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7-10-28 10:59 编辑
上中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叫李重阳,上大学的时候又有个同学叫刘重阳,都是农历九月九日生的。
《易经》以“六”为阴,“九”为阳。九月九即是重阳。古人非常喜爱这个日子,因其与“久”谐音,寓意天长地久。再有,九月寒霜降,秋尽冬来,九九是最后的艳阳天。再过几天就是立冬了。于是把这一天当做节日,亲友相聚,远足,登高,祭祖,赏菊,饮酒,当然少不了赋诗。
古今每一位诗人,几乎都写过关于九月九的诗。最有名的当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标题说“忆山东兄弟”,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他是山东人。古人称地名与现在不是一回事。王维所说的“山东”的山,指的是华山。王维的家在华山以东,故称。
而现在的山东、山西,是以太行山为界的。
有意思的是,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山东跟山西不挨着,中间还隔着河南河北。
王维是山西蒲州人,十五岁时就离家宦游,往来于洛阳长安,王维少年天才,诗文、书画、音乐无一不精,深受两京王公贵族的喜爱。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他十七岁的时候写的,寥寥数语,写尽游子情怀,“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名句。
王维是开元十九年的状元及第,但他于仕途不很热衷,政治上没什么建树,四十岁后在长安城外的蓝田山下修了一处别墅,与三五好友一起吟诗作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继承陶渊明的恬淡风格,质朴平淡而感情浓郁,意境深远,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点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字摩诘。兄弟二人均笃信佛教。
后两句写兄弟情深,还真不白写。王维有个小他一岁的弟弟王缙,当年兄弟俩一起少年游长安,名动天下。后来王缙也进士及第,官居刑部侍郎。
安史之乱爆发,唐明皇带着杨贵妃跑了,王维跑慢了几步,被安禄山抓住了,逼他做了伪政府的高官(具体什么职务没查到)。安史之乱后,王维被下狱。投敌叛国,这是死罪。他的弟弟王缙上书代宗,愿以自己的官职为哥哥王维赎罪。代宗感动于王缙兄弟情深,赦免了王维的死罪。
不久,擢升王缙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唐代,这个职务就是宰相。
再说说茱萸:读王维此诗之前,从不知茱萸为何物,读完此诗,以为茱萸就是艾蒿,插门上的。呵呵。近年才知道,茱萸是一种药材,可驱虫祛寒,旧时民俗,九月九重阳节爬山登高,要佩戴茱萸囊,里面插着茱萸。我问过我母亲,我们老家河北没有这个习俗,也没有茱萸这东西。东北好像也没有,你们有谁插过茱萸吗?
还有一点也很奇怪,我的那两个叫“重阳”的同学,都是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