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7-20 14:55 编辑
还有望楼传信。
这个办法是可行的。在古代也是可行的。
但这是用现代的技术和智慧反推出来的。古代没有人想到,也没有人做到。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望楼传信,是把汉字转换成代码,用十二宫格配合鼓声传递代码,再把代码和鼓声翻译成汉字。这就是电报技术的原理。
但这是后人想到的,古代人想不到。
计算机的二进位制,就是从中国古代的八卦图演变而来。
二进位制只有1和0.这跟八卦图只有阴和阳是一个道理。
“—”为阳,标记成1,“ - - ”为阴,标记成0。
如此,八卦与二进制以及与阿拉伯数字的对应关系是:
坤=000.即阿拉伯数字0
艮=001.即阿拉伯数字1
坎=010.即阿拉伯数字2
巽=011.即阿拉伯数字3
震=100.即阿拉伯数字4
离=101.即阿拉伯数字5
兑=110.即阿拉伯数字6
乾=111.即阿拉伯数字7
后面的可以用六十四卦卦象来表示。
比如阿拉伯数字8,二进制就是1000,可以用艮加坤表示。
这样,在古代用十二宫格来编制二进位制的数字代码,是完全可行的。
问题是,古人还没有掌握二进位制。
望楼,古代是有的,王宫啊,边关啊,都有望楼。但只是用来观察敌情,火灾啥的。无法传递信息,最多放一股烟。相当于烽火台。
古代那些楼阁,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岳阳楼,其实都是望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