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5| 39
|
佛法如何不教惹尘埃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30 09:04 没有什么复杂,一点儿都不必惊慌。写字绘画等等讲究意在笔先,意在笔先就是动笔之前静思凝虑,把运笔章法布局都想好。。。。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简单的入定。 评书上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云云,其实也是明心见性,摒弃杂念,专注排兵布阵而已。 这种心法在理工科学生老师那里更常用,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都是很简单的东西,让文科生給整玄虚咯~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这一段话是无蕊菩萨引用的四十二章经选。 我转引过来,想说明:这个意思在左传里也有完全相同的表达。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幼儿园阿罗汉又考虑了一会儿,发现: 老子的心,庄子的心,孟子的心,告子的心,佛陀的心……合观对照,非常有意思。不过我现在还没有弄明白,这种种差别是为什么发生的。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幼儿园阿罗汉实证飘红说的一些东西之后 飘红引用大德的话: 『如果把你的心比喻成一个小湖,“止”的状态就是风或砸进湖里的小石子等所形成的涟漪、漩涡等都终止了。由于平静才能产生清晰,使你能够看到湖底的景象、鱼以及其他栖息的动植物。 “观”(毗钵舍那)使湖可以显示它美丽本性的清明,因此“观”就是洞彻现象本质的“智慧”。不过要产生“观”之前,心必须先用“止”调柔才行。』 飘红的实践: 『盘腿打坐,坐直,调整呼吸,随便盯着一样东西,尽量使自己专注。观察一下你能集中注意力多久,大脑里面什么都没有想?坚持一分钟你就会有一分钟的收获。如果发现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有形形色色的念头闯进来,没有关系,不要以为这种散乱很可怕,你只管静静地看着那些念头,它们是如何来的又是怎么消失,尽量不要跟着念头走,及时把注意力重新收到你之前关注的东西上来。如果你还能回来,没有被念头牵着鼻子走,你又成功了第二个一分钟。念头没有成功地带走你。』 我的实验: 不可能只用『止』的功夫,止的时候肯定也要『观』。 我根本不需要盯什么外物,我能直接看着我的气息流动,也不需要什么瑜伽姿势引导气息,连简单的无名指大拇指手印环都不用。。。随时都可以把自己浑身引入漆黑一片的境地,没有任何杂念。 ……我真的很少用这么麻烦的程序。因为我现在随时可以入定,满身通心光明,香气不是每次都溢出来,但是香气四溢时我自己都觉得狠醇香。 | |
| ||
| ||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29 18:59 好吧好吧,我是幼儿园阿罗汉~~ | |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飘红很喜欢,我喜欢,是真喜欢。因为看得出来是真心要帮我,气呼呼的而不改认真劲儿。 其实吧,阿罗汉仅仅是个学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教授,高工,高高工……这些名称与阿罗汉也没有什么区别。飘红我不相信你填写各种表格里不写你的学位与职称。每个人都填,为什么本阿罗汉就不能说呢? 当然你可以质疑本阿罗汉造假学位,与其这样直截了当地不承认本阿罗汉,那不如你想办法考倒我,用你所知道的任何佛学疑难来考我,你会发现,早该拜阿罗汉的~ | |
| ||
| ||
| ||
| ||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信仰是什么?无可替代也。 佛法之于我,随时随地可以随手扔掉,又怎么会成为信仰呢?替代办法太多了……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三拳 发表于 2021-1-29 17:10 佛法仅仅是一个方法,我想用就用,我也可以选其他的代用。作为一个方法,我只需用得恰当,没有什么必要上升到形而上的信仰。譬如语文,譬如数学,都是一种方法而已,顶多也就有些偏爱,甚至热爱,但是不可能当成信仰啊。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29 16:50 飘红8楼所引言,分开看止与观都是非常有见地的,可知是哪个人的切实心得;把止观分先后顺序,这是我不能苟同的。 佛法,作为一种方法,仅仅起锦上添花的作用,它不是根本性的东西,根在人的做事上。一个人不知佛,也可以很好地做事,知佛,则会帮助他或她虑事做事,锦上添花,用佛家语说就是『增上缘』。 所以,修佛不必太揪心,要随意一些,妙手偶得,铁鞋偶遇。譬若读书,有时会苦读十年板凳冷,过一会儿又忙于做事没有什么时间读书,虽然不读书也可以突生感悟。读书悟入多少,悟入浅深,根不在读上,根在做事上。读书只是做事的帮手。 正是因为这种随意与随机,止观二字不应该存有先后顺序。更进一步讲,四阿含经与阿毗达摩俱舍论里都讲止观,然而止观都属于『对法』,此外还有绝大部分人没有听说过的『转法』,滚滚转,如何分先后? 强分先后,太僵,僵则伤根。伤根则不是增上缘,大违释迦牟尼本意。 | |
| ||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