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回 相亲相爱一家人 何惧风雨扰平生
因为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公元二零二零年一下子变得格外重要。 这一年,世界真的走到了“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关键节点。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深刻地改变中国、改变世界,地球上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和变革。这一年,我的三口之家同样经历了一些不同以往的重要时刻、重要事件、重要变化。 于我而言,真正对新冠肺炎疫情高度重视和格外警觉,其实始于二零二零年二月一日清晨从老家启程前往万州高铁站的路上。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包括在随后从万州到重庆的火车上,从重庆直飞石家庄的飞机里,我开始思考此次疫情暴发蔓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人性的贪婪与自我毁灭,个别公职人员跑偏的政绩观和少数老百姓的麻木不仁,社会治理体系的现实漏洞与个别官员担当精神缺失相互勾连滋生、基于移动互联网疯狂传播的“信息病毒”……这一切,都让紧随而来、为期半个月的居家隔离变得有些沉重。 那半个月,说是隔离,但该履行的职责、该完成的工作一点没敢耽误。期间,同事们都在拼命干,都在竭尽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我能做的,能做好的,不过是不唬弄、不对付,严格严谨,认真较真。 见我从老家回来后忙得脚打后脑勺,开不了学、回不了学校的岩哥很不理解:“不是隔离观察吗?怎么感觉你比正式上班还忙,瞧瞧我,睡睡觉,玩玩游戏,到点吃饭,大门不出二门不进,这才像被隔离的样子嘛!” 我靠,老子忙得要死,儿子闲得要命,这怎么得了?赶紧行使家长权力,决定一家三口不再享受单位统一提供的送餐服务,改由自我保障,并调整家务分工,明确早餐由我负责、午餐由岩哥主勺、晚餐由邻家女孩打理。 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来减轻服务保障分队负担,减少配送餐食的现实压力;二来全家齐动员,把邻家女孩从繁琐的一日三餐中解脱出来;三来全面培训和提高岩哥的厨艺,使其较为系统地掌握家常饭菜的制作流程和基本技能。 一直以为,一个家庭,无论人口多少,有家庭成员会做饭愿做饭、一家人常常一起在家里吃饭,是比挣大钱、做大官、当大款重要一千倍一万倍的大事要事。 会做饭、爱做饭、家庭成员经常一起吃饭,事关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事关家庭成员有没有归宿感、获得感、安全感,千万不能看单了、看偏了、看轻了! 那些不怎么开火做饭的家庭,那些经常下馆子、去路边摊、吃大排档的年轻夫妻,那些除了泡方便面其他什么饭菜也不会做的青年男女,无论表面多么光鲜,想来都都无法真切感受家的温馨温暖和真正意蕴,无法深入体悟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对维系爱情亲情的深层意义。 正是认识到了会做愿做家常饭菜的现实意义,当岩哥对我的建议或者说是刻意的安排表示疑义和抗议时,我不为所动、毫不让步,引导和强制并重,嘻笑和怒骂并用,使其不得不服从和维护父亲应有的权威和威严。 从二月四日开始,每到上午十点半,不管手头的公事多么繁杂,只要不是十万火急,我都暂时停止在家里的办公,招呼和监督岩哥开始煲米饭、择菜洗菜切菜,并且全程不打招、毫无规律的录音录像,第一时间发到朋友圈,接受亲朋和网友的监督和评议。 是的,将家庭厨师培训视频发到朋友圈,真不是想显摆什么,也没有刷屏刷存在感的必要,我的真实用意,实际是以这种公开公示的方式,让岩哥不得不重视和认真对待所做的每一顿饭、所烹饪的每一道菜。 事实证明,公开公示确实是很有力的监督方式,它不仅适用于监督公职人员履职用权,也适用于类似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提升孩子基本生活技能等可以公开、能够公开的家庭琐事。 面对手机摄像头和聚光灯,被迫投入家庭厨师培训的岩哥想不重视、想不认真都难。于是,不管刚开始高不高兴、乐不乐意,岩哥的态度一天比一天积极,表现一天比一天认真,厨艺基本功和饭菜质量也一天天水涨船高。 严管严教不退让,家有小厨初养成。经过十来天的突击训练,不管是焖米饭、烤面包、烙薄饼,还是择菜、洗菜、切菜、烧菜,包括事中、事后清理卫生、收拾厨余垃圾,无论是程序还是要诀,岩哥都学得有模有样,多少有点厨男的风范了!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让我欣慰的,莫过于岩哥已经体验到做一顿好饭菜带给家人的喜悦,当然也包括他自个儿从中收获和体悟到的愉悦感、成就感、幸福感。 培训期间,我不止一次和岩哥交流做好家常菜的现实意义。 我跟岩哥讲:会做饭爱做饭、家庭成员经常一起吃饭,事关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事关家庭成员有没有归宿感、获得感、安全感, 我跟岩哥讲:做家常菜,做的是心情,做的是情怀。做饭菜的人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带着对家人、对亲朋的爱与牵挂去用心烹饪,做出来饭菜就有内涵、就有情义、就有欢乐,吃饭的人才能吃出快乐、吃出好心情! 我跟岩哥讲:不要把做饭炒菜当成负担,而是要作为关爱家人亲朋、密切亲子关系、增进夫妻感情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心甘情愿去做饭,积极主动去烧菜,经常做家人爱吃的饭菜;每天花上那么一点原本用来玩手机、打游戏的时间,给家人做顿饭、炒两个菜,肯定比沉湎于网络和游戏更有意义。 实践证明,正确持久、深入反复的教育引导,无论是对集体还是个体,无论是对单位还是个人、永远都是必要的、管用的。就算受教对象一时不那么情愿、不乐意接受,只要落实落实再落实、深入深入再深入、具体具体再具体,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说服教育效果。 比如,对这次家庭厨师培训,从一开始,甚至中前期,岩哥都不是很情愿,偶尔也发点牢骚,甚至抱怨和抵制几句。对此,我既不生气,也不反驳,而是严格落实培训安排,该要求的严格要求,该引导的及时引导,既坚持不退不让,又注意鼓励为主,使得岩哥不得不慢慢重视起来、不得不渐渐认真起来。 二月下旬,居家隔离结束没几天,我开始连续出差,一直到三月底才回到石家庄。 刚进家门,发现邻家女孩面容憔悴。一问,才知道始于二月一日的牙痛一直没有得到根治。尽管吃了不少药,但效果不明显,加之受疫情影响,石家庄所有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均不开门接诊,导致病情越拖越严重,不仅影响吃饭,连睡个好觉都是奢望。 刚好医院解禁,赶紧请假带邻家女孩去医院检查,结果很麻烦:颞下颌关节紊乱,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必须手术治疗,还要全身麻醉…… 经过紧张的检查、会诊和准备,四月二月,我和邻家女孩结婚二十周年当天,主刀医生决定安排手术。 按照手术操作规程,昨天当面敲定治疗方案时,主刀医生详细介绍了手术的好处及风险。好处不必多说,风险倒是不少。什么全身麻醉可能导致长眠不醒,什么术后可能引发眼歪嘴斜,什么需要反复矫正……尽管医生也再三表明这些风险可能微乎其微,但还是让人担心害怕甚至胆战心惊。加之邻家女孩从未做过手术,胆战心惊直接升级为极度恐惧。 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今早从病房起床后,邻家女孩开始事无巨细、没完没了地找茬挑刺发脾气,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都会引来她的指责或责备。 面对她的“无理取闹”,我既不争辩,更不还嘴,任由她发泄不满,直到当天上午九点半左右,医护人员陆续进入病房做准备工作,我的耳根才获得片刻清静。 趁医护人员围着邻家女孩忙这忙那的空当,我打开笔记本电脑,敲下这么一段话:“2000.4.2—2020.4.2。20年前的今天,边城漠河,我和已经怀上儿子的邻家女孩,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二十年后的今天,省城石家庄,我和儿子一起,把邻家女孩送进手术室……尽管不是什么大手术,但心里仍然忐忑不安,甚至很害怕……亲爱的,二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都走过来了,这点小病小灾算什么?亲爱的,我要你坚持住,我要你平平安安……亲爱的,我和儿子在手术室外等着你,直到永远……” 敲了不到一半,我已无语哽咽,泪流满面。这一刻,我才明白,其实我比邻家女孩更惊恐更害怕。 九时五十分许,我和岩哥把邻家女孩送进麻醉室。此后近两个小时,我和岩哥寸步不离地守在门外,度秒如分,倍受煎熬。十二时许,邻家女孩终于被推出手术室。 见到我和岩哥那一瞬间,原本紧绷的邻家女孩顿时失控,满脸委屈,泪如泉涌。我赶紧上前抚摸她的脸,轻声地不停地安慰着……回到病房,邻家女孩仍然处于惊恐之中。我和儿子轮流安抚,终于让她平静下来。 事后,邻家女孩告诉我,从进入麻醉室,她就处于高度惊恐状态,打了镇静剂还是颤抖不已。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当晚时许,邻家女孩完全恢复正常,可以下床,可以进流食,可以与老公和儿子有说有笑了。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自从四月一日晚开始禁食,至四月二日十二时前手术结束,邻家女孩滴水未尽。虽然四月二日晚六点后可以吃流食,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正常进食相提并论。 关键是没了咀嚼食品和品味美食的乐趣。加之流食以绞碎的水果、添加的酸奶和蛋白粉为主,喝一顿可以,顿顿以为此为主食,就是一件难以容易的事儿了。 更何况,我们一家三口都是标准的吃货。二月初从老家回到石家庄后的这两个多月,每天在家里,我们讨论最多的事就是吃,中午吃什么、晚上谁来做,昨天肉食偏少、今天是不是该吃顿火锅了,反正“吃”是个不变的主题。 这当中,作为肉食动物中的典型代表,我和岩哥表现得更为直接一些,只要某一顿饭没有肉,我们两个就会向邻家女孩强烈抗议。尽管经常抗议无效,但我们还是坚持经常抗议。 身为吃货中的佼佼者,对于美食,邻家女孩毫无抵抗力。比如,术后这两天,她对美食的渴望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手术当天中午,开饭店的四川老乡徐芳给我和岩哥送来牛腩炖西红柿,还有香喷喷的大米饭。在病房里,父子俩一边吃着,一边照顾正在输液的邻家女孩。 那个时候,麻药劲儿还没过去,邻家女孩处于晕乎状态,手脚不能动,说话也不利索。可一旦闻到饭菜味,她就来劲儿了,示意岩哥把饭菜端到她的视线范围内,说是要看一眼,顺便闻一闻味儿。 当晚,无肉不欢的岩哥从外面买回烤鸭,既有切片的鸭肉又有油炸的鸭架,真正的香气四溢。见我们父子俩吃得很嗨,邻家女孩不干了,再三要求我或岩哥夹一小块烤肉送到她鼻子跟前闻一闻,一次又一次说“真香”。 看得见,吃不着;闻得到,不能吃,这种痛苦,想来非常折磨人。可不是,自个儿被反复折磨后,邻家女孩开始“折磨”我这个邻家男孩兼亲老公。 四月三日早饭起,邻家女孩开始发力,“强迫”我每吃一种食品,都要吻吻她的嘴唇,说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吃,她也要闻一闻饭菜的香味。 邻家女孩手术和住院期间,岩哥表现得很紧张也很尽心。 四月二日中午,术后的邻家女孩非要我小寐一会儿,指定由儿子陪她唠嗑,防止她犯困入睡影响麻药消退。 期间,母子俩唠到了岩哥儿时的一些往事。当邻家女孩用虚弱的声音说到岩哥小时候生病反复住院、来回折腾的事,岩哥听哭了,哭得眼泪巴叉,哭得像个小孩子。 住了四天院后,我和岩哥把邻家女孩接回家,一家三口再次开启为期半个月的居家隔离模式。 这一次,岩哥重新回归“居家少爷”的悠闲模式, 在医院的良好表现通通不见踪影,啥也不干,啥也不管,家务活全都扔给我,还美其名曰“给你表现机会”,还说“自己的老婆自己伺候,好像轮不到我这个当儿子的操心”。 我靠,这哪是儿子对老子应有的态度?分明要为人师嘛!不过也得承认,岩哥说得在理。我的邻家女孩,我的老婆大人,我不伺候谁伺候?反正被隔离在家,不用心伺候,天地难容。 四月七日中午,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饭,不知怎么就讨论到谁跟谁有血缘关系这个话题。 我直言:“岩哥,你跟你妈妈有血缘关系,我跟你有血缘关系。我跟你妈妈,可没这个关系呀!”言外之意,伺候病号这事,岩哥应该主动作为才对。 岩哥还是陈词旧调,说什么“自个儿老婆自己管”之类的正确废话。邻家女孩不怕事大,也不管什么少儿不宜:“咱俩怎么没关系?肉体关系…”我大乐,岩哥乐而不语。 进入二零二零年五月,我因血糖偏高住院调理十天。期间,邻家女孩白天上班,岩哥到医院陪我,邻家女孩中午回来陪我吃饭,晚上则寸步不离地守在病房陪伴老公。 在此之前,经一位好兄弟牵线搭桥和数位兄弟的共同努力,邻家女孩正式入职一家国企,结束随军待业、四处打工的飘泊状态。
【桐言无忌】 生活就是这样 ,只要你充满信心,成功定会向你招手; 只要你足够用心,滴水亦能穿石;只要你爱心耐心并用,做出来的食物有如生命般生机盎然、美丽绽放! “做家常菜,做的是心情,做的是情怀。做饭菜的人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带着对家人、对亲朋的爱与牵挂去用心烹饪,做出来饭菜就有内涵、就有情义、就有欢乐,吃饭的人才能吃出快乐、吃出好心情!”看看渝夫同志,培训岩哥的动手能力,连日常的做饭吃饭都能品出生活,尝到快乐,感受幸福,悟出内涵。 “你吻吻我,我闻闻味”,就此成为我护理病号期间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和“规定动作”。看似平常的生活小事却时时折射出渝夫夫妇从青涩之初的恋爱直至今日的爱情保鲜,多么恩爱有加、情深意长的模范夫妻!“亲爱的,二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都走过来了,这点小病小灾算什么?亲爱的,我要你坚持住,我要你平平安安……亲爱的,我和儿子在手术室外等着你,直到永远……”.你的忐忑令读者动容,你的祈祷让妻子平安,你的亲善会驱走生活中所有的阴霾,只因你们是相亲相爱的同林鸟! 和如琴瑟相偕老,比翼双飞碧空缈。鸾凤共鸣同栖息,伉俪情深永相依。 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生百味品陈杂。截止第一百一十一期,《我和邻家女孩那点事儿》这部纪实小说已经圆满收官。看着渝夫一家三口一路走来的千辛万苦,想必各位读者也是百感交集、感慨万端。令桐言倍受感动的是渝夫同志传播给大家的全部是正能量的气息,有积极向上的渝夫兄,有奋斗不息小岩哥,有点燃希望之火的邻家女,有一家人得意淡然、失意坦然的乐观态度,有笑对挫折、乐对苦难的平和心态。之前桐言曾说过,看渝夫的小说,读的是故事,品的是生活,尝的是快乐,悟的是哲理! 世界的存在如树叶的脉络清晰而具体,生活的路上有鲜花醇蜜也有荆棘丛生,生命本身的寓意就是奋力拼搏、盎然绽放!所以,人活着就要有所追求,有所梦想,上天既然赐给我们来世间走一遭的机会,我们就要珍惜,让自己成为太阳,照亮别人,温暖自己,氤氲亲朋,感染好友!亦如渝夫同志…… 戛然而止如同丢失何物,居然念念不舍文字情愫,诧然自己融入小说深处,豁然开朗文章已然结束!期待渝夫同志另一大作跃然于世,用温情文字,记录人生轨迹,亲暖心灵孤寂!感谢渝地兄赐予桐言如此机会大侃“桐言无忌”,若有肆纰,敬请原谅!感谢各位读者的点评和鼓励,有缘结识你们,是桐言的小确幸!愿我们在文字的轨道上携手相牵,共拓渝夫文苑,再创辉煌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