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2-5-31 10:58 编辑
关于人教社小学教材插画的事情,正在成为一个“事件” ,对这件事我的看法很明确,不想再延伸说。 今天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没进入正题之前,两个观点申明如下:观点一是针对金戈戈老师的,观点二是针对这件事舆情里我认为不太好的表达。看到金老师对这个事情的“呵呵”态度,我觉得也不算奇怪,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的自由,好或者不好,个人直觉和感官在其中决定,当然,也可能是什么政治因素或者别的什么情绪决定。我不是阴谋论者,我个人觉得看这个教材插画“风波”(事件),我更愿意善意的理解为制作方没有那么多的阴险恶毒,也许是想求一些变化,所以搞出了这样的一个结果。有点漫画的味道,有点比例失调,有点变形的夸张,当然或许还有点成人元素等等,不是说艺术可以创新吗,但是,创新到把国旗去搭配星条旗,甚至出现明显错误,这确实不该。另外,这些插画给我不好的感觉不是它如何搞怪,就像我的一个朋友说的那样,画家的笔下是一群唐氏综合症的形象。这是不是有点过?当然,就事论事,我觉得阴谋什么文化入侵这样的纲线最好慎用。
现在回到本文的正题,谈谈出版。
我曾经在某大学出版社工作过几年,尽管我不敢说很熟悉所有的出版流程,起码十之八九差不多。
我所供职的这所学校的出版社,全国也有名气,是为数不多的有规模,上档次的大学出版社。主要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文理教材,教辅为主,少量的社科,财经之类的图书。但是,有少儿,小学教材教辅。还有一部分属于本校的,那就是校刊,校报。出版社大约能有三百多人(包括下属印刷厂)。
一个出版社的出版流程是有些繁琐,甚至是严格的。我简单的说一下一本书的出版流程,就以大学教材为例吧。首先是立项,也就是选项,选定出什么教材,然后寻求作者,这个过程是双向的,即有作者自投稿,也有出版社按图索骥带有定向的约稿。项目确定之后,作者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教材样稿完成,交给出版社。然后,负责教材编审的最基本流程开始,责任编辑开始编审校的工作,一般来说是多次审校,这个不确定也就三两次的样子,样稿初审完成之后,要经过合审,因为一本教材基本是几个编辑在编校,完成各自的之后,合成校对主要是看彼此的审校有没有一些编辑方面的纰漏,如果确认没有,部门的负责人会在流程上签字通过,然后进入下一个流程,就是排版以及美编的工作。这里面的工作要求也很细化,不展开说了,有一点绝不含糊,用图插图必须正规,不能盗版盗图,地图之类更是严格,不能出现领土问题,争议问题。图片的审查也是很严格,牵涉到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争议的原则上都不会出现。这个工作完成之后,也就算是这本书的模样有了,打印成册,寄给原作者让他自己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意见和建议是对的会采纳。
这个流程走完之后,有关这本教材最后的上级把关是编委会审议,这是出版社专门的一个最高审查机构,所有的图书出版都要经过编委会认定,出版社社长签字,方可以进入印刷阶段。
而印刷开始的还是编辑负责的校对,出来的负片需要一点点的核对,尽最大可能最后一关避免错误,印刷负片审过放行了,这本书就算走完流程了,就是印刷厂印刷装订。
大概就是这样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知道,一本书在我们这里出来,那是真不容易,所以,这本书要是出问题,那是真太令人意外了。
回到人教社问题教材上,作为还算了解出版流程的我,觉得这样的教材能出版使用这么多年,让人感觉到瞠目不理解。那么丑陋不堪,毫无美感,错误明显的插图,怎么会出现在小学教材里?
真不是问题吗?如果是问题它是怎么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