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淡淡一片云 于 2010-12-25 15:00 编辑
前段时间,妻子带女儿去内蒙、宁夏、山西与河北旅游,女儿拍了不少风景和文物的照片带回来,一边让我欣赏,一边给我讲故事。忽然,西夏王陵中出土的文物—陶模深深吸引了我,呵,陶模,我儿时的玩物,思绪禁不住回到快乐的童年。
陶模,一种由泥巴为原料加工而成,上面刻有凹凸不一的图案,经高温烧制而成的陶质模具。可以用来在泥巴或面团上翻印模上的图案,只是左右的方向恰好相反,犹如镜内外的物影一般。
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孩子们课余的主要任务就是玩,快乐会给童年的梦想插上翅膀。那时的孩子所玩的游戏及玩具很多,陶模便是其中之一。
陶模大多是圆形的,便于泥模的褪出。图案也多为人物造型,还有动物与花草,因此在我们这儿俗称“娃娃模”。这类不上道的玩物,商店是没有卖的,只能在一些私人开办的小杂货铺里才能买得到,时价约5分到1角钱不等。看到别的孩子手拿陶模,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便缠着母亲给买一个,毕竟是爱子心切,母亲终于答应了。
一旦手里有了“娃娃模”,便按撩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赶快印制出泥模来,与别人交换或赠送小伙伴。于是,一大早就来到大运河河床里,起去浮土,寻找到一种俗称“胶泥”的黏土,然后拣出碎砖烂石等杂物,再用筛子把颗粒滤出,将筛好的细土,从中间往四周扒成圆圈状,注入清水后让其慢慢地浸透。随着土变成泥巴,便找块石板或大清砖,卯足了劲地摔起来,那“啪啪”的声响仿佛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周围则是小伙伴急切的目光。“还没摔好呀,差不多了吧?”“不行,胶泥摔不好,印出来的泥模一干就会有裂纹的”,我俨然行家一般威严地说。“胶泥”摔好后,要凉一凉,不能马上用,不然会因为泥巴强度达不到而变形的。撕一小块泥巴下来,先在手中团几下,使泥巴成圆球状,然后放入陶模并充满其中,均匀地将泥巴按实喽,再用小刀将凸出陶模外沿的部分切掉使其光滑平整。将陶模倒扣在桌面或其它平面上,轻轻叩动,重力使然,那泥模便从陶模中脱落而出,待其慢慢自然风干,一件作品便大功告成了。
泥模易磨损,若一不留神掉在地上便会摔的粉碎,于是我们又试着将其烧制成陶模。这项工程需在冬季进行,因为每家都有用于取暖的烧煤的大炉子。先将干好的泥模放在炉台面靠近炉口的地方,不时旋转一下,以保持各部分温度均匀,感觉烫手了,便置入炉膛中,等其变成与火焰一样的红色,用火钳夹出放置一旁,泥模就变成了陶模。泥模能换小伙伴的二张信纸,陶模则可换五张那!
有一次陪女儿去陶吧,女儿指着自己的作品问我:“老爸,你会吗?”我说:“这都是放下30多年的活儿了,玩泥巴我准能当你的老师。”细想起来,花钱也只能满足女儿的好奇,却难以买回自己童年的乐趣。只有在梦里,才能重返童年,在静静的回忆中,品味那无邪的童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