他们几个都散了。都是报的散团,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所报行程、内容又不尽相同,所以很快都被各自的旅行团分别带走。好在温州哥们临下火车前,建了个微信群,老黄起名叫“回到拉萨”,说有个歌就叫这名,虽然我们都是第一次来,但相逢是缘,一个“回”字,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我想,这个“回”字,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回归之旅。回归我们的内心,回归我们的灵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2
发表于 2017-3-10 15:11 |只看该作者
生动、灵性、
有世界,有自己,有生活
很感性的文字
结构也好
这样的一次出行
真是很值得。
谢谢楼主的美文!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3-6 15:49 |只看该作者

附议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3-6 11:00 |只看该作者

不言谢
常来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3-6 10:06 |只看该作者
天下白 发表于 2017-3-4 07:10
很少看到这样的游记
一边看,一边想问题
有些段落让我流泪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3-6 10:06 |只看该作者
野妞 发表于 2017-3-3 23:21
感谢楼主,给俺们带来这美不胜收的西藏风情和风景。
认认真真看完了,语言真好,苍央嘉措是我心目中即神秘 ...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3-4 07:12 |只看该作者
置顶了
必须加精!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3-4 07:10 |只看该作者
很少看到这样的游记
一边看,一边想问题
有些段落让我流泪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3-3 23:23 |只看该作者
可见楼主是位心中有丘壑,笔下有深情的文艺青年一枚是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3-3 23:21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给俺们带来这美不胜收的西藏风情和风景。
认认真真看完了,语言真好,苍央嘉措是我心目中即神秘又痴情还羁骜不驯的圣僧。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3-3 22:05 |只看该作者

大昭寺。

大昭寺。

拉萨之所以被称为“圣地”,不是因为布达拉宫,而是因为大昭寺。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建成在布达拉宫之前,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那里,供奉着文成公主从内地带来西藏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这是目前世上所仅存的唯一一座完整的释迦穆尼佛等身像。

我在大昭寺外围,在八廊街,看到不少朝拜的藏民,男女老少都有。他们围着大昭寺,三步一叩首,虔诚的匍匐在地上。他们走过千山万水,用身体来丈量天与地、佛与人的距离。那虔诚,心无旁骛,全心全意,令人动容。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轻的男藏民,衣着破旧,风尘仆仆,额头和鼻尖处,一团深深的灰尘,似无法再洗净。他面朝大昭寺,膝盖处没护膝,手掌处没木板,他全身心的匍匐在地上,每一次都毫不敷衍,毫不含糊。他的身上有着一种对信仰的执着和坚定。

他的身后跟着两个小女孩,五六岁年纪,两个小女孩也跟着她们阿帕三步一叩首朝拜。但毕竟是孩子,她们更像是在完成 一个仪式。女孩们拍着手里的木板,做一个起跑的姿势,然后在光洁的石板上滑出去几步远,然后扑到在地上,起来,又重复。两个女孩你追我赶,又彼此等待、照顾。她们天真率性的样子,同样令我动容。

还有一个小男孩,一脸严肃,打着赤脚,“啪”一声,双手合十,举过头顶,举过额头,举到唇边,举到胸前,然后双手打开,匍匐到地上,以头触地。他小小的身躯在金色的阳光下,在大昭寺外嘈杂拥挤的人流中,有一种别样的静穆和忘我。旁边他的阿妈也在朝拜。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我想,这就是传承吧。一代一代,言传身教。传递的是善,是希望。这样的虔诚,在当下这个缺乏信仰的时代,难能可贵。

藏民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他们信奉释迦穆尼佛,信奉来世,他们修的也是来世,希望来世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生活。但是当下呢?当下我们该怎么活?如果当下我们已经有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了,我们还修什么?我们还需继续修来世期冀更大更美好的幸福吗?

我对佛教认识不深,不敢妄议。但我想,活在当下,活好当下,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世间的风雨,从而不断的磨砺自己的修为,圆满自己的品行,再以此布施,广度众生,解众生于苦海之中,这,也许才是佛教的现实意义,才是更应该传承和发扬的罢。

但我一位朋友却对此持不同看法,他反问我,在藏民虔诚的朝拜和深深的信仰中,在他们对来世的美好期翼中,何尝没有对今世的深远影响?你看他们纯朴、真诚、谦卑的外表,你看他们平时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莫不是在发善心善力结善缘善果,难道这不是对今生最好的修行?

是,我是多么片面和肤浅。真正的信仰,它必将深远深层深刻的影响着一个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烙上信仰的踪迹,无不体现出一种人性、佛性的温暖和光芒。



八廊街又叫八角街,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它以大昭寺为中心,环形围绕了一圈。大昭寺正前方,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巨大的香炉,香炉上空香烟缭绕,直飘云霄。不停的有藏民往里面添加香料和藏药。据说,八廊街每天一早都有很多来自周围的藏民,一手转着转经筒,一手数着念珠,围着大昭寺转圈,这成了他们每日的必修课。

八廊街商铺林立,都是古朴的藏式建筑。街道由光洁的石头铺成,那石头,因了朝拜的人一次次匍匐擦拭,很多地方都有了深深的印痕。商铺经营西藏各种特色的土特产,各种民族特色的小商品,青稞酒,酥油茶,牦牛肉,马具,藏刀,铜壶,藏垫,围裙,西红花,雪绒花,等等等等。

我在八廊街给妈妈买了一只手工打制的银手镯,给婆婆妈买了一条黑色羊毛绣花披肩,都非常漂亮。

我还被一位藏族卓玛拉着在头上编了一根五彩丝线。我问卓玛,短头发也可以吗?卓玛说,可以。但其实并不好看,我只编了一根,给了卓玛五元钱。我一边东张西望,一边由着五彩丝线在我的头上晃来荡去,我想,我要是长头发该多好,那我可要多编几根,那会漂亮得多。

一个人,背着背包,在八廊街围着大昭寺走走停停,这里看看,那里拍拍,不知不觉就走过了那所著名的“玛吉阿米”。等我想起了来问时,路人说,走过了,往回走。我却一下就没了再转头回去看看的勇气。

我暗松一口气。我想,其实我内心是有些不想去看的,我总是害怕去面对那些叫人伤感的场景。尽管时过境迁,尽管也许不过是个商业噱头。

玛吉阿米,一位美丽的藏族姑娘。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人。她对她的情人说,跟你,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仓央嘉措,一位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当十五岁的仓央嘉措被带往拉萨,行使了坐床典礼后,就意味着他将跟自己过往的一切都一刀两断。他的民族,他家族里祖祖辈辈都信奉的宁玛派佛教。

在那个他家族祖祖辈辈都信奉的宁玛派佛教里,是允许僧人结婚生子的,在他所居住的那个民族部落里,男女间信奉和追求自由的爱情。

所以不难想象,仓央嘉措,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已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形成了他不羁的灵魂和向往自由的心性。当格鲁派佛教教义和他内心真正的信仰、追求不断的矛盾激化时,当他遇到这世间最美的姑娘,遇到他心上的人时,他那浪漫的心性写下了大量优美动人的情歌。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没有双全法。玛吉阿米被残忍的秘密杀害,而仓央嘉措,从一开就是政治斗争的傀儡和牺牲品。23岁的时候,他在被解送京师的途中,在青海省的一个湖畔圆寂了。一种说法是也被害了。

年轻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没有设立他的灵塔,但藏族人民,还是给他保留了一个六世达赖喇嘛的位置。而今天的”玛吉阿米“,则依然流传着他和心爱的姑娘相爱的传说。很多人来到这里,喝杯酥油茶,点份藏餐,听一段故事,来缅怀和感受这世间最珍贵的爱情。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在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我再次邂逅了仓央嘉措。路边竖立的石碑上,用红色的油漆粉刷和镌刻了他的这首情诗。

网上很多说法是,这首诗并不是仓央嘉措写的,而是朱哲琴《信徒》里面的歌词,作词者是何训田。我想,也许这是真的。朱哲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歌手,从她的《阿姐鼓》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她。何训田,写了很多西藏特色的好歌曲,他跟朱哲琴合作,真是一个,完美、迷人。但这首诗太仓央嘉措了,人们又太喜欢这位才华横溢而又多情流浪诗人了,于是纷纷以为这诗歌,就是他写的。

仓央嘉措,在西藏,在拉萨没有任何执政的历史和影响,但他却留下了六十多首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诗歌。这些诗歌平白真切,优美动人,千百年后,时空流转,也许它们还会被世间的人所传唱。


来回坐了十多个小时的车,就为了在纳木错呆上一个小时。

但我觉得值了。

车子盘旋在银蛇一样的天路上,此刻你的心情和这连绵起伏沉默静穆的群山是相通的,有了辽远深沉的意境。

想起路边看到的一位中年卓玛,坐在光秃秃的山上,她的身后是蓝天、白云,她目视前方,神色平静,完全无视我们这群山脚下喧嚣的人群和车队,她就那样静静的坐在那里,和群山融为一体,和天地融为一体,让你印象深刻。内心震颤。

把头贴在窗玻璃上,我出神的看着远方天际,一抹蔚蓝。那蓝,叫人心碎。没人告诉我,但我就是知道,那就是纳木错。蓝色的纳木错。

辽阔的草原。美丽的湖泊。梦中的仙境。


我让一位年轻的扎西帮我系上牦牛围裙,小扎西一边系,一边笑,大约是笑我这么笨,这么大了还不会系围裙?系好了,我双手合十,笑着对他说,扎西德勒。背着背包,将披肩系在头上,风很大,天宽地阔,我一步步向湖边走去。

我的眼泪泛上来。多么熟悉的梦中场景。有一年,我在梦中,很多很多的人,分两边对峙,我在这边,喊对边一个人的名字,大声的喊,大声的喊,风把我的声音吹散,吹散在草原的上空。我哭喊着醒来。

低下头,脚下是青青的草地,有蓝色的、黄色的无名野花开放在风中。

近了,近了。

遥远的天边,水天一色,灰色的云白色的云在灰蒙蒙的天空奔跑,一抹亮丽的鲜红在云层间若隐若现。天光水色,在风中,在水中,无穷变幻。灰绿,浅绿,草绿,深绿,透明,无色,青灰,烟灰,天蓝,海蓝,蔚蓝,宝石蓝,层层叠叠,交触交汇。水面如烟,水面灿灿,辽阔辽远,粼粼万千。

念青唐古拉山脉在湖的左边连绵舒展,山尖上,积雪晶莹。几匹白马在草原上悠闲的吃着草。牧马人躺在草坪上,手枕着头,静静的看天。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一些游客因为高原反应,走不动了,坐在藏民的牦牛上被藏民牵着往回走。人们在草坪上、在湖边纷纷留影,有不知名的水鸟从草坪的小湖里掠过,惊起人们一阵惊呼。云在飘散,天空愈发明亮。

明明处处都是一幅动态画卷,但我就是觉得了静。这静,是来自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站在岸边,浪花轻涌,蹲下身去,用那清凉的水洗去一脸疲惫,站起来,张开双臂,给我梦中的这片蓝色湖水一个拥抱。

踩着沙子,一步一步倒着后退,怎么都看不够眼前这片湖光山色。我要把这里的每一点每一滴都印在脑海中。退了二三十米远,忽然想起,呀,我还没有尝尝这湖水的味道呢,她的水真的是咸的吗?又欢天喜地的走回去,一尝,真的是咸的。淡淡的咸,舌尖上刚一察觉,就疏忽消失不见。需得细细品味。

我的堂兄在微信上说,他当年在纳木错住了一晚。头天晴天,海天一色,第二天阴天,乌云触手可及,一大群羊加上远处雪山金光,震撼。同行的导游说,今天的湖面不是最漂亮的,最漂亮的时候,水面上蓝得像一大块玻璃,让人不忍离去。

我在来西藏之前,去了九寨沟,去了黄龙,这世间的水,论颜色的丰富,论色彩的漂亮,大约是没有哪里美得过九寨沟和黄龙了。但我依然觉得还是纳木错更美。因为她的辽阔,她的大美无言。

我对堂兄说,我不遗憾,我很满足。此时,此刻,我的眼前,纳木错,就是我想要的模样。


跟团旅行,很累。每天一早四五点钟都要起床,然后就是一天的路途奔波,真到了地方,呆不了多久,就要往回赶。看地图,我们是以拉萨为中心,每天前往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地方,每一天都以这里为起点,也以这里为终点。但这次我们要在林芝呆两晚上,后天才返回拉萨。

我们这次去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号称西藏江南的林芝。

一早在群里收到老黄的微信,他说,他今天结束了拉萨之行,下一站,他将前往青海湖。我不知道老黄从事什么工作,但老黄居然会写诗。这让我大吃一惊。因为怎么看,老黄都不像一个诗人,倒更像一个从事工程的工程师。而且此后他发的拉萨行散文和西藏物语,也非常好,这不得不令我刮目相看。

看看这首老黄写的《格尔木》。

零点的青藏高原
车过格尔木
夜色笼罩
全部的思绪是戈壁
今夜第一次
今夜最后一次
回到青海
那年春节你喝了好多酒
讲了天葬的故事
掠过青海湖的寒风
荒凉的工棚
仿佛每个枕木下
都躺着一段青春
冰冷的车轮穿越隧道
碾碎了你所有的梦
车过格尔木
今夜我只关心戈壁
还有洛阳的你

这首诗是老黄写给已故的中国铁路隧道专家李林先先生的。老黄介绍李林先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生前是中国铁道部隧道工程局总工程师。他说,往事如烟,青藏铁路的每段枕木都有一个故事。我在导游那里也得到一个数据,他说,当年修109国道,318国道,西宁到拉萨这三段路,牺牲了4938名军人。平均每走0.8公里就有人牺牲。

此刻,当车穿行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当我体会着一个一个险急的弯道,体会着过山车一样,一会儿在谷底,一会在山巅,不断的海拔反差所带来的特殊经历时,想起一路上在高原上看到的修路工人,我想应该向这些可爱可敬的战士和工人致敬,向我们的工程师致敬。他们真的很了不起,完成了这世上最难最不可能完成的筑路工程。架起了西藏到内地的高原交通枢纽。



我以为我这一路走来,翻了不少山,看了不少水,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会再带给我怎样意外的惊喜了。但不,事实告诉我,这世上的事情,永远不要以你自己现有的经历、经验去揣度,不要自以为是。

事实上,我后来觉得,此行西藏,最值得走而一走再走的就是大峡谷,最神秘最丰富内涵的也是大峡谷。雅江大峡谷是一座宝藏,值得我们去慢慢发现,慢慢开掘。整个大峡谷对外只开放了下游地区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有机会有能力去朔江而上,去徒步穿越,那一定是非常过瘾的事情。而雅江,这条世间最高海拔和最大落差的河流,被称为“天河”,它是由最高最圣洁的雪山之水所汇聚而成。

我在车上正感叹于大峡谷的壮观、雄伟,无意中一抬头,一下子就被震在那儿了。高高的天上,一尖尖的银枪直插云霄,那么高那么高,高得像是天门打开,露出神仙居住的冰山一角。你无法想像这是从地上拔地而起,插入天际的山峰。我被震撼在那儿,好一会儿,才犹犹豫豫地说,看,雪山,南迦巴瓦雪山?周围几个人都抬头往窗外的天上望,没人相信。过了会儿,车厢里沸腾起来,大家都在喊,雪山,雪山!

真的是雪山,南迦巴瓦雪山。这座常年云遮雾绕,难得露出真容的神山。从海拔7756米的神山到雅鲁藏布江水面垂直高差达7100米,而当时,我们正好在谷底,雅江就在我们身旁,我不知道具体的海拔,我只知道这巨大的落差带给人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所以我们一开始都不敢相信,不敢相信,这山,在人间。

车行到一个观景台,我急切地跳下车,急切地朝天上望,此时的南迦巴瓦正缓缓地一点一点,掀起他的面纱,我最开始看到的那像银枪插入云霄的山峰,最高,最有气势,威严,刚烈,勇猛,高高在上,一派王者风范。

云雾缭绕,风吹云动。南迦巴瓦露出了她的脸,胸部,身体,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的神山更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若隐若现,始终不肯以她的全貌示人。已经很知足了。那远在天上又近在人间的神山,是如此圣洁,如此庄严。仰望她,泪水潸然滑落。

郑钧那首《回到拉萨》有一句,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我想,在仰望雪山的那一刻,我的魂已被唤醒,在纳木错洗去尘埃的时候,我的心是干净的。  

十一
此行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米林县的南伊沟是没有包含在行程中的,如果要去,就要另外收费。两个景点是1260元。千里迢迢来到西藏,来到这里,即使是被宰,也认了。车上的人几乎全部都补了钱。只有几个来自内蒙的老年人放弃了去南伊沟。

我之所以选择去南伊沟,除了觉得来一趟不容易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导游介绍说,这里是中印边境线,这里有一条历史上的耻辱线——麦克马洪线,这里还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故乡,达旺。

我以为我会站到山坡上去看看那片富饶肥沃的藏南土地,我以为我会看到仓央嘉措出生的那个小山村,但没有,都没有,只有一位开观光车带我们进沟的藏族扎西,指着右前方的山头对我们说,翻过前面那座山,再翻过一座山,就是中印边境线了。

我们无法到达那里。

从西藏回来,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关于那条“耻辱线”,关于那场1962年的中印之战。跟当年很多官兵和老百姓都无法理解的那样,我也不理解,明明我们在短短一个月都收复了失地,明明我们胜了,我们为什么要撤兵?不仅撤了,还在那条有争议的麦克马洪线上后退了二十公里。而败了的印度兵,不仅没有归还失地,还反倒又向前推进了上千平方公里。不管网上找了当年有多少国际国内的复杂险恶形势,讲了当年我们要如何展示热爱和平高瞻远瞩的战略战术的大国形象,我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将本就属于我们的国土,得而复失?

印度虽然吃了败仗,但却是事实上的胜利者。他们将那条一直都有争议的麦克马洪线合理合法化了。那片整个西藏地区资源最丰富,土地最肥沃的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如今被印度称作了“阿鲁納恰尔邦”,那里如今生息繁衍了700多万印度移民。

整个中印边境有争议的领土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

当年的那场战争,烽烟早已消散,但那一片土地啊,什么时候才能归来?

十二
在来日喀则的路上,我们到过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藏语的意思为“碧玉湖”,本是形容羊湖水像一弯碧玉的,但我却觉得这名字另有一种贴切,羊湖给我的印象真的就像是一位江南地区的小家碧玉。温婉,柔顺,楚楚动人。而纳木错,则老让我想起塞北,想起塞北的辽阔,塞北的苍茫,塞北的雄浑。在江南站成一道风景还是在塞北骑马飞奔,我当然更向往塞北。

最后一站是日喀则,是扎什伦布寺。

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的行宫,而扎什伦布寺则是历代班禅的行宫驻锡地。达赖喇嘛管理前藏的政治、宗 教、经济事务。班禅喇嘛则管理后藏。扎什伦布寺没有布达拉宫那样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它坐落在尼色日山坡上,与尼色日山有一种奇异的融合,朴素、简洁、沉静。我很为它着迷。这里相对安静,是僧人们真正修行的地方。

导游说,十一世班禅这两天刚好回到了扎什伦布寺,前两天还刚举行了一场法事,如果大家佛缘够的话,也许今天还能看见十一世班禅呢。我信以为真,跃跃欲试,想要亲眼目睹一下这传说中的活佛真颜。

哪里能够当真容易见到?导游后来笑着说,回是真回来了,但如果真在寺庙的话,哪里会这么安静?就跟随着活佛的工作人员、僧人、保安就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这不免让我有些失望。看来这次是见不到了。

其实这次来西藏,我很想目睹的是,天葬。我想去看看,如果我亲到了现场,又近距离的目睹了过程,到底能带給我怎样的冲击和颠覆?到底能带给我怎样深远的影响和启迪?

可惜没看到。只远远的看了一眼山上的天葬台,在山脚下拍了张照。西藏现在是不许游客观看天葬过程的。我们那天又去得早了点,桑烟尚未点起,连只秃鹫都没看到。

但其实我不太确定我到底敢不敢去看?连只鸡和鱼都没杀过的人,去看解剖、肢解和捣碎一个人?哪怕是个已过世的人。据说,捣碎后的尸体将会沾上糌粑,让成群结队的秃鹫来 分食,吃得越干净越好。这是藏民对自然界的最后一次布施,他们认为,死亡只是皮囊和灵魂的分离,而灵魂是不灭的。

生和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如果死后我们什么都不能带走,那么,我们孜孜以求的,我们无法割舍的,我们执着以待的,这些,这所有的一切,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它如何来平衡、升华我们的心灵?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觉得,天葬,这样彻底而绝然的习俗,倒是非常环保的。

十三
飞机起飞了。

飞向高空。

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往外望,机舱外,大朵大朵的白云漂浮在我的脚下,阳光照在这些白云上,给它们染上了一层金色,一弯淡淡的黄月,挂在白云上边,挂在蓝色的天幕上。

这是多么奇妙的景象,以前总是在地上,仰头透过云层看那时隐时现的月亮,现在却是在云层的上面直接看到了它。如此清晰,如此美丽。我想,如果这时候是夜晚该多好,那漫天的星子,我会不会一伸手就抓住一颗?

还有更奇妙的感受,当我低头的时候,我看到了云层下面连绵起伏的山脉,我看到了拉萨城,看到了环绕城市和山脉的河流。我看到那么熟悉的一座座雪山,它们只是山顶上覆盖着浅浅一层冰雪,它们曾经那么高,那么高,高到我以为在天上,但此刻,它们在我脚下。

而更高更远的天空,在我的前方和头上。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3-3 21:52 |只看该作者

车行在拉萨的大街上,我有点兴奋有点新奇。

马路宽阔,车辆穿行,两边的街道楼房整齐,都只有两三层楼高,开了很多馆子和宾馆,都用汉语和藏语写了店名。川菜馆,粤菜馆,藏馆,尼泊尔馆,火锅,蒸菜,炒菜,面条,酥油茶,应有尽有,和内地没什么两样。门前栽着树,绿意葱茏。路边偶尔闪过三两个穿着藏袍的藏民。

司机是个绵阳人,他说,拉萨又叫“小四川”,这里百分之五十的人都是四川人。我说,这么多?果然此后行程所见到处都是老乡,开馆子的,开诊所的,开饰品店的,打工的,拉车的,到处都是乡音。使我好一阵恍惚,疑心我还在家里,根本就没有出门。我想,我们川人真是吃苦耐劳的一族,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我们的身影,这不,连西藏这么高海拔的地方,也被称作了“小四川”。

我住的宾馆在纳金路路口,这里交通方便,事实上,整个拉萨城交通都很方便,一元钱可以坐公交环游整个拉萨城。我初到此地,先前感冒始终没好完全,觉得头有些昏沉,老想睡觉。决定下午先在宾馆休息好了再说。

拿了房间卡,坐电梯上四楼,看见我住的地方,几个黑黝黝脸庞的年轻卓玛(姑娘)正在打扫房间,三个年轻卓玛分工合作,一个麻利的换着床单、被套,一个清扫着地毯,一个在卫生间忙碌,她们用藏语交谈着,声音清脆,悦耳,像铃铛在房间里碰撞。屋外,阳光灿烂,那碰撞的铃铛似也被染上了金色的光芒。


第一天的行程是布达拉宫,大昭寺,八角街。

站在布达拉宫山脚下,近距离地看着这所世间闻名海拔最高的宫殿,内心平静。说不清是怎样一种复杂的情绪。在极力的平静中有一种拉开帷幕得以一窥真相的神秘和冲动。

红、白相间的殿宇,依山而建,建在了蓝天白云下,有一种雪域高原,唯我独尊的大气、磅礴。观其外貌,这座土木石结构的宫殿,它的白色墙面,是由一层一层牛奶和着石灰粉刷上去的,而红色墙面,则是由一种叫白玛草的特殊建筑材料建成。这使得整个宫殿看上去有了一种朴素、自然、沉实的美。

在此之前,我对西藏,对拉萨的认识是模糊而笼统的,而此刻,当我的双脚踏上了布达拉宫的石梯时,我的认识渐渐变得清晰而具体起来。布达拉宫,这座遥远的古建筑群,这个凝聚了拉萨的历史、文化、政治、宗教、建筑、医学、艺术的最高殿宇,正掀起了她神秘的面纱,向我们展示出她的辉煌和厚重。

非常遗憾,三十四座宫殿,只有一个对外开放。听说不久的将来,将会全部关闭,只对外开放山脚下的几处建筑。

跟着导游,跟着如织游人,我像在做梦一样,深一脚浅一脚,不断的穿行在赤眼的阳光下和昏暗的宫殿中。

高高的灵塔,金碧辉煌的塑像,各种奇珍异宝,五彩斑斓的唐卡,如豆的长明灯,穿着红色僧衣的喇嘛,来不及去慢慢体会,慢慢感受,只是在佛像和灵塔前,恭恭敬敬的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从宫殿内出来,走在下山的石板路上,看见路旁盛开着美丽的格桑花,听到穿着藏袍的老阿妈兜售她手里的各种小玩意,好似又回到了人间,平凡、真切的人间。

来时,布达拉宫是一个梦,来后,布达拉宫依然是一个梦。也许,有些梦,真的永远都只能呆在梦中,不会醒来也不愿醒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