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一生,大多时间在泥土中度过,但待其蜕变为蝉时却攀于枝头、远离浮尘,只以树汁露水为食,怀着满腔的热情歌尽生命悲欢,正可谓出淤泥而不染,虽活在尘世中,却不近世俗。因此,蝉往往被赋予隐士般孤傲、脱俗的高风逸韵。
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
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唐】雍裕之《早蝉》
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
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
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
——【唐】贾岛《早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蝉,通常称"知了",因与佛家用语中"禅"的音相同,而被寓意为 "知了":知是智慧,了是觉悟。
蝉的乐章,是鸣、嘶、哀,或是歌、噪、吟。蝉即禅,禅意人生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宋】朱熹《南安道中》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禅者,怀抱清幽,怀抱禅静,胸中便了无一尘了。
关于“蝉”与“禅”之间的关系,有人留下这样一首妙诗:
要悟禅机先悟蝉,知了二字莫轻言。
禅本无形依万物,蝉虽草虫历千险。
意乱清音增烦恼,心静蝉声伴安眠。
若有若无随心性,蝉声便是无字禅。
人生如蝉,亦如禅。所有面向苦难的修行,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炎炎夏日,且听蝉吟——
领悟生命的纯粹,感受悠悠的禅意。
转自——传物文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