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的名臣,当他功高震主的时候,无非有三条路等着他。一,自削威福,让出权力;二,不知盈縮,自取翦灭;三,趁其孱弱,取而代之。
第一等人不多见,西周的周公旦是历史上最出名的贤人;汉初的张良,中唐的郭子仪,清末的曾国藩,也就这几个人算得上一等人。二等人的显著代表有汉初的韩信,再就是这个宣帝朝的霍光。三等人最出名的要数王莽,还有跟他学样的曹魏和司马氏,给后来很多篡权夺位的臣子树了榜样。后来的朱温,赵匡胤也都弄得比较出色。
从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到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这73年间,先有霍光擅权专政,后有王莽谋政篡朝,就觉得他们的作为还是有明显的脉络可循的。王莽去霍光不远,他清楚的知道霍光为了刘氏集团的三个半大孩子皇帝没少操心费力,但终究还是没落好下场,王莽虽然没有亲见其事,听闻还是比较详细的。
哀帝死后,王太后复辟,王莽得以掌权,他汲取霍光的教训,坚执不要刘家的大孩子当皇帝,挑了一个九岁的儿童即位,是谓平帝。平帝活到十四岁突然死去,太后与群臣商议立嗣的事。哀帝是过继给元帝当儿子的,哀帝一死,元帝这一支就绝后了,只得从宣帝支脉遴选。当时宣帝的曾孙有为王者五人,列侯四十八人,王莽厌恶他们年龄太大,挑来选去,找到了广戚侯刘显的儿子,时年二岁。就这样,王莽抱着哇哇啼哭的婴儿登上了宝座。
王莽辅幼主,讨厌人们把他比喻成霍光。喜欢朝野恭维他是周公辅佐成王。史传周公在位称为摄政王,王莽就以这个自居,然后又自称假皇帝,终于急不可待,抛却了儿皇帝,自己做起了真皇帝。返观霍光冤不冤,你在活着的时候,咋不咬牙狠心推翻汉室自立为帝呢。三次机会你都错过,终于栽在汉宣帝手里,落得满门无譙类,怨不得别人吧。
(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