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莫邪 于 2022-7-14 12:18 编辑
安倍晋三遇刺,反响很大,六星更是争论不休,风头无两,余秀华终是干不过安倍。
我为什么用“遇刺”这个词儿不是恐怖袭击,原因就是,安倍遇刺,根本就不是恐怖袭击,具体差别可以自行去查资料甄别。苏莱曼尼的那叫恐怖袭击,准确点说,那叫国家恐怖袭击,不是点对点刺杀,包括随从、车队,无差别打击。美国发生的双子座被袭击和各类学校枪击案、英国地铁站发生的炸弹袭击、中东有些地区发生的汽车炸弹袭击,均是恐怖袭击,特点就是无差别杀害,包括无辜平民。
安倍的遇袭,凶手动机明确、目标明确。至于山下,是不是小日本的英雄,但至少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对中华民族的敌人进行的刺杀,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就可以歌颂。中国历史上刺杀事件也是一抓一大把,专诸刺僚的专诸、刺客刺秦王的荆轲、要离刺庆忌的要离,均是以英雄面目呈现。有几人为被刺的人喊冤叫屈?当年刺杀汪精卫的时候,有人为这个大汉奸喊冤叫屈么?
安倍是不是国家敌人?不用再引证了,很多,不承认侵略历史、不承认慰安妇、否认南京大屠杀、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有人拿外交部发布的“安倍对中日两国发展做出过贡献”的说法做证据说事,认为国家对安倍持肯定态度,非蠢既坏。是对外交辞令的外交礼仪盲,不能作为国家肯定安倍的证据。
外交礼仪不准许以国家名义对另一国领导人直接评判,包括对前领导人,特别是直接批评。在外交辞令里,把吵架都说得很含蓄。即使吵翻了天,都骂娘了,用外交辞令表达出来依旧是风轻云淡,也只是说“深入、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外交部还有个对安倍遇刺的民间情绪的答复是不予置评。不予置评的含义很深刻,很有学问,一般情况下,对于不合理的民族情绪,从两国关系大局出发,国家是要加以制止的,国家未与制止,基本可以理解为国家对这种情绪不加干涉不予引导,态度很鲜明。可以肯定,国家实在充分考虑了是否对国家利益有利的情况下做出的答复,言外之意自行脑补。
还有一种说法,安倍未参加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不应对他的遇刺幸灾乐祸。安倍作为日本前首相,这个代表军国主义的头子,难道时间能洗白军国主义罪恶?幸灾乐祸也正常。对于前军国主义头子的遇刺,默哀、痛哭流涕、辱骂正义情绪表达的国民有劣根性的说辞的人,也是非蠢既坏,薅过来打就是了,不用客气。
他N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