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再作“桃花诗”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刘禹锡改任东都洛阳尚书。次年回长安,任主客郎中。这时距“桃花诗案”被贬连州又过了十三年。
次年三月,诗人再游长安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并自序: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为郎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太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后两首《游玄都观》“桃花诗”,尽显刘禹锡耿直倔强的品格。永贞革新后,刘禹锡先后被贬黜二十三年,锐气不改,令人赞叹。
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歌中,刘禹锡的诗歌成就不算一流,然而这两首“桃花诗”和一篇《陋室铭》,体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文人的铮铮傲骨和浩然正气,足以名垂青史。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刘禹锡回到长安时,朝廷一片混乱。宦官刘克明等于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杀死唐敬宗,伪造遗旨,迎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又指挥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和绛王李悟,立李昂为帝,改年号为“大和”,是为唐文宗。
此后十年间,刘禹锡先后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晚年在东都洛阳挂个太子宾客、秘书监的闲职,与白居易、裴度等人吟诵唱和,不问政事,842年死于洛阳,享年七十岁。
刘禹锡还有许多作品广为流传,选三首经典一起吟诵,与刘郎暂别吧。
1,《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心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