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封建社会走入末路,有识之士在思考着出路,教育救国,就是一个思路,一些中华好儿女为之奋斗过。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王朝统治危机。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中学和西学之争并没有停止,几乎当时整个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和学术界都参与了这个大论战。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口号很流行,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盛宣怀都是支持者,这就是洋务派。
开始是选些孩子派出去学,詹天佑、唐绍仪,蔡绍基,梁敦彦,都是那批孩子。后来,咱们摸索着自己开始办大学。
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1951年北洋大学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
说到北洋大学,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办者盛宣怀。盛宣怀,江苏常州人。早年曾中秀才,后经人推荐成为李鸿章的幕僚。
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御批,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北洋大学堂”(学堂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成立了。
北京大学,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第一个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严复为首任校长。1916年,蔡元培出任校长。
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说清华大学,要提一下那桐,晚清重臣,就是题写“清华园”的那个姓叶赫那拉的满族镶黄旗人。
都知道清华大学是美国人用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建的,很少有人知道还曾经有过一个中法大学!中法大学的创始人是李煜瀛(石曾)先生。1912年,是李煜瀛等人发起、建立了留法俭学会,这确实是后来中法大学的雏形,得到了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支持。中法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李煜瀛(石曾)先生在中法大学成立后任该校董事会董事长,聘蔡元培先生为该校校长。知道吗?钱是哪儿来的?有李石曾在国内四处争取的,还有一部分是李石曾等人在法国争取法国退还了一部分庚子赔款。唉,很少有人知道啦,就连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蔡和森、李立三这些共产党人当初去法国勤工俭学是一千四百人中的几个,而组织者,就是李石曾。
南开大学,肇始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9年,是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
燕京大学,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创办于1916年,司徒雷登任校长,曾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名声大震。
100年前,我们脑后还拖着辫子,是新式教育让我们走到今天的。路还远,不要忘记那些曾经的潮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