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沈眉珊 于 2019-10-7 16:17 编辑
大学毕业后,有一天,回小学母校办事。当年的班主任见到我,第一句话是:你现在还像以前那么喜欢看书吗?喜欢看课外书,这竟是我给小学老师留下的最深印象。
读书,尤其是读不那么正儿八经的书,确实是我很多年里打发空闲时光的主要方式。说起来,我看的书还蛮杂的,下面就分别说说吧。
我看的第一类书是小说。学生时代就和其他同龄人一样疯迷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还记得我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书剑恩仇录》,小学四年级暑假,在表姑家看的。第一本言情小说是琼瑶的《彩霞满天》,书是爸爸买的,我当时读初二。初二到初三这两年,应是我读流行小说最疯狂的两年,当然,这得先归功于我有个喜欢买通俗小说的爸爸,家里的书架上除了马列著作以外,几乎全是武侠小说,我的眼睛,就是因为初二时夜以继日地看《神雕侠侣》而近视的,因为追踪书中的情节,甚至在晚上房间灯光不够亮的情况下,还隔着蚊帐继续阅读。
我看这些流行小说,很容易就陷入书中人物和情景中,以致于在看小说的那段时间,经常在梦里出现书中的人物与情景,而梦中细节还有其他的延伸与变化。
对于四大名著,成年后,在一个名师的指点下,重读了几遍《西游记》。因为老师说,《西游记》中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东西,而且当中的文字,对偶对仗佳句比比皆是,值得一读再读。
外国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基督山伯爵》,大学时买了一本国内女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觉得挺好。
我看的第二类书是玄学与中医类的。我是相信风水布局这些的,所以很早就买过这类书籍来看,现在网络方便后,发现有很多讲术数的古籍,也会看看。还有中医,也是我喜欢的,我看《黄帝内经》,觉得里面实际上告诉了我们很多,当中提到老夫少妻这样的组合,生出的孩子男婴和女婴有何不同,真的太神了。还有宋慈的《洗冤录》,我特别记住了当中的一些急救方法。
我看的第三类书是杂志。初中毕业之前,我家长期订阅《连环画报》和上海出版的《少年文艺》,我至今还记得一些内容,比如《连环画报》上刊登的《姐姐的心》和《妈妈》,比如有一期的《少年文艺》重点介绍了发明新式邮筒的初中生李文彪。成年后,早期固定看的杂志是《家庭》、《知音》、《读者文摘》。后来,就改订了《杂文月刊》和《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我连续订了十五年,几年前,我送了一百本《微型小说选刊》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作为课外读物。
关于买书看书,我还曾因为认识一个人,因为羡慕他的传奇经历,特意买了好几本关于谍战、关于审判的书。
最近几年,与心理学、国学、教育智慧有关的书占的比例日渐增加。总之,我的生活是离不开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