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翰林探花 于 2018-2-25 20:36 编辑
曾经星空下写诗的少年,自从爱上文字的那一天,就自觉不自觉地对言为心声的语言锤炼下了一番功夫。所谓锤炼语言,就是要把文字语言磨合成自己信手能书的家伙事,描之能述,挥之能舞。
回想自己网络码字的生涯,我平时是如何注意锤炼语言进而修炼行文的?简而述之,不过以下几条:
1、根据体裁量体裁衣,什么样的文体行文用什么样的语言。比如写心情美文,自然而然用语诗意化,言为心声当然要往共鸣于意境上下功夫。所谓曲径通幽,文似看山不喜平,首先语言要运用得美,美文方能堪称美文。写杂文、论述文,语言尽量做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本来是探讨问题的沿字索句,没必要把阐述的语言抽象成朦胧意象,这样就不会让人难以捉摸你所表达的思想。一目了然的文字让人更容易跟进你的中心主题。
2、文字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化的语言要想驾驭得有声有色接地气,就看你平时如何用你的三观观察生活,并把你的观察所得游刃有余地放诸于字里行间。要做到眼到心到行文到,这得靠多年的文字素养的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才能薄发,所谓妙笔生花,并不是执笔之人他有如椽巨笔或马良神笔,但凡有能写出别人心中有笔下无的功夫,除了天赋异禀,就是下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苦功,方得“文章不写一句空”的造化。
3、造化弄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可偏偏文章憎命达。天命所属,是穷还是达,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想把语言运用得天人合一,行云流水,就得对文字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倾尽一生的热情去浇灌文字,文字花开的声音就在你凝神近听的时候悄然而至。
以上是我注意锤炼语言所做得一些努力。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成功。也不知我成功得把语言锤炼、行文修炼到与观众受者是不膈的地步了没有?什么叫“隔”呢?照醉笑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所提出一个重要的艺术审美标准:作品中,其情、景、辞,或是艺术构思,境界物化等,有关节不妥贴,不圆润,给读者造成隔膜,如雾里看花。反之就是不隔了。
“隔”与“不隔”之别,醉笑例举了: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我就例举漫步人生论坛明月总照进人心写得一首《邻家小妹》的组诗撷取一节:
《某人喜欢臭美》
她睁开眼缝,气呼呼不说话
再次相信这是人间
星星手链丢失,没人迎来送往
云手扶起太阳时,必须做到
魂归躯体。回笼的诱惑,谁都知道
个别小心事,闭眼才清晰
梦的结尾部分,花瓣上得意忘形
以摔倒完毕。套路明显
伤了脚,眼泪汪汪
关键必须有邻家哥哥的身影
可怜着,慢慢安慰,轻轻换药
他摘下一首诗的风度,香染她的芳心
赖在床沿边,恨恨地联想
直到私奔那节,胶片才被剪断
她黏着镜子,咧嘴一笑
伸出小舌尖,磨牙,洗脸
她将颜值勾勒出女人味,十分
说明,某人喜欢臭美
这首诗的语言就运用得很灵动鲜活,活脱脱地描摹出一幅邻家小妹俏皮臭美的画面,但凡有画面感,有感染力的文字都很容易走心,不会有一丝一毫隔的感觉。
都说要想打动观众,先打动自己。自己都没打动何谈打动观众。先别说你的所思所想能引发共鸣,最起码你的行文语言能做到不膈应观众已经是初步的成功。要想做到这一步,还是得回到我们锤炼语言下功夫的途径上来,就像唱歌的人练声是必须保持的习惯。要想语言不隔,要想唱歌好听,世上没有捷径,唯有勤奋锤炼语言、努力练声气息。欧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