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耶律折腾 于 2018-3-21 13:08 编辑
李敖,对我的意义
昨天,我找到李敖在清华大学的讲演视频,又欣赏了一下。
实际上,我几乎全部的看过李敖的讲演和电视谈话节目,有些还翻看过多次。但昨天这次有不同,我似乎没有在听他讲的内容,我只是在看他的音容笑貌,我心里想的是“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发出新的声音了”,我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对他的缅怀。
也许会有许多对他的评价文章或记念文字罢,但我没有去翻看,我只是静静的想一想,李敖,对我有什么影响?他对我有什么意义呢?
*
我觉得李敖是个斗士,在坚守自己的理念上他做了斗争,他玩了真的。
他打了国民党,打了民进党,打了美国,打了日本,打了所有和他意见不同的人,打了所有与他意见相左的事,他是真打,打得过也好,打不过也好,他是打了。
为什么说他是玩真的呢?因为他为此坐了两次牢,为了悍卫自己的思想而坐牢,这就是真的。
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有能为了悍卫自己的思想而肯于坐牢的吗?没有。所以我就觉得那些道貌岸然的公知们很假,他们不玩真的。你要说他们为了抢银行而愿坐牢,这我还肯相信。思想?思想指几毛钱一斤?
李敖是个自由主义者,我不是说自由主义者就有多好、有多么深入人心,而是他身体力行践行了自由主义理论,他是真的自由主义者。偶能看见大陆有几个台面上的公知也羞羞答答的说“我,其实是个自由主义者……”我告诉大家,那是假的,假透了。
李敖不是偶像,但他是块试金石,多年来,每每台面上有些风云人物弄得飞沙走石,我就用李敖来衡量他们,这是李敖对于我的意义所在。
衡量的结果往往是:他们,不配。
*
我们这代人,经历过王朔的那种“混不吝”,蔑视权威以调侃的态度对待这世界,回头和李敖一比呢?那毕竟有些逆反、有些肤浅;我们也经历过韩寒那样用一方博客,靠着直觉来忧国忧民,和李敖一比呢?那直觉、那热血其实也是那样脆弱和不堪一击,几年过去了,李敖依然在,韩寒在哪儿呢?还不如像郭敬明那样拍点逗孩子玩的电影呢,靠着残留的那点人气捞点钱,回家歇着去算了。
李敖,曾经是王朔韩寒们的偶像,而当李敖真的走到大陆,这个偶像在他们心目中崩塌了。而李敖倒并不在意这种崩塌,可能在一个老人的心里,王朔韩寒们的所为,其实就是小玩闹,从来就没放在眼里。
有段时间,我们从蔑视权威,又走向迷信权威,于是一群群山猫野兽,又粉墨登场了。
大家记得余秋雨吗?大家记得文怀沙吗?
我也用李敖当试金石来试他们,李敖不能说没文化吧?人家是个学者吧?那就可以用他来衡量你们的所为。
结果一次假捐,把余秋雨打回了原形,一个记者的揭发,也把文怀沙打回了原形。
余秋雨,书卖得挺好,文怀沙,白胡子长得挺像学者。
*
李敖告诉我们:读书不能读死书,不能读成书呆子;与其读成书呆子,不如轻松一点,就别读书。
可举的例子太多了,如果读成书呆子,不仅害已,足以害人。
*
我相信李敖的爱情观,“不爱你太多,只爱一点点。”
一个八十岁的老人,给你讲述爱情观,由不得你不信。
世界上有没有爱情呢?老人告诉你:有的。老到将死依然相信爱情,是不容易的。人可以拥有多少爱情呢?老人告诉你:一点点。
这不是对爱情的悲观,而是告诉你自古企望的爱到同生同死、地老天荒是错误的。爱情,可能就是那么一瞬间,片刻的回眸,倾心的一笑,短暂的厮守,那就是爱情了,如果你相信,你就要珍惜,珍惜这些短暂的瞬间。
*
因为这些意义,李敖走了,我还会常常记起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