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倾杯小镇 524话题:北宋亡于河患
查看: 1791|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24话题:北宋亡于河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5-24 10:1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黄河之所以可怕,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她从高原上奔腾而下,由于河水流速的原因,泥沙不会淤积到河底,所以他的中游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当她冲过开封,就来到了华北大平原,这里地势低平,河水流速缓慢下来,这意味着泥沙也沉积下来。

这些泥沙把华北平原的低洼地带,用肥沃的淤泥填平,成为农业沃土。但是这也是她不停泛滥的原因,随着河床底的泥沙淤积越来越高,水位也不停的上涨。直到淤泥填平河床,河道不复存在,海量的黄河水只能另寻出海口,于是灾难一次又一次的降临。

随着人类不断的强大,黄河人不再是江河台地上的小部落,他们团结起来,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他们开始拥有了智慧,聚集起一定的人力与黄河抗争。黄河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人类无法阻止黄河带来的泥沙,黄河人能做的就是只能是筑堤坝,将黄河水道固定。

从春秋时代中期,黄河人就开始在下游修黄河大堤,试图用土石工程束缚黄河这头洪荒巨兽。也许是大禹、河伯、夸父,这些上古治水英雄的传说激励了黄河人,给了他们勇气。当时他们恐怕想不到,他们开启了一项延续2千多年的大麻烦。2千多年前的人类,连铁制工具都没有的时代,这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不是修筑一座城墙,是修筑成百上千的城墙。

黄河人的精神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顽固。在周天子时代,他们可以把一项政策延续数百年,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不肯丢弃,比如井田制。面对黄河,他们的顽固更是令人瞠目结舌。黄河冲垮了多少堤坝?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20多次。这意味着不到2年就有一次决口,每百年就有一次大的改道。

黄河的泥沙不断沉积,河床不断提升,黄河也变成了一条地上河流。所以年年都要修堤筑坝,一年又一年,修了再垮,垮了再修,这2千年来从未间断。黄河人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与黄河殊死搏斗的历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62
发表于 2021-5-28 18:48 |只看该作者

小镇的老狐狸别有一番风味。。。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21-5-28 17:33 |只看该作者
万山红遍层林染 发表于 2021-5-28 11:48
你看事后处理结果:

种总竟然是退出现役,退休;


这有什么问题么?刘、种确实打了大败仗,童贯确实买回了燕京啊。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1-5-28 17:33 |只看该作者
万山红遍层林染 发表于 2021-5-28 11:48
你看事后处理结果:

种总竟然是退出现役,退休;


这有什么问题么?刘、种确实打了大败仗,童贯确实买回了燕京啊。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1-5-28 17:30 |只看该作者
紫色的流苏 发表于 2021-5-28 16:54
狐狸兄来银比我早,我20年刚来宁时在吴忠,09年才到银川。
狐狸兄是良善之人,这里民风淳朴,回汉相亲如 ...


回也分新回、老回,小心新回,这些人里出激进分子。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1-5-28 16:54 |只看该作者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26 21:59
我去银川大概是98年,那时候新城还是一个大村,新城和老城之间隔着10几公里荒村野店。

狐狸兄来银比我早,我20年刚来宁时在吴忠,09年才到银川。
狐狸兄是良善之人,这里民风淳朴,回汉相亲如一家。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1-5-28 11:48 |只看该作者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28 10:25
这事儿还真不赖童贯,种长官根本就不想打,咋用?只能用刘司令。这都突入燕京城了,还打不下,这能赖童贯 ...

你看事后处理结果:

种总竟然是退出现役,退休;
和铣这个雄州市长兼河北边防司令部司令员、北伐前指副司令员降级调离;
刘延庆代理前指司令员,降级调大后方。


童贯总司令,蔡攸政委兼副总司令,因买回北京,立了功。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1-5-28 10: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万山红遍层林染 发表于 2021-5-27 23:40
童贯不负责任谁负?他是北伐军总司令。他在雄县。

他们架构是这样:总司令部是在开封组建的,参谋长什 ...

总司令战役决心已下,从间道突袭燕京是一线指挥官的决策,童贯根本就不知道,不能让童总负责吧。他顶多就是用人失察,可是种总不干,不用刘延庆用谁?

郭药师冒险偷袭燕京的计划,本来风险就很大,刘司令本来就应该有一旦袭击不成的应变计划,他倒好,就一锤子买卖。结果偷袭不成,郭高搁燕京了,卢沟大营竟然崩溃,这啥人啊这个,部队都掌握不住,打个锤子仗。

你说种老总比刘司令强,可是白沟之战咋样?正面作战吧,没有任何取巧了地方吧,种总一样打不过,你就敢肯定种总挂帅就能打下北京?

你说西军战斗力不行?似乎也不是。指挥官不行?将士不用命?似乎也不是。整个河北之战,就是个稀里糊涂,反正我没闹明白咋打成这样的,估计宋军战后总结都不好总结。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1-5-28 10:2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万山红遍层林染 发表于 2021-5-27 23:40
童贯不负责任谁负?他是北伐军总司令。他在雄县。

他们架构是这样:总司令部是在开封组建的,参谋长什 ...

这事儿还真不赖童贯,种长官根本就不想打,咋用?只能用刘司令。这都突入燕京城了,还打不下,这能赖童贯么?童贯可不是一线指挥官。


你说他儿子刘三临阵脱逃也好,畏敌不进也好,10万宋军就指望刘三一个独立师了?调整部署完全来得及,就这么稀里哗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1-5-28 00:23 |只看该作者
宋朝,如果不是国家太有钱,能用钱支撑住,就那军事斗争水平,每次几万几万的死伤,早垮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1-5-28 00:20 |只看该作者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27 23:06
耶律大石,真是个猛人加奇人。

要说读书,人家是正牌进士,林牙大石嘛。要说打仗,没听说有什么实战 ...

耶律大石是契丹人的英雄,这个无人辩驳。面对十几万宋军和几十万金军,只剩这三、四万军队的辽国还有民兵,在他的协调下,迅速放弃内部斗争,说服了主持工作的太后,当时他们内部的斗争也是你死我活,老皇帝病的气都不会喘了,用这几万人,出了契丹人最后一口气。

宋军攻入北京,没想到,全城发生了巷战,北京城内的老百姓,汉人与契丹人,也在街上展开了对攻。两个民族的老百姓拎着菜刀、木棍,拼死为了各自荣誉而战。

关键时候啊,又说这关键时候,刘光世独立师没有按计划接应入城部队,他跑了,已尽乎绝望的城内辽国人,硬是等来了前线辽军回援,城内宋军被内外切断,陷入死地。那些在街上为迎接来解放他们的宋军而与契丹军队、警察、老百姓血战的汉族群众,血流成河。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1-5-27 23: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万山红遍层林染 于 2021-5-28 00:01 编辑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27 23:17
澶渊之战,可以说废了宋辽两朝武功,辽人战斗力也不行了。

而辽国,已是必然灭亡前奏,辽国人也没想能坚持住。当时的辽国,全国百分之八十(具体你可以再算算,我只是个大概)已经被金军占领,就剩下北京这一小片地方了,雄壮的金军已从各处集中在北京附近,他们之所以没有参战,是因为宋金条约,宋朝只要打下北京,长城以南的燕云十六州,这个汉人的百年之痛,要归还宋朝。

辽国不仅要面对十几万宋军,背后还有几十万金军,政府内部还有重大矛盾不可调和,皇帝大人卧床不起,重病在身,不剩下几天活头了。让辽国人不可忍受的是,宋朝背信弃义,破坏了多年的宋辽和平,与金人勾搭,背后下刀,当时的辽国人在国家已经灭亡之前,朝野达成暂时一致,拼死也不能让宋朝得利 ,他们放弃了对金军的警戒,全力向南,与宋军力拼,以誓死的决心、哀兵死战,让高高在上、认为辽国已经处于灭亡状、无其他后路、只有投降的童贯,一败涂地。
打胜了历史上契丹人与汉人最后一战的辽国,随即灭亡。

也就是,辽国不论胜负,都是灭亡。。但就在这样情况下,宋军败了,在财政、兵力、国力绝对优势下失败了。


你看宋朝从建国到灭亡,不是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国内是发达的,宋朝的失败,全部是在军事斗争面前的直接失败。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1-5-27 23:40 |只看该作者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27 23:17
澶渊之战,可以说废了宋辽两朝武功,辽人战斗力也不行了。

童贯不负责任谁负?他是北伐军总司令。他在雄县。

他们架构是这样:总司令部是在开封组建的,参谋长什么的都有,总司令部下面,有两个兵团司令部,一个西军司令部,还有个长期位于雄县的河北边防司令部,这个河北边防司令部,有司令员,但没兵,因为河北早不设防了,虽然各县市有团练部队,不能集中使用,集中起来也没啥用。

总兵力不到15万人,西军9多万,从开封带来警卫部队5万多人,开封来这5万人是童贯直属,在二线待命,前线就是西军那9万人,就这对付辽军足够了,辽军5万来人,还得算上民兵。

童总到了以后,先拿掉西军司令员的指挥权限,调总部帮忙,提拔刘延庆军长代理西军司令员,而刘延庆又没这个威望,这5个军(路、直属队)加一个独立师(已经中央化的刘光世),他能指挥动的就他那一个军,他儿子那个师当时还属于总部直接指挥,西军司令部像杨可世什么的,也不尿他。

按说,就这样吧,开打吧,反正刘延庆也是战争中多年锤炼,军事指挥什么的肯定也说过去,但,政治又挂帅了,一切要以总司令部命令为准。这一下,前线和后方,脱钩了。前线反应的问题,没人搭理,司令机关的命令,前线无法执行,造成战场混乱。

你说不能完全搁童贯身上,我也理解,政治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人的事。。可,前线,也就是西军,执行的是总司令部的命令,总不能让那些军长、师长承担责任吧,所以,后来把责任扣在刘延庆头上。可刘延庆也冤枉啊,再所以,后来,又重新使用了,阵亡在开封附近。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1-5-27 23:17 |只看该作者
万山红遍层林染 发表于 2021-5-27 00:02
关键的时候,童贯指挥错误。

前帖有述啊,西军司令部没有指挥自己的部队,前线部队在无条件贯彻童总司 ...


澶渊之战,可以说废了宋辽两朝武功,辽人战斗力也不行了。


宋军让西夏打的稀里哗啦,辽兴宗10万大军,不一样让西夏人打的稀里哗啦。


整个河北之战,童贯都是在后面耍心眼了,他根本就没到雄州,要说把战役上的事情都推到童贯头上,说不过去吧。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1-5-27 23:06 |只看该作者
万山红遍层林染 发表于 2021-5-27 20:24
基层、中层干部都没问题啊,你让怎么打就怎么打,关键是西军由西调东,一脸懵逼,加上童司令过低估计对手 ...


耶律大石,真是个猛人加奇人。

要说读书,人家是正牌进士,林牙大石嘛。要说打仗,没听说有什么实战经验,靠着最后一点残余力量,击溃15万宋军,为契丹打出了最后的光荣。大辽国灭,耶律大石带着2百轻骑,跋涉万里,轻取喀喇汗国,创立西辽,称霸河中。

30岁以后不信天才,但耶律大石真是天赋太好了,也可能是基因太好,耶律阿保机和耶律休哥的子孙,了不起,大英雄。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1-5-27 20:57 |只看该作者
佩服二位。@万山红遍层林染 @凶猛老狐狸
信手拈来,洋洋洒洒,头头是道
这份功底常人鲜有。{:4_140:}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1-5-27 20:24 |只看该作者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27 19:59
这说不通,因为童贯不是一般的宦官,他很能打。

平青塘,平西夏,平方腊,整个宋军,还能找到比童贯更有 ...

基层、中层干部都没问题啊,你让怎么打就怎么打,关键是西军由西调东,一脸懵逼,加上童司令过低估计对手,打政治仗,虽然战斗中有的方向顶住了攻击,可那都是意外,凡是项住的,都有抗命嫌疑。种司令是职业军人,刘延庆也是职业军人,西军本来就是他们战斗多年的老弟兄,说不能打是假的,能打,可童司令信不过他们,不让他们打,军事服从政治。

第一仗,眼瞅着北军渡过运河,因为有谁敢动手就砍头的死命令,部队看着人家过了河来杀他们。

对峙中,虽然还是政治挂帅,主力末受大的损伤,但影响了部队干部积极进取的意志。

攻击北京失败,加之四万前线辽军回援后,再向南最后一拼,宋军彻底垮了。

辽国也不知道他能打赢,辽国已经明白灭亡已是必然,因为强大的金军战役军团就陈兵不远处观战。


最有希望的就是攻击北京,一但拿下,那四万回援的辽军腹背受敌。可惜啊,咱们刘光世这个独立师(从西军调江浙平叛,由江浙直接开赴河北),在最关键的时候,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1-5-27 19:59 |只看该作者
这说不通,因为童贯不是一般的宦官,他很能打。

平青塘,平西夏,平方腊,整个宋军,还能找到比童贯更有能力的统帅么?

种世衡只是西军军头之一,他虽然地位最高,但杨、姚、刘等等未必愿意接受他指挥西军。打青塘统帅是王韶,平西夏的统帅是童贯,种世衡本来就不是统帅的合适人选,大宋朝也没有武人统军的惯例。白沟之战,种世衡根本就不想打,谈不上丧失指挥权的问题。

而且也没看出什么地方指挥失误,依托雄州粮秣基地,白沟-范村两路进兵,可进可退,这有错么?辛兴宗虽然实战经验差点,杨可世可是西军大将,那已经是宋军最精锐的西军了,就是打不过嘛。雄州之战,西军主力倾巢而出,依城而战,其实已经占了地利,打不过还撤不进城么?连撤都撤不了,这是指挥问题?

这只能说耶律大石太能打,领着一帮乌合之众,打败了宋军最精锐的西军。

不过这事儿太蹊跷,大宋西军打垮了青塘武士,西夏铁鹞子,那么容易被打败的?这不是简单指挥失误的问题,一定有深层次的原因。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真不知道,从后来南宋诸大将的表现来看,西军绝不是白沟之战那样不堪一击。打到开封的时候,10万西军就不是战斗力问题了,开封城有粮无兵,城外最能打的西军无粮,这种仗打不过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河北之战,莫名其妙。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1-5-27 08:56 |只看该作者
早读文章,历史地理学的都那么好,长知识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1-5-27 00:06 |只看该作者
因为雄州和霸州,就是宋军的粮秣基地。

——————————————————————————————————

是的,有仓库。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1-5-27 00: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万山红遍层林染 于 2021-5-27 00:11 编辑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26 23:59
宋辽交通有两条线,西线是从真定、保州北上,直到涿州,宋辽前期的那些战争,大多发生在这条路线。东线 ...

回你帖子的时候没有看到这一帖。

河北,长期没有野战部队,只有地方团练部队。

河北不设防,没有可用的野战军,所以才调的西军。


在河北白沟参战的宋军是:西军和开封的警卫部队。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1-5-27 00:02 |只看该作者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26 23:44
为什么西军前期打西夏,很能打,后期抗金的那些名将,大多出自西军,韩世忠、刘琦、杨沂中、吴氏兄弟等 ...

关键的时候,童贯指挥错误。

前帖有述啊,西军司令部没有指挥自己的部队,前线部队在无条件贯彻童总司令的战役意图,过低的估计对手嘛。

整个战役期间,确实没有发现有后勤出现问题的记载。

再一个就是河北因澶渊条约,长期没有野战部队,虽然有司令部,在雄县。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1-5-26 23:59 |只看该作者
万山红遍层林染 发表于 2021-5-26 22:36
我看到的是,当时西军一共13万人,东调了9万,走了俩多月才赶到河北。

到了河北运河白沟前线后,童总 ...


宋辽交通有两条线,西线是从真定、保州北上,直到涿州,宋辽前期的那些战争,大多发生在这条路线。东线是从大名府北上,沿着黄河西岸一直到霸州、永清。

在黄河北流以前,保州以东就是一个大泥潭,大兵团基本难以机动,所以战争一般都发生在西线。但黄河北流之后,保州以东的大泥潭都被淤泥填平了,军队机动没有问题。因此拒马河就成了国防前线,从雄州、霸州到安肃军,都必须设防,防御正面一下多出几百里,这无疑加深了防御难度。

在宋太宗、宋真宗时期,战争不可能在雄州、白沟之间爆发,这里太过泥泞,难以作战。因此早起的战争,都是沿太行山两侧展开,东线的防御是三层防线,保州-定州-真定府,想打破这道防线可不容易。

但是宋仁宗以后,黄河北流,对防御一方十分不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宋军可以利用黄河、滹沱河转运军资粮秣,也有有利之处。所以宋金白沟之战在雄州爆发,因为雄州和霸州,就是宋军的粮秣基地。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1-5-26 23:44 |只看该作者
万山红遍层林染 发表于 2021-5-26 23:31
一直认为,谈北宋灭亡,必须从西军东调说起,那是灭亡前的最后表演。

按宋金盟约,南、北共同发动,消灭 ...


为什么西军前期打西夏,很能打,后期抗金的那些名将,大多出自西军,韩世忠、刘琦、杨沂中、吴氏兄弟等等,也很能打。


为何偏偏在北宋灭亡前那一阵,不能打?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1-5-26 23:33 |只看该作者
我承认,北宋发生的河患等问题,一定是其灭亡的原因之一。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1-5-26 23: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万山红遍层林染 于 2021-5-26 23:35 编辑

一直认为,谈北宋灭亡,必须从西军东调说起,那是灭亡前的最后表演。

按宋金盟约,南、北共同发动,消灭辽国,金国已经在北边打响,宋朝这边、这么大一个政权、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硬是派不出可用的部队,被迫把西军东调。

金国先动的手,辽国已经被金国消灭了五分之四了,就剩下北京一带,金国为了给宋朝面子,陈兵北京周边,等宋军来打这最后一战,顺便按盟约使宋朝收复燕云。

西军调上来后,北宋的攻势开始,从开始到宋朝失败,金国人立马纵观,看的清清楚楚,当宋军一泄千里后,金军轻而易举,进入北京,谈好的燕云十六州这个汉族人的痛,由辽继续到了金。

宋军战术水平之差,宋朝肥而不健的缺点,完全暴露。

随后,金军在稍做安定后,主力南下,北宋灭亡。


当然,西军是英勇的,在其后南宋开朝及相当一段时间,西军将领成为南宋军队主要干部力量。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1-5-26 22:36 |只看该作者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26 22:19
指挥失误只是一个原因,我认为战斗力下降是更重要的原因。

我看到的是,当时西军一共13万人,东调了9万,走了俩多月才赶到河北。

到了河北运河白沟前线后,童总司令那在北京连禁军带新招的共5万人也到了,先是政治上想不战而屈辽国人,他对耶律那帮人太不了解了,他想通过善意,包括不许部队开枪的办法让辽国人投降,谁知道,人家以死来战,然后就是敌后突袭,攻占北京,发生了契丹人与汉族人历史上最后一战,由于刘光世没有按计划攻上去,发生了解放战争金门那一幕,攻入北京的部队被割断,又被人家一个大反击,功亏一篑。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1-5-26 22:19 |只看该作者
万山红遍层林染 发表于 2021-5-26 22:07
西军在河北的失败,是指挥错误所致。

种总司令被挂在版头当画看,刘延庆在童总司令身边跟个大参谋似的 ...

指挥失误只是一个原因,我认为战斗力下降是更重要的原因。


西军其实有一部分义务兵,除了正规禁军之外,还吸收了不少横山土著,是为强人壮马。这些山民十分悍勇,又为了保卫家乡而战,出击西夏也有东西可抢,战斗力十分强大。但是东调河北就不一样了,这些人没有义务为河北人卖命,大部分都没有跟着部队走,在家里喝小酒啃羊肉呢。再加上长途跋涉,到了不熟悉的地区,战斗力自然遭到更大的削弱。

除此之外,就是粮草问题了,古代粮草问题十分重要,因为这牵涉到部队的机动力问题,你有多少粮食,才能前出多远,才能保持多久的战斗能力,对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1-5-26 22:07 |只看该作者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5-26 21:15
西军打西夏,何等勇武,为啥到了河北就不堪一击了?

西军在河北的失败,是指挥错误所致。

种总司令被挂在版头当画看,刘延庆在童总司令身边跟个大参谋似的,部队还有不许开枪的死命令,被动挨打。等能开枪了,部队确实攻入了北京城,但刘光世又没上去。

部队被击溃的时候,装备粮草都丢了,不是后勤的问题啊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1-5-26 21:59 |只看该作者
紫色的流苏 发表于 2021-5-26 21:35
狐狸老兄是啥时候去的银川?我刚去时,风沙很大,总埋怨这什么鬼地方啊!如今定居在银川,也渐渐地适应了 ...


我去银川大概是98年,那时候新城还是一个大村,新城和老城之间隔着10几公里荒村野店。


不过银川人很朴实,物价也很低,那时候新城交通不便,人口也少,人力三轮算是比较多的交通工具,车工很辛苦,收费也很低。我记得我是去个什么地方啊,我问多少钱啊?他说3块钱,虽说是98年,但3块钱也太便宜。可是我在西北呆的久了,讨价还价都成了习惯,嘴里脱口而出,什么3块,1块!没想到那哥居然一口答应了


那条路可不近呐,得有好几里,最终我还是给了人家3块,人不能昧良心。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