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秀秀我的文】43 茶禅一味
查看: 1774|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秀秀我的文】43 茶禅一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11-21 20:3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0-11-21 20:54 编辑

一、隽永之美

昨天又重温了一遍唐代陆羽的《茶经》,这本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其实全文才7000多字,哈哈哈。
读完一遍,分分钟的事儿 。

更厉害如《道德经》,拢共才5000多字。虽然我看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便打住,倘若有耐心扫一遍,貌似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只不过,并非读过就意味着读懂;当然未读过,也不意味着从别处就悟不出道来 :)

重温《茶经》,是因为我想再次确认一下,唐代的主要饮茶方式:茶叶制成茶饼,在锅里煮,倒入碗中喝。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更能衬出茶水之绿,是为茶具上品。

在这里,“隽永”一词,指锅里舀出来的第一碗茶水,味甘美,意深长~~

当然这本书,虽然全面描述了茶叶的历史、名茶分布、茶具、饮茶技艺等等,毕竟受时代所限,只是记录当下,不具备对后世的永恒指导意义。

到了宋代,却流行点茶:将茶饼碾末用茶筅调膏于盏中,用沸水冲点击拂。
还经常比赛:斗茶。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
黑瓷,因最能衬出茶汤之白,便于观茶色验水痕。因此,黑盏在南北各地都有较多烧制,以建窑最为有名。

将茶从粗野状态上升到理想境界,不可或缺的便是唐朝的时代精神。对唐人来说,茶是艺术品。到了宋代,茶已不仅仅是风流的消遣,而是认识自身的一种方式。

佛教中,吸收了许多道家教义的南方禅宗,传立了一套精致讲究的茶礼,僧侣们带着庄重的仪式感,分享同一碗茶。这种禅宗仪式不断发展,与佛教、茶、黑瓷一道,传入日本,最后演化成了日本茶道。

而在本土,经蒙古骑兵的洗劫,和明初提倡节俭,散茶的泡饮成为主流。于是景德镇的白瓷和宜兴的紫砂壶成为时代新宠,流传至今。

虽说不至于崖山之后无华夏。

然而,宋人努力将先人予以抽象化的茶之精神转化为写实表述的成果,最终只能跟宋瓷一道,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未曾传承下来。对明清以后的人来说,茶虽是一种美味饮品,却已非理想境界。茶汤里有沁人心脾的花香,但缺少了唐宋两朝的浪漫情怀。

器物的风格,往往受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和工艺水准制约。明清时期士人与市民的趣味相融,兼有外来因素譬如洛可可风的渗入,投射到瓷器上,便是喜庆、精致与繁缛。两宋由文人引领的艺术风格则浸入古人的风雅与情致,追求与实、显、形相对的虚、隐、神的精神意境。这种审美趋向,涵盖了诗歌、绘画、工艺诸多方面。

明清无疑制瓷技术相对成熟:明的青花,清的粉彩。然而我却并不十分喜欢。除了青花因现代劣质模拟用具的颜值拉低,无论景泰蓝还是珐琅彩,总觉得画面过满,目光因应接不暇而无落脚处。

往往艺术娴熟至规范之际,美便于不知不觉中黯淡。“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过于追求技法,穷工极巧,虽有妍丽生动之视觉感官美,却少了些许留白的趣味和意境。反不如宋瓷落了清隽典雅、简洁活泼。去雕饰乃为明晰表达,且不被亵玩也。

宋瓷传统五大名窑:定 、汝 、官、 哥、钧。我对官窑比较茫然,替换了印象深的建窑黑瓷。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7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36
发表于 2020-11-24 23:36 |只看该作者
轻言 发表于 2020-11-23 17:18
小尘,你要不要这么博学,我受不了了,你上去,把我替下来,真的

我也有此感,咋办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0-11-24 23:34 |只看该作者
读完,这楼的气息真是迷人,从主帖到回帖,由文至图,仿若走进茶室大观园,无一处不浸透着禅香~虽然我记住不多,浸淫几分足够。

想来我是最不懂茶也不讲究的一个,只是平日里依旧茶不离手,又深爱禅宗,甚喜!
楼主说:并非读过就意味着读懂;当然未读过,也不意味着从别处就悟不出道来 。我便以此自勉了~

还一句题外话,近日在朋友微信上看见说蔡志忠出家了,一阵失落,旋又一阵释然,我少时因爱他漫画得识禅宗,现觉得他的出家可能原本就是一种注定,人间一趟恍如使命。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0-11-23 20:47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0-11-23 11:24
日本茶道,蛮有意思的。

外行人说外行话,我总觉得日本茶道营造的是种(哪怕是强迫的)至静至纯至美境界。人在这样环境下决策会不会做到事半功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0-11-23 20:25 |只看该作者
看题目已知这篇文字和文字的主人不简单!越往下越觉得是这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0-11-23 20:18 |只看该作者
五陵年少 发表于 2020-11-23 18:18
其实圆融的极致,恰恰亦是舍。便是极简。

心无旁鹜的寂。以茶之道,通禅之天道。得窥一二,便即遁去之 ...

现代人时尚说法:做减法~~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0-11-23 20:16 |只看该作者
夏小尘 发表于 2020-11-23 16:48
让楼主迷茫的官窑瓷,我见过。
五大名窑中,官窑只接受宫廷垄断,当时的能工巧匠们将精湛的制瓷 ...

好赞哦。
甚喜~
洋洋洒洒,神采飞扬,顿现所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0-11-23 20:12 |只看该作者
夏小尘 发表于 2020-11-23 16:38
当然汝窑, 我 也这样以为,一直如此 。。。
那年,听了应用化学一博士的瓷器钴料烧制秘法 ...

后两种特色很鲜明的,小尘好记性~~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0-11-23 20:11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20-11-23 16:01
利休尚唯美,敬惧美物。何为美?利休眼中,至简之美为最。

这似乎是日本近现代以前的风尚,战后有所改变 ...

对。至简,我也喜欢这种风尚。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0-11-23 20:11 |只看该作者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0-11-23 14:33
禅房花木深,茶室香气袅,茶经念起来,有嗑慢慢唠

抽空唠十块钱滴~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0-11-23 18:18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0-11-21 20:45
三、一期一会

当我用一板一眼的科普和堆砌的史实谈茶论道的时候,自己都觉着不够味、不尽兴。

其实圆融的极致,恰恰亦是舍。便是极简。

心无旁鹜的寂。以茶之道,通禅之天道。得窥一二,便即遁去之一味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0-11-23 17:18 |只看该作者
夏小尘 发表于 2020-11-23 16:48
让楼主迷茫的官窑瓷,我见过。
五大名窑中,官窑只接受宫廷垄断,当时的能工巧匠们将精湛的制瓷 ...

小尘,你要不要这么博学,我受不了了,你上去,把我替下来,真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0-11-23 16:01 |只看该作者
利休尚唯美,敬惧美物。何为美?利休眼中,至简之美为最。

这似乎是日本近现代以前的风尚,战后有所改变,但传统还在,尚古之风还在。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0-11-23 14:33 |只看该作者
禅房花木深,茶室香气袅,茶经念起来,有嗑慢慢唠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0-11-23 11:35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0-11-23 11:24
日本茶道,蛮有意思的。

由你写出来,感觉特别有情趣。。。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0-11-23 11:25 |只看该作者

原来顺藤摸到一只丝瓜~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0-11-23 11:24 |只看该作者
笔子 发表于 2020-11-22 17:22
洋洋洒洒的茶道茶经,小雷也太有才了,令人刮目相看。。。

日本茶道,蛮有意思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0-11-23 11:24 |只看该作者

又该饭饭啦~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0-11-23 11:23 |只看该作者


明显没读完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0-11-23 11: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0-11-23 20:10 编辑
唐主 发表于 2020-11-22 10:39
通篇读完,叹为观止。令我这专业茶人汗颜。信息量之大让人惊叹。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满腹经纶,难掩其华。 ...

哪儿有什么高。不过是喜欢感兴趣,有阵子顺藤摸瓜研究了下下。
拽爷才是大才,,,,让我们互相吹捧叭~~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0-11-22 18: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抽丝剥茧的文字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0-11-22 17:22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的茶道茶经,小雷也太有才了,令人刮目相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11-22 12:03 |只看该作者
饭饭一会来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11-22 11: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茶的百科全书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0-11-22 10: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通篇读完,叹为观止。令我这专业茶人汗颜。信息量之大让人惊叹。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满腹经纶,难掩其华。
泼爷高人也。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11-22 10:28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0-11-21 21:59
雨过天青云破处
------------------------
我一直以为是形容汝窑的天青釉呢。


古人形容汝窑有雨霁初晴之天色,也差不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0-11-22 10:20 |只看该作者
轻言 发表于 2020-11-22 00:53
大美。一字一句认真读,也认真学习。楼主妙人,谢谢你带来精彩

谢谢能读完,有些太长啦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0-11-22 10:19 |只看该作者

同爱茶,同爱兰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0-11-22 01:13 |只看该作者
又多一爱茶人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0-11-22 00: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轻言 于 2020-11-22 00:56 编辑

大美。一字一句认真读,也认真学习。楼主妙人,谢谢你带来精彩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0-11-21 22:02 |只看该作者
多谢宋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