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袁崇焕---文化的必然悲剧
查看: 5569|回复: 9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崇焕---文化的必然悲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8-7-8 18:1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读书读史,是人生快意事之一。记得看一本传记,里面描写一代天骄在苏联重兵压境之时,读到书生陈庆之率七千白袍北伐,击悍勇铁骑,克坚固名城,以少胜多,让身处北地的汉民,终于见到了王师的风采。千年后的一代伟人,读史至此,感慨批语:“再读此传,令人神往。”不仅是英雄相惜,更有对陈庆之深入虎穴,横扫千军的风采的钦羡。


明末年间,内忧外患,此刻,一个能拯救大明至少关外局势的人物出场了,这个人就是袁崇焕。他和陈庆之相同的也是一介书生。了解袁崇焕的人就是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论是为了答谢侯恂的伯乐之恩,还是勇担天下兴亡的责任,他做了一件与官场格格不入的事情:单骑出关,巡视形势。而官府和家人皆不知其所踪,时间不长,他回朝了,而且语出惊人:“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官场其实就是一个圆滑的场所,世事练达,小心行事,崇尚: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个性张扬才华盖世,也要低调行事。白起一代战神,忤逆王之意,落得自裁;古名将风的韩信,被贬之后: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被斩于长乐宫。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在封建社会,一个打天下的名将,他不仅具备灭帝敌国的本领,如果灭自己君王的国,同样易如反掌。这样的先例如北周将军大司马杨坚、后周都点检赵匡胤。。。

如果我们把皇帝杀功臣通通归结于韩信所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未免太过简单。


范仲淹有句名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当然我们不能把皇帝想的太高尚,但如果选择一个人死换取一个国家的安定,大多数人,会做出和皇帝同样的选择。


回到袁崇焕的话题上来,当他面对让朝廷寝食难安的后金凶悍的铁骑,竟然给予军马钱谷,一人足矣。既然有人愿意去险地担责,群臣乐得静观其成。与以往扯皮推诿不同的是,明朝廷就此问题以罕见的效率达成一致: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


没人愿意去关外和浑身羊膻气的后金劲旅作战,更别提关外明军的派系关系,骄兵悍将如何指挥?所幸有你袁崇焕知难而上,真是太好了。既然你这么能干,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枪给枪。。。


    只是此时,满朝文武乃至袁崇焕本人没有想到,与前几任不同的是,袁崇焕的功勋和结果,竟是如此的骄人战绩和笔墨难言的凄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95
发表于 2018-7-31 22:50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18-7-31 22:27
袁崇焕对崇祯表态,五年即可平辽,有根据吗?没有!但却乳房拍的砰砰响!后来,眼见承诺兑现不 ...


明天回你,今天该呼呼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8-7-31 22:27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7-31 22:04
这个,这个。。。

不过一个人一个解读法,如果换个角度,也是一种答案。

袁崇焕对崇祯表态,五年即可平辽,有根据吗?没有!但却乳房拍的砰砰响!后来,眼见承诺兑现不了,就拿诛杀毛文龙同志做交易,却反而中了离间计,这算有担当吗?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8-7-31 22:04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18-7-31 21:57
袁崇焕诛杀毛文龙,很可能是因为答应崇祯退敌的期限快到了而与敌方所做的交易,结果是自己帮敌 ...


这个,这个。。。

不过一个人一个解读法,如果换个角度,也是一种答案。

袁崇焕值得纪念和尊重的不是他的武功韬略,而是一种不服输勇于担责的精神。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8-7-31 21:57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7-12 02:44
没有,你太谦虚了。

是的,英雄人物特立独行,思维行事与众不同,有一句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袁崇焕诛杀毛文龙,很可能是因为答应崇祯退敌的期限快到了而与敌方所做的交易,结果是自己帮敌方灭了敌后的一支劲旅,中了离间计。一个人能力只有那么大,却胡乱承诺,坏了大事,我不认为他是什么英雄。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发表于 2018-7-31 21:39 |只看该作者


谢谢无弦风。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8-7-31 21:38 |只看该作者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18-7-28 18:47
这段算是收官了吗?精彩,为牛帮兄点赞。。。。。


翰林兄,收官了。

本来就是榆圆老兄一句话,啰里啰嗦了半天,是时候该结束了。

感谢支持,不然第二章都不会有。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8-7-31 11:29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读后顶帖。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8-7-28 18:47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7-26 21:22
谢谢诸位能有耐心看帖回帖,写到这里,答案呼之欲出。

没有压迫就没有抗争,没有悬殊就不会有奋斗和野心 ...

这段算是收官了吗?精彩,为牛帮兄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8-7-26 21:22 |只看该作者
谢谢诸位能有耐心看帖回帖,写到这里,答案呼之欲出。

没有压迫就没有抗争,没有悬殊就不会有奋斗和野心。

留白是最好的结果,不论文字还是未来。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8-7-26 11:16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7-22 18:15
功首罪魁非两人-----平辽总兵毛文龙
“奴酋入犯(宁远),文龙全不知觉,牵制安在,辄敢言功!”这是天启 ...

牛帮兄以史家之语总结历史,深刻到位。欣赏精彩继续。。。。。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8-7-26 11:14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7-21 11:15
关宁铁骑----成也萧何败萧何
     在抗击后金的力量中,有一只绝对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名震后金的关宁铁 ...

看牛帮兄说道历史,关于“关宁铁骑”涨姿势。。。。。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8-7-24 08: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宝帖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8-7-23 22:10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7-23 22:07
钱学森回国的时候,可是费了好大的劲。

释放美国被俘飞行员,还有钱学森的回家书信才得以回国。

这个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8-7-23 22:08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7-23 13:11
这不是一个臣子袁崇焕的悲剧,也不是一个皇帝崇祯的悲剧,这是一种历史文化氛围的必然悲剧。只要这种文化 ...


确实这样,这是周期律。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8-7-23 22:07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8-7-21 15:17
不同的是,现代人没有一屁股追兵刺客


钱学森回国的时候,可是费了好大的劲。

释放美国被俘飞行员,还有钱学森的回家书信才得以回国。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8-7-23 13:11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7-17 23:45
皇帝的想法---崇祯的内心世界
袁崇焕他不仅要观察关外的后金力量,度量明朝驻边的武装的战力和忠心程度, ...

这不是一个臣子袁崇焕的悲剧,也不是一个皇帝崇祯的悲剧,这是一种历史文化氛围的必然悲剧。只要这种文化存在,这种悲剧就不可避免。
==========
然也,历史的必然性,大于偶然性。


崇祯不杀袁崇焕,明朝就不会灭亡么?非也。《明史·神宗本纪》:明亡实亡于神宗。


明朝一步步走到此处,不得不亡。


且明亡并不是亡于大清,而是亡于流寇。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8-7-22 18: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愿言思归 于 2018-7-22 18:18 编辑

功首罪魁非两人-----平辽总兵毛文龙

“奴酋入犯(宁远),文龙全不知觉,牵制安在,辄敢言功!”这是天启帝的圣旨;

“毛文龙悬据海上,靡饷冒功,朝命频违,节制不受,近复提兵进登,索饷要挟,跋扈叵测,且通夷有迹,犄角无资,掣肘兼碍!”这是崇祯帝圣旨,据说原件在台北;

“厚南卫之毒,寒朝鲜之胆,夺西河之气,乱三方并进之本,误专遣联络之成算,目为奇捷,乃奇祸耳!”这是辽东经略熊廷弼的奏章;

文龙实不能制奴也”这是蓟辽督师孙承宗的结论。

目前得到的明朝的文献,对于毛文龙基本没有正面的赞誉,反而是一片呵斥贬低之声。

    也有不同看法,来自敌方满洲的罗振玉就说:“毛氏开府东江,辟草莱,固边圉,牵制山海,厥功至伟。袁崇焕矫诏杀之,乃自坏长城!”

    透过历史的烟云,如果想追溯真相,只能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去寻找那些蛛丝马迹的事实,通过事实判断事情的真伪。如盲人摸象一般,将所得资料汇集整理,尽可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形象。首先需要肯定也必须认可的是,毛文龙也是一名善于作战的将领,且其有谋略,勇敢过人。毛文龙原先是李成梁手下的一名小军官,李成梁死后,后金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开始了造反的生涯。而毛文龙则作为明朝的军官,责无旁贷的负起守边之责。天启元年秋七月十四日,毛文龙率不足200人大胆奇袭镇江,擒获降将佟养正60多人,佟养正被押送京师斩首。虽然杀奴数量不多,但在那个闻奴色变的时候,以百人进击后金腹地,生擒重将,实在是鼓舞人心,振奋士气。

    镇江奏捷乃至全辽震动,辽东很多城堡惧于文龙之威而相继归降。提起佟养正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他的后代可是鼎鼎大名,出了两个满清历史赫赫有名的人物:孙女嫁给了顺治帝是为孝康章皇后,也就是康熙的生母;另一个就是朝廷重臣隆科多。当然,毛文龙生擒佟养正的时候,不知道他的后代会如此显赫,否则历史的走向说不定因此也会改变。历史就是如此变幻莫测,是必然还是偶然,是人为是天力,所谓的道路能有几次是选定的?

    如果说毛文龙的作用仅仅是擒获了佟养正,让他的后代成为满清的太后和重臣,这一点肯定无法说服观众也无法说服文龙自己。毛文龙的一大贡献是占据了皮岛,这皮岛的位置的重要性如何形容都不为过,直如在敌人腹内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所以后金如骨鲠在喉,芒刺在背,出击关内总是忧虑后方不稳,不敢倾全力而出。

   皮岛的位置其实现在已经不再中国境内,考虑到中朝关系,这里不做详述。但皮岛的位置可以用辽沈战役的葫芦岛的塔山相提并论,必守塔山共军才能无后方攻击锦州不能前后受敌;而国军拿下塔山则可两线夹击林彪的部队。皮岛就是如塔山这么一个重要的不能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后金如果倾力大举入侵明朝关内,攻打锦州、宁远等地,毛文龙就可以进击后金空虚的后方,而且后金根本来不及撤兵回援。后金如果想出内蒙古攻击北京,那就必须有把握拿下北京,否则北京拿不下,后方被文龙一扫而空,那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对于熟读《三国演义》的皇太极,以他曹操的性格,他肯定不会做这个风险极大的买卖。

    毛文龙有没有必死的罪状?不可否认文龙本人谋略有限,贪腐的军饷无数。这家伙还和后金偷偷经商做买卖,如同我军的败类谷俊山一样,名义上在足饷官兵,实际上是妄出边塞中饱私囊。袁崇焕是一个树立军威军纪的文官,更是一个书生意气的将领,对毛文龙的贪腐作为不高兴也不会容忍,上书请求清理毛文龙的银饷,哪个边关将领喜欢审计?文龙也恐惧有审计署一边牵制,上书反驳,崇焕自然很不高兴:你毛文龙还是不是大明朝廷领导下的军队?听不听朝廷的话?

    两人互动了几次,两人的性格如此鲜明,思维方式如此不同,沟通的困难性如登天一样,最后崇焕觉得此人无可救药,只能从肉体上消灭才能让辽东的战事一统。

    不要怪罪崇焕,“攘外必先安内”,在崇焕眼里,此时军令统一有着无比的意义,200多年后的抗日战争,韩复榘携山东重兵不听调遣,一枪一弹不发,让出山东重地,老蒋也是无奈挥泪斩马谡。大敌当前,军令如山,步调一致,这是军队必须遵守的铁律。著名的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主帅林彪和刘伯承元帅都对手下的纵队司令说过一句话:大兵团作战,军纪一定要严!其凛然杀气跃然纸上。

    崇焕用了汉高祖晨入韩信军营的手法,剥夺了毛文龙的兵权,宣布了他的十二条大罪,文龙作为一介军汉,如何是才高八斗的崇焕的对手,自然哑口无言,束手待毙。在这个决定生死的两国争战的关头,是小节为大还是国家生死为大,两者是否有必然联系?现在都在褒扬的曾国藩的治兵之策,岂知湘军的烧杀劫掠比太平天国还甚,我们只能从书中看到陈庆之七千白袍一路凯歌,又有谁知道他的部队的勇气和动力很大一部分是以入城劫掠犒赏而来?

    司马穰苴斩庄贾也是特殊时期特殊的做法,这也不是细柳营中亚夫谈兵的时刻,这是用人的特殊时刻,个人品德要让位于国家利益,此时,还有什么比国家生死利益更重要的事情吗?崇焕还是书生意气!

    我们现在知道,文龙被斩后,三个月后金兵临北京城下,不仅带来财产和人口损失,多名大将折损,更重要的是让崇祯震骇,五年复辽,后金先复到了北京城下,其内心的不满与怒火可想而知。袁崇焕被抓下狱凌迟处死,孔友德、尚可喜、耿仲明这三个毛文龙的手下叛逃到后金,而且将红衣大炮的制作方法教给了后金,至此,后金不仅野战超越明朝,而且攻城略地有了媲美大明的利器。

清朝编纂的《明史》这样写道:“崇焕妄杀文龙,至是帝(崇祯)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8-7-21 15:17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7-21 11:12
春秋时代,酷似现在的欧美,人才流动非常方便,都是免签。孙膑、伍子胥、廉颇。。。都是这样

孔子周 ...

不同的是,现代人没有一屁股追兵刺客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8-7-21 11:44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7-21 11:26
来行摄有两年了,多蒙轩版照顾,关心也是必然。


两好才能同好
总感到思归兄是个真诚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8-7-21 11:26 |只看该作者
从容 发表于 2018-7-21 11:22
有朋友关心是件非常开心的事


来行摄有两年了,多蒙轩版照顾,关心也是必然。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8-7-21 11:23 |只看该作者
从容 发表于 2018-7-21 11:18
你真是能写呀!服煞


拷贝了,带回山里读。

赏月东山下,悠然读华章。

咳咳,这不算广告。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8-7-21 11:22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7-21 11:18
刚才玩笑了

养身修心,还得找个安静地方,好好休养。


有朋友关心是件非常开心的事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8-7-21 11:18 |只看该作者
从容 发表于 2018-7-21 11:17
我这叫恶人先讲理哈

这山上的日子真好过呢

刚才玩笑了

养身修心,还得找个安静地方,好好休养。

身体第一,心情第一。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8-7-21 11:18 |只看该作者
你真是能写呀!服煞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8-7-21 11:17 |只看该作者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7-21 11:14
轩版,这话说的有些冤枉人了。

天天下雨,赶上黄梅天了,没法拍,只能默默去行摄顶帖。


我这叫恶人先讲理哈

这山上的日子真好过呢
天天饭来伸手 茶来张口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8-7-21 11: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愿言思归 于 2018-7-21 11:21 编辑

关宁铁骑----成也萧何败萧何

    在抗击后金的力量中,有一只绝对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名震后金的关宁铁骑。正是这只部队,一次次将疯狂野蛮的后金军拦在了关外,并创造了两昼夜奔袭300多里突入关内,将围困北京的八旗铁骑打的狼狈不堪的奇迹。由此也让满清皇太极使出了离间计,最终让袁崇焕饮恨北京城。

     关宁铁骑在这种战乱纷飞的背景下组建产生的。关于关宁铁骑的是有谁组建的说法无外乎三种:一是由孙阁老孙传庭出头组建的;二便是由袁崇焕为了抵御后金入侵,组建而成;三便是由祖大寿组建而成。关宁铁骑的关”是指山海关,“宁”指宁远,山海关、宁远、锦州等辽土是大明抵御后金的重要防线,“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因此在归附的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军队,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满桂、赵率教等一大批辽将。从崇祯把袁崇焕抓起来,而皇太极攻击北京,关宁铁骑一怒之下奔回关外,任何人包括皇帝都调不动这支部队,而袁崇焕在崇祯命令下一纸书信,关宁铁骑立即进京解难。由此可以看出,关宁铁骑和袁崇焕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

    三百年后,那个写了《甲申三百年祭》的郭沫若,以他风流才子的思维惯性,再也想不到,在他写过这篇文字后的几年时间里,有黑土地之狐美誉的林彪率领的东北籍战士为主的第四野战军,围歼关内的国军精锐,然后出兵关外,横扫大半个中国,红旗直插海南岛。据战后分析,陈诚这个抗战有功的清廉的国军杰出将领,在接收东北的时候,竟然置数十万日军训练有素的东北战士于不顾,令其解甲归田,而后被林彪元帅发动的土地改革全部接收变为解放军战士,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由出关的十万变成百万四野雄狮,当然党的正确领导,林彪元帅的战略战术能力起了很大作用,但不能否认这数十万东北籍训练有素的战士的热血忠勇铸就的功劳。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各地起义、反抗斗争不断,关外由于后金的逐渐崛起,明朝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此时,中国历史从未有过的家丁制度竟然在军队内流行起来,国家出饷供养将帅私人的家丁,军队之中大小将官每人都有为数不等的家丁。明中期以后他们逐渐成为边镇军队的主力,不否认他们曾发挥了一定的的作用。但这种纯私人武装的战斗力能维持多长时间呢?尤其没有整体的战斗意志,纯粹为钱和将官所用,战斗力必不可免的衰弱了。当朝廷看到这种现状想到要重振军队,开始舍得大量投资朝廷部队时,积重难返,钱还是继续到了贪腐将领和他们的家丁手里。

    明朝的军队在对后金骑兵为主的斗争中屡战屡败,袁崇焕单骑出关就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有的放矢的采取了一个政策:以辽人守辽土。辽人前面是毫无人性只知道屠杀的后金野蛮力量,而他们身后就是他们的妻儿老少,父老乡亲。他们是一群血热的辽东汉子,保家守土责无旁贷,袁崇焕从辽东各地选拔善骑射勇士,组建成军,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关宁铁骑”,靠着朝廷那群臣拨给的军饷,袁崇焕花大钱给他们装备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个人武器:火铳,重铠,备双马。

    而且还配备了那个时代的核武器:红衣大炮。其实这种大炮也叫作红夷大炮,是16至19世纪之间的欧洲前装重型滑膛炮,每一炮打出去,铁球和铁沙四处飞迸,杀伤力巨大。作为军中重器,袁崇焕自然对其非常重视,操练,火药,保养无一不关照到位。

有了守土有责的乡军关宁军,有了重武器红衣大炮,武装到牙齿的个人装备,只差一场胜利的战斗来证明自己了。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西渡辽河,攻陷了连接关内关外的重地锦州,然后又派精锐之师猛攻宁远,此刻志得意满的努尔哈赤派人劝降袁崇焕,还给他写了一封书信。论野蛮努尔哈赤一个顶袁崇焕十个,论文采,十个努尔哈赤也顶不了一个袁崇焕。自取其辱之后,努尔哈赤亲自上阵攻击宁远。

    结果就不用说了,努尔哈赤在野蛮粗壮的身体,遇到热兵器也只是一个笑话,宁远大捷就此诞生,这场战斗不仅打败了后金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奠定了红衣大炮和关宁铁骑的威名。

     子报父仇情理当中,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领着后金精兵来到宁远城下,扎下九座大营,形成了对宁远的包围之势。当年,努尔哈赤当年就在这里被炮决不治而亡。这次就是要打下宁远,为努尔哈赤报仇雪恨。战斗打响后,红衣大炮轰击,炮火硝烟中却杀出一支几万人的马队,这支部队就是关宁铁骑,他们手持铁铳,向着后金官兵就开始射击,铅弹如狂风般向鞑子兵扫来,几百米射速的子弹,穿透铁甲如刀切豆腐。残存的后金军还没明白怎回事,关宁铁骑已经冲到近前,把三眼铁铳调过来,抡起便向后金军头上砸来。

失败是可以重复的,皇太极和他爹走了同一条道路:失败,只是比他爹幸运的是没有死而已。

    而当皇太极带领数万后金精锐骑兵进逼北京城的时候,袁崇焕带领只有9000关宁铁骑勤王,两日夜奔行350里,人不卸甲马不卸鞍,立即对后金军发起了冲击,经过将近一天的激战,打败了后金军。

    战后,袁崇焕说:“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千年未有之武功也。”

    谁能想到,几年后,这支令凶悍的后金闻名丧胆的明朝力量,竟然投降了后金,并作为急先锋,打遍了中国,并杀了明朝最后一个皇族的继承人,白云苍狗,世事难料。是一幕悲剧还是喜剧,还是一幕悲喜剧?如袁崇焕地下有知,不知道是否还能写出: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历史,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8-7-21 11:14 |只看该作者
从容 发表于 2018-7-21 10:03
怪不得不见思归兄了
原来在做学问呀


轩版,这话说的有些冤枉人了。

天天下雨,赶上黄梅天了,没法拍,只能默默去行摄顶帖。

倒是你,躲在山中避暑,不知秦汉无论魏晋。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8-7-21 11:12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8-7-19 13:05
李牧也跑了?还以为光廉颇跑了呢。
那时的大腕都挺爱跑的,白起是个例外,王翦是个人精,也没跑


春秋时代,酷似现在的欧美,人才流动非常方便,都是免签。孙膑、伍子胥、廉颇。。。都是这样

孔子周游列国,肯定没有带着鲁国的护照,照样走遍天下。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8-7-21 10:04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慢慢细读细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