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2-6-17 17:35 编辑
人有时候蛮奇怪的。见缝插针,忙里偷闲,看几页书、码几个字、做一点家务,颇有不亦乐乎,快哉快哉的感觉。倒是真正闲了下来,却又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书不想翻,字不想写,家务不想做,慵懒得令人发指了。
这不,闲了整整一个上午,连同半个下午,甚觉无聊、无趣,便搜出桃大丫的公众号闲看。有一篇《太懂事的女人是不会幸福的》,把我逗笑了:这妞常常这样,语不惊人死不休。
文字,一如既往的好看,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譬如,她说:“女人十之八九在妻职母职中迷失自己。”再如,她还说:“不要把被榨取被忽略被伤害当做爱的奉献。奉献这个词本身就是洗脑。”
她的文字总是这样,看似嬉玩笑闹的背后,隐藏着深思和犀利。有时候觉得她活得实在太通透了。这,或许还真不是什么好事情。
他们说,水至清则无鱼。张爱玲也说,生活就像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这大概就是曾经郑板桥说“难得糊涂”的缘由?
活得清醒的人,容易存疑,对他人,乃至对自己,就少了争取的勇气。倒反而无所顾忌,目标清晰的,傻傻往前冲,往往赢得机会。这或许便是她笔下“大玲子”成功的奥秘?还真不是“懂事”与否的事情。
在我看来,母职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妻职是社会锻打的属性。它们与个性,自我,独立……等等,是相互冲突的。故而,不可不顺;但,不可全顺。不顺则孤立,全顺则奴——好听点,就是桃丫说的:奉献。
哪一种,都不免让人扼腕。
生活中最不缺的,就是奴性十足的女人。她们从父、从夫……再从子,却蹉跎岁月,也蹉跎了自己。设若一辈子风平浪静、无波无澜,她们还能在自制的“奉献感”里存活,给自己发一枚“贤妻良母”的勋章——题外话,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男人呢,自然也是欢喜的。是呀,在糟烂又糟烂的生活中,还有个傻女人全心全意陪着,甚至给他恣肆糟践着,哪个男人不喜滋滋乐开怀?
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我是男人我也向往 ,必须向往啊!尤其是妻子哼唧两声再无半点杀伤力之后,谁不出轨谁傻子。什么是妻性?这就是了,它的终端是:男人是天,塌不得的。
多年前,我记得是读高中。有个男孩子,长得挺好看,加上略带纨绔气质,很是吸引人。便总有初中的傻女孩给他递纸条,最夸张的时候,是两女孩为了他大打出手。我自是看不惯,就嘲笑他说,你这是备胎都有了。他却哈哈一笑,这种女生就是逗着玩的,压根儿就不是做老婆的。
那时候,我就明白了:在男人心目中,妻子是需要糟糠的,且是不下堂的糟糠,其他女人么,就是生活的调剂品。为嘛需要糟糠呢?因为她的妻性,或者说:奴性。他是她的天,是她的全部。
我不知道怎么反驳,就补了一句,说你就不为自己积德?将来你的女儿也被人逗着玩,又当如何?结果他立马正了脸色,很是严肃说,我的女儿要这样,劳资把她吊起来打!
瞧,这就是社会默认的“女人”:她们必须符合规范,也即母性和妻性,才是真正的好女人。
问题的问题是,大多数男人一边享受着浑身散发“妻性”的好女人,一边却又常常为缺少“妻性”的坏女人神魂颠倒,又岂是一句“吃着碗里,望着锅里”的劣根性能诠释的?恐怕还是物极必反,对刻板无趣的“妻性”,连同这“妻性”所带来的呆板无聊日子心生了厌倦之意罢!设若要他放弃“妻性”,却又如何甘心?这,才是骨子里的东西!
所以,野性张扬的卡门,无拘无束的卡门,唱出“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玩意一点也不稀奇,男人不过是一件消谴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时,引得男人们神魂颠倒为之疯狂。这跟“懂事”与否也是没有关联的,而是她的个性、独立,毫无“妻性”的叛逆,给了男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大概能够诠释为什么迷信爱情的人死在了追寻爱情的路上,或者死在了婚姻的坟墓里,而不信爱情的人却赢得了全世界——因为她们聪明啊,功利啊,只相信她们拿得住的人、事,以及物质基础!
亲爱的桃丫,我这篇“题外话”,能诠释大玲子的幸福来源了不?如果诠释不了,就当我临近假期,实在无聊,胡乱找个话题切入吧。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