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倾杯小镇 川渝行记
查看: 6969|回复: 1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川渝行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9-5-8 16:4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19-5-27 19:56 编辑

                          川渝行记
  重庆
  01,四川古称巴蜀,它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但在古代路途险恶,只有天梯石栈相勾连,曾经几乎与中原隔绝。前人又有少不入蜀的说法,大概是说蜀地安闲,能使人产生很强烈的归属感,容易令人失去进取心。同时也暗示着居于西南一隅的巴蜀之地虽然物产丰富,却也相对封闭落后。然而这看似封闭落后的地方,在历史上却走出了很多文化名人,诸如西汉时期的文学大家《蜀都赋》的作者杨雄,唐代诗仙李白,北宋大文豪苏轼等;更有因治水而惠民千载、闻名后世的李冰父子。带着这些疑问,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急切入蜀探个究竟。
  往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嗟叹,早已尘封在古人的诗歌里了。现如今去四川的道路,水、陆、空四通八达,我选择了最快捷的出行方式——乘坐飞机。当天,飞机到达重庆江北机场时正是黎明时分。这次四川游,功课没有做足,以至于出了机场心里还是一片茫然,不知到先去哪个景点好。幸好隐约记得重庆有个磁器口古镇,于是,打车直奔古镇。
  我来到古镇的时候,天空刚下过一场小雨,镇里的道路湿漉漉的,有的地方现着浅浅的水洼。因为时间太早,镇上的店铺大多没有开门,静静的街面上少有人走。我沿着古镇的边缘向不远处的江边走去。此时的嘉陵江正值枯水期,江面不宽,江水清波粼粼缓缓东去,江面上未见船只,江边当年繁忙的码头上也只有几位当地人在晨练。
   磁器口,原名龙隐镇,据传说因明朝初年的建文帝被叔父朱棣逐出南京后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后因瓷器业发达,又改名磁器口。古镇坐落在嘉陵江畔,依山傍水,港口优良。这里曾经是嘉陵江上的重要水陆码头,也是巴渝地区著名的货物贸易集散地。它最初形成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已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商业重镇。特别是抗战时期,重庆作为陪都,因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曾一度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种物资的运输中转站。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早已失去了码头的作用,昔日船舶争渡,骡马嘶鸣;“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灯明”的繁荣景象,已成为茶馆里说书人口中的故事。
  从江边沿当年铺就的石板路拾级而上走进古镇。这座往日号称“小重庆”的古镇风貌依然,甚至看不出曾经历尽沧桑的样子。石铺街道两旁,是一排排错落有致、整洁古朴的店铺。就因为这里的街道店面过分光鲜整洁,因而很能让那些喜欢访古探幽的人产生一种疏离感。这种商业气息浓重的地方宛如天街,虽然华丽,却让人寻不到人间烟火气息。没有烟火的地方,哪里还有人间情趣?这种地方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事实上这已经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古镇了,充其量能算作古建筑群甚至是仿古建筑群,虽然很多时候也是人流如织、繁华异常,但总给人以“演”的感觉,就像花瓶里插的绢花,乍看甚至比真花还要美,但终究缺乏生气,掩饰不了假的质地。
  带着重重的失落感,在古镇里匆匆走了一遭,出古镇正门,来到马路对过的饭馆里吃罢早饭,打车奔重庆市区。去市区的途中,路上有些堵车。正好趁这个时候向年轻的司机咨询了重庆的旅游景点。司机讲的普通话地方口音很浓重,但我还是大致听明白了。他说,来重庆旅游洪崖洞是必去的,那里的建筑最具巴渝文化特色;朝天门也必去,在那里看两江交汇;还有南山、渣滓洞、白公馆也是来重庆的游客常去的地方。
  出租车沿着嘉陵江缓缓而行,我透过车窗细细欣赏着两岸的风景。重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市区面积大,很多楼房都依山而建,有的甚至直接建在山顶上,这大概就是重庆被称为“山城”的原因吧。车子正行走间,司机有些兴奋地用手指着右侧半山腰的方向对我说:“你看,那是什么?”我抬头望去,只见在高高架起的天桥上,一辆轻轨列车快速驶来,然后神奇地从一座建在山腰的高楼的第八层楼中间快速穿过,这一奇观令我惊叹不已。司机说这种近乎异想天开之举,不仅在国内就是在国外也是绝无仅有的。这种独特的设计,使我联想起古代出入巴蜀的栈道,两者都是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产生。由于媒体的不断报道,近来这个重庆2号线上叫做李坝子的站点爆红全球,成为了山城一个新旅游景点。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15
发表于 2019-6-18 09:12 |只看该作者
笔触细腻,娓娓道来。或描摹山水,或讲述史记,读之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19-6-17 20:55 |只看该作者

看到你回来真高兴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19-6-17 19:04 |只看该作者
张典 发表于 2019-6-17 18:56
跟读川渝游记,受益良多。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历史,确实学到很多。

张典老师过奖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9-6-17 18: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9-6-17 18:38
12,在蒙蒙细雨中告别了雅安上里古镇,奔眉山市。对眉山久已向往,是因了那里是宋代文豪苏轼的故里。在中 ...

跟读川渝游记,受益良多。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历史,确实学到很多。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19-6-17 18:49 |只看该作者


客气了呢,老师不敢当啊!~问好你~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19-6-17 18:49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9-6-17 18:45
眉山,哎呀,这就是眉珊该去的地方啊

嗯,这地方与老师有缘。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9-6-17 18:48 |只看该作者
兰羽 发表于 2019-6-17 18:30
跟着文字游川渝~

兰羽老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9-6-17 18:46 |只看该作者

感谢卧云老师抬爱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9-6-17 18:45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9-6-17 18:44
我扯闲篇子,怕耽误你们搞活动,所以没敢贴。

我懂,谢谢你的体谅,谢谢你的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19-6-17 18:45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9-6-17 18:38
12,在蒙蒙细雨中告别了雅安上里古镇,奔眉山市。对眉山久已向往,是因了那里是宋代文豪苏轼的故里。在中 ...

眉山,哎呀,这就是眉珊该去的地方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19-6-17 18:44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9-6-17 16:20
还有最后一篇,等着你贴上。

我扯闲篇子,怕耽误你们搞活动,所以没敢贴。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19-6-17 18: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19-6-17 22:15 编辑

  12,在蒙蒙细雨中告别了雅安上里古镇,奔眉山市。对眉山久已向往,是因了那里是宋代文豪苏轼的故里。在中国只要是读过一点书的人,没有不知道苏东坡的,甚至在民间,苏学士的名字也很响亮。
  雅安距眉山有一百二十多公里,沿途公路两侧几乎见不到平地,尽是山峦丘陵。山丘多为土质,沟壑山巅都辟为茶园,一行行枝叶碧绿的茶树随地型起伏蜿蜒远去。四月下旬大概已过了采春茶的季节,但茶园里偶尔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采茶人,采茶人青箬笠小竹篓,双手在茶树间不停地忙活着,很有些南国情调。
  到眉山市的时候已是中午,吃过午饭打车去“三苏祠”。三苏祠位于眉山市纱榖行南街,街口高大的木质牌坊上有一方匾额,上书“三苏故里”字样,看得出,眉山人是很以“三苏”为骄傲的。祠堂大门上的“三苏祠”匾额,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题。
  大家都知道,“三苏”是指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他们因卓越的才能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八大散文家”之列,正所谓:“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在文学上父子兄弟都能取得如此成就,古往今来,实属罕见。
  三苏祠主要建筑有正门、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瑞莲亭、西门等组成,整个园林建筑与成都的杜甫草堂相类似,都有着浓厚的文人气息。走过前厅步入正殿,可以看到三苏的泥金塑像。正殿东侧有池水将绿洲亭、云屿楼等亭台水榭连成一组园林。亭巧水阔,树绿楼奇。西侧一泓碧水为北坡亭廊桥横断,向北望去,可见东坡半卧像隐于翠竹林中。三苏祠里多植翠竹,大概是因东坡爱竹之故。苏轼平生喜依竹而居,也喜欢画竹。有一次他画了一幅《丛竹怪石图》,当时的著名画家李公麟在图上增补了骑牛牧童,大才子黄庭坚观后在图上戏题诗曰:“野次小峥嵘,幽篁相依绿……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伤我竹。”诗句风趣幽默,表达了诗人对苏轼所画丛竹的珍爱之情。启贤堂,是苏家的祖宗祠堂,这里供奉着苏氏历代祖宗的牌位。济美堂里则有苏老夫人、苏八娘及苏家六子等十余人的雕像。
  三苏祠也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周围红墙环抱,园内绿水萦绕,荷池幽静,小桥勾连,亭台楼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中。除此之外,因眉州三苏久负盛名,历代文人墨客来此祭奠拜谒的络绎不绝,同时他们也留下来很多精美的楹联碑刻。楹联以清代张鹏翮的“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最为有名。另外,还有八十多通苏轼的诗词手迹碑刻,堪为书法圭臬。
  “三苏”中,以苏轼成就最高,他才华横溢,雄视古今。他书、画、诗词、文章俱佳,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坐标式的人物。就因为他才太高常遭妒忌,又因他一肚子不合时宜,屡遭贬谪。据说当年苏轼兄弟随父亲出川时,途中曾遇到一位高僧给他相过面,说他:“一对学士眼,半个配军头。将来虽然能以诗词文章名传千古,但注定一生仕途坎坷。”苏轼的身世不幸被高僧言中,他虽然历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甚至被提名宰相,但一生宵小缠身,磨难不断。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险遭杀身之祸。在狱中待了一百多天后,贬谪黄州。苏轼在黄州度过的岁月,是相当艰难的。好在他心胸开阔,能随遇而安。就像春天荒野里的一株蒲公英,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并没有因为艰难寂寞而忘记了散发芳香。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寒食帖》等令后人高山仰止的文学艺术作品。湖北黄州是苏轼的人生低谷之地,同时也是他文学、艺术上的巅峰。
  谪居黄州四年里,竹杖芒鞋,在城郊播谷种菜的苏子瞻,已从翰林学士蜕变为东坡居士,但他的噩梦还没有做完,宋哲宗即位后,苏轼被朝廷召回重用,但因他性情耿直,屡次向朝廷提出谏议,得罪了新旧两党,遭到排挤打击。几经周折最后被流放海南。宋朝时期的海南岛还是瘴疫肆虐的蛮荒之地,据说放逐海南的罪行仅次于满门抄斩,也就是让你在这座孤立的荒岛上自生自灭。当时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琼崖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其环境的凶险程度可想而知。不过,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一路走来的苏轼内心很强大,他就像死不了的太阳花一样,不择肥瘠,落地生根,还把海南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曾写诗说:“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真是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就是苏轼,作为一代文学艺术大师,一生中屡遭迫害打击,但他并没有像寻常人那样选择消极,而是积极向上,在逆境中同样活出了人生精彩。
  游览完眉山三苏祠,十来天的川渝之行就结束了,李白在他的名篇《蜀道难》里写道:“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好吧,回家!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19-6-17 18:30 |只看该作者
跟着文字游川渝~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19-6-17 18:2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来等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19-6-17 16:20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9-6-9 22:55
11,自郫县客运站乘车去雅安。我常常是一个人独自出门旅行,这样的好处是,不受别人的思路影响,途中可以 ...

还有最后一篇,等着你贴上。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9-6-10 09:28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9-6-9 22:55
11,自郫县客运站乘车去雅安。我常常是一个人独自出门旅行,这样的好处是,不受别人的思路影响,途中可以 ...

原来雅安还有个这样的古镇,若去拜见师父,一定去转转体味。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19-6-9 22:5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19-6-12 22:54 编辑

  11,自郫县客运站乘车去雅安。我常常是一个人独自出门旅行,这样的好处是,不受别人的思路影响,途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机选择目的地,有信马由缰的快感。比如说这次来郫县,纯属意外之举,结果却是收获颇丰。去雅安是在此次出游计划之内的,早就听说雅安是中国境内降雨天数最多的城市,一年之中竞有二百四十多天的降雨日,有“雨城”之称。你可以想一想,二百多个“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日子,对于一个处在干旱少雨之地的北方人诱惑有多大。
  到达雅安的时候已近中午,我换乘市内公交车直接来到了雅州廊桥。这天“雨城”未雨,而是天气出奇的好。站在高处环顾四周:蓝天、白云,青山环绕;巨大的廊桥连接两岸,澄澈的青衣江穿城而过,好一座雅致秀气的山城。难怪当年四川军阀刘文辉把西康省会选在这里,果然是眼光独到。
  关于雅安多雨,还有一个传说。说是远古时女娲补天,当她来到雅安时已是筋疲力尽,她用尽最后力气把五彩石补在雅安上空的天洞上,而后力竭而亡,因此雅安天空就留下了一条未补好的缝隙,自此时时漏雨。当然,传说自不可信。雅安多雨是因为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所致。
  在雅安城内稍作停留,吃过午饭便乘车奔向著名的风景区——上里古镇。古镇位于雅安城北部,沿途尽是植被茂密溪水潺潺的群山陡壑。听同车的当地人说,那些箭竹茂密的山谷里,时有熊猫出没。途中路过碧峰峡风景旅游区,风景区里正在搞建设,听说要在这里增建一处以观赏野生大熊猫为主的公园。过了碧峰峡,是下里、中里。猜想这下里、中里与上里一样都是乡镇的名称。
  快到上里古镇的时候,车上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女士问我说:“你是来上里旅游的吗?”我说“是啊。”“你到我家住吧,我们家是开旅馆的,现在是旅游淡季,住宿费给你优惠。我们家的旅馆建在河边,室内干净整洁,室外环境优雅,包你满意。”老太太又说。我看着老太太态度诚恳,又一脸的善良,便点头答应了她。随说着,车子已停在镇子外边的站点。
  随老太太过石板桥,从中心街走出,沿河外边小道来到她们家。她们家的旅馆果然是依河而建,旅馆前面是小河流水,后面则是碧绿的茶园,的确风景不错。
  上里古镇四周尽是高山,近边有两条小河交叉环绕,依山傍水,风景殊异。河上有多座古桥连接两岸,镇内古木参天,居民多以木屋为舍,房舍保留着很多明清建筑风格的吊脚楼建筑。街面为石板铺就,镇内主要街道以“井”字行布局,取水克火之意。临街多店铺,店铺经营餐馆与当地土特产居多,偶尔可以见到一两座音乐酒吧。由于田园、房舍、小桥、流水组成了一幅优美的天然画图,小镇周边聚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艺术院校的学生来此写生。美女、少年、锦衣、画板无意中又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开始我对这远离都市的深山里出现这样一座古镇,有些突兀感。后来参观了几座隐于小镇深处的古院落,逐渐有了一些了解。原来上里镇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又曾经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由于这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一些非农业成分慢慢渗入,使得小镇逐渐富裕起来。
  小镇里的饭店除了部分酒店外,还是以面馆居多。所有面馆的外面都在比较显眼的地方,放着一大盆类似油渣的方块肉。原来这是店家将五花肉切块,炼去部分油脂后,作为面的“浇头”用的。这种饮食习惯让人感觉比较“原始”,以此推断这座处在大山之中的古镇,无论过去还是现代,它比之内地都市的经济条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都说雅安天无三日晴,果然,来到上里古镇的第二天早上,天空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远山、近水、吊脚楼、古戏台都笼罩在蒙蒙细雨中。板桥外,小河边的石台阶上,有几位山民青箬笠,绿蓑衣,在吆喝着售卖刚采来的鲜竹笋。
  千年古镇,藏于深山;烟雨迷蒙,宛若画卷。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9-6-9 16:2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9-6-6 22:14
10,望丛祠公园比之成都其他公园,面积相对较小。但由于游人稀少,植被繁茂,加之园内建筑、院落规划布置 ...

郫县人看郫县客写郫县,别有滋味!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9-6-7 13:12 |只看该作者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个人旅途的经历是不尽想同的,有的风光无限,有的泥泞不堪,更多的则是平平淡淡。但无论风光还是痛苦,乃至平淡,到了晚年都化作了过往云烟。

——看到现象,心有感悟,这番出行就更有意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9-6-6 22: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19-6-14 16:28 编辑

  10,望丛祠公园比之成都其他公园,面积相对较小。但由于游人稀少,植被繁茂,加之园内建筑、院落规划布置精巧,给人一种雅致幽静的感觉。特别是园内湖畔、路旁几种不同品种的杜鹃花争相开放,艳如滴血,很能引发游人思古之幽情。少年时就曾在古诗词里读到过杜鹃啼血的典故,没想到这千百年来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地是郫县,今日得游,也算得上是平生一件幸事了。
  中午饭是在早上去过的农贸市场上自助式火锅店里吃的,吃过午饭便匆匆去了开在同一条街上的小茶馆。因是午饭时间,此时茶馆里没有喝茶的客人,开茶馆的老人正自己坐在竹椅里休息。老人见我到来,急忙起身相迎。置身于这种似曾相识的环境里,一种无法掩饰的喜悦之情瞬间浮现在脸上。老人受我情绪的感染,他那有些沧桑的脸上也随之灿烂起来。我们彼此望着,像故友重逢,竟然笑出声来。
  老人操着他那浓重的四川口音问道:“喝茶?”“喝茶!”我答。老人指着竹椅对我说:“请坐!”不一会老人右手提壶,左手托着一套青花瓷茶具走过来。老人把带托的盖碗放在桌子上,右手准确地将铜壶中滚烫的开水冲进茶碗里,然后斜放碗盖,让盖与碗之间留出一道空隙。不一会茉莉花茶的清香氤氲而出,我轻啜一口黄亮的茶汤,顿觉唇齿生香,浸入心脾。有人说,高档的茶叶是不会用茉莉花熏制的。其不知,在这极具平民化的茶馆里喝茶,喝得就是一种轻松温馨的气氛,与茶的档次高低似乎关系并不大。
  我品着茶的时候,其他客人也三三两两地走进了茶馆。看得出,他们大都是常客,进门后与老板打着招呼,然后找到自己固定的位置坐下。老板也不询问,直接上茶沏水。来者大多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他们年轻时为了生计,一定少不了奔波劳碌。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个人旅途的经历是不尽想同的,有的沿途风光无限,有的道路泥泞不堪,更多的则是平平淡淡。但无论风光还是痛苦,乃至平淡,到了晚年都化作了过往云烟。或曰,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如今他们坐在这墙壁斑驳的小茶馆里,一杯茶,一支烟,三两知己,或谈古,或论今,面带安详,惬意无限。
  小茶馆偶尔也有一俩位年轻人光临,但猜想他们与我一样并不是单纯为喝茶而来,而是来寻梦的。在这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森林里,感到心浮气躁的时候,来此寻一场慢节奏的古典幽梦。《庄子•齐物论》里,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醒来后不知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以此来看,我们只是在梦里延续着另一种梦境。然而,芸芸众生,有谁不是安睡在这些梦镜中呢?就连被称为医药之父的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也曾说过,药物最主要的作用是“娱乐病人,直到他们自己医好自己。”
  有人说:“所谓美好生活本来就是平庸与矫情之间一条很窄的路。偶尔灵魂出窍,到矫情的梦里走走,体验浮游天地,须臾富贵,乐此何极。”
  郫县有“望丛祠”,有杨雄故里,有原生态茶馆,是“杜鹃啼血”故事的发生地,川西之旅,不虚此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9-6-6 17:18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9-6-3 20:45
就是,笑笑来了,虎哥必须有所表示的

他提溜出来一坛酒,准备把我灌醉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9-6-5 13: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9-6-4 21:23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写作风格。

详略得当。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9-6-4 21:23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9-6-4 21:12
望帝春心托杜鹃。
佩服你能写得那么详细,我正在写几句我的南京之行,只能是絮语了。就当是简短的日记。 ...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写作风格。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9-6-4 21:12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19-6-4 20:57
09“望丛祠”是一座封闭式公园,公园门口虽有管理人员值班,但不收费。有句老话说,天下庙门朝南开。而望 ...

望帝春心托杜鹃。
佩服你能写得那么详细,我正在写几句我的南京之行,只能是絮语了。就当是简短的日记。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发表于 2019-6-4 21:10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9-6-3 20:42
雅安,是我一位师父的家所在。

听这名字就令人向往。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9-6-4 21:09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19-6-3 20:43
他说:“这道菜的主料应是:肉丝、笋丝、姜丝、辣椒丝,而且烹炒时用的酱料必须是四川特产郫县豆瓣酱,否则 ...

是啊。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9-6-4 20: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19-6-14 16:30 编辑

  09“望丛祠”是一座封闭式公园,公园门口虽有管理人员值班,但不收费。有句老话说,天下庙门朝南开。而望丛祠的建筑风格则有别于其他祠庙,朝向是坐西向东。又因为是一祠祀二主,所以祠门不是单开单向,而是对称的开为南北两门。大门后建有照壁,照壁南北两侧各开有相对的院门,门为月亮门,墙是青瓦檐白壁短墙,绿树红花掩映,显着格外清新雅致。两门通往两个园区,南为子规园,北为涟漪园。影壁后面院里是望丛祠,祀殿内塑有望、丛二帝坐像,坐像两边配有楹联一副:蜀国破天荒,忆冠裳让后,水土平初,一德君臣三代远;巴人追地载,当花凤来时,杜鹃啼处,千秋风雨二陵多。    郫县不是著名旅游胜地,除了豆瓣酱外,其他事物几乎名不见经传。像这样一处历史古迹与自然风光俱佳的公园里,却游人了了。如此也好,落得个自在清静。
  幽静的公园里有大片水域贯通南北,是为鳖灵湖。湖面小荷初绽,岸边杜鹃正浓。临水建有“稻荪楼”、“听鹃楼”、“塞歌台”等亭台楼阁。高大的树木下筑有望、丛二帝墓冢。
  望帝名杜宇,丛帝名鳖灵,是传说中古代蜀地的两位帝王。他们大约活动在周朝初期(据说杜宇曾参与武王伐纣)由于年代久远,史籍中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只有西汉时期的本埠学者杨雄在他撰写的《蜀王本纪》里有简略记述,结合民间传说他们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杜宇是古蜀国开国国王,号望帝,建都于郫县。(在县城北,有杜鹃城遗址)望帝很关心臣民疾苦,他亲自到民间教导民众按季节植桑养蚕、种植五谷,使蜀民得以安居乐业。在望帝晚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蹊跷的事情——楚国有一个名字叫鳖灵的人,掉到水里淹死了,他的尸体沿江逆流而上,漂到郫地的时候竟然活了过来。望帝接见了他,彼此交谈中,望帝感觉他很有智慧而且很懂水性,是个不可多得人才,于是便欣然拜他为相。恰巧不多时,蜀地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原因是玉垒山阻挡了水流的通道。鳖灵带领蜀民治水,他勘察地形后,在玉垒山麓凿开了一条水道,(就是都江堰宝瓶口,传说是鳖灵首先开凿)使洪水自此顺利下泄,解决了水患。在鳖灵去治水期间,望帝与其妻私通,鳖灵治水归来后,望帝深感惭愧,又觉得自己德、能皆不如鳖灵,就自愿将帝位禅让给了鳖灵,然后归隐西山。望帝归去时有子规鸟悲鸣,因此蜀人后来每闻子规啼叫,就会思念望帝。
  不过类似的传说还有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版本,说是望帝政权是被鳖灵借故以武力推翻的,望帝逃到西山后,闻听自己的妻女已被鳖灵占去,又感念自己曾经的蜀地子民,自觉复国无望,最后郁郁而终。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时时哀鸣,以致血染鸟喙,因此就有杜鹃啼血之说。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两三千年过去了,关于望丛二帝的是是非非,早已无人计较,蜀民性情敦厚,他们只记住了望帝教人稼穑,丛帝为民治水,使巴蜀民众脱离了饥馑之苦与水患之害,都是有恩于蜀民的,于是建祠庙祭祀二帝。
  如今站在鳖灵湖畔的听鹃楼上,未闻杜鹃悲啼,只听到满园野生画眉鸟在翠竹绿树间婉转鸣唱,想必望丛二帝早已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9-6-3 20:45 |只看该作者
笑。 发表于 2019-5-31 15:28
什么不一样,没见你有啥表示

就是,笑笑来了,虎哥必须有所表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9-6-3 20:43 |只看该作者
他说:“这道菜的主料应是:肉丝、笋丝、姜丝、辣椒丝,而且烹炒时用的酱料必须是四川特产郫县豆瓣酱,否则口味就不正宗了。”
——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正宗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