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亲身经历,信不信由你!
查看: 1530|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身经历,信不信由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9-4 12:4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看了电影《隐入尘烟》,很多人不敢相信那些场景是真的,甚至有的人说是卖惨,毕竟电影写的背景是改革开放30年之后的2011年,如果说是在1980年之前,农村还在吃大锅饭的时候,比那还惨都不奇怪了。。

有这么几个场景都是我亲身经历:

1、麦子是用手薅下来的

那时候农业机械化还没有普及,麦子熟了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用镰刀收割,镰刀收割之后的麦地麦子根留在地里,要想在原地收了麦子后再种白菜,麦子根密密麻麻的不好犁,肿么办呢?---用手薅,不把麦子根留在地里面。一望无际的麦地、金黄的麦浪,如果让你把他们从泥土里把根拔出来,你还会觉得浪漫吗?薅麦子的人们挥汗如雨,脖子上搭着毛巾也没有用,弯腰搂一把麦秆在手,双手薅住向上挺腰发力,麦子从地里连根拔起……

2、高粱粒儿是摔下来的

没有机械化的时候,大量的高粱粒是铺在场院上用驴拉着石头辊子碾压,然后靠风将上面一层较轻的谷壳吹走(像电影里面的扬场),谷粒沉在下面。但是不知道是因为场院太小还是什么原因,有那么一两年时兴“摔”高粱。高粱秋天成熟了之后用镰刀从根部收割,茬子留在地里。收割后的高粱捆成捆,一大车一大车的运到场院,继续用人工把高粱穗连带一段长长的没有节子的杆从长干上削下来,形成一捆一捆的高粱穗儿。接下来就可以“摔”高粱了。

“摔”高粱就是双手拿几棵高粱穗,举过头顶,再狠狠的把高粱穗往石磙子上摔,干透的高粱粒子哗哗的落下去,摔几下之后感觉手里握的高粱穗轻飘飘的,特别有成就感。这个活是计件的,按摔好的秆子捆数算钱,适合女人做也适合全家上阵,包着头巾的女人们早早的去到场院,场院里面有很多石磙子,先来的能占到位置好的石磙,然后等着拉高粱的大车回来,车一到场地就开始“抢”,“抢”到的多摔的就多挣的钱也多。要强的四姐看别人家人多挣的多,把我也带去干了半天儿,后来嫌我不但干不了活还碍事儿,再不让我去了。

3、高粱壳是刮(KUA)下来的

有一种高粱穗是长的软的可以绑成笤帚、刷帚用,农村用来扫炕、扫地、刷锅,我们叫它糜子。高粱穗甩掉粒子之后剩下一脑袋壳,想把这个壳去掉又不伤害糜子的方法就是----KUA,只有少数人家干这个活儿,比如我家,我父亲要用糜子绑笤帚,动员我们全家刮(KUA)高粱壳。

用一只铁锨扣着担在炕沿上,铁锨的韧部悬空,人坐在炕沿上把铁锨杆坐住,右手拿一根糜子,左手把糜子脑袋按在铁锨韧上,右手向后一拉,滋啦啦,一层谷壳掉地上了,反复滋啦啦滋啦啦,高粱壳从高粱穗的脑袋上掉下去了,最后的成果是一只只干净的糜子白森森的摆成摞,我虽然干过这个活,但是完全不记得是不是戴手套了,如果戴手套手套肯定是受不了,如果不戴手套手怎么会受得了,回忆了半天应该是没戴手套,何况那时候也不知道啥是手套。好在是顺着那个壳捋的,扎不到手,只是磨……

算啦,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70
发表于 2022-9-5 11:44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9-5 10:19
发错了?原来要发的是啥?

原来是要发个农村的图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2-9-5 11:26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9-5 10:57
喉箍--头一次听说

一般是软管套在硬接头上,外边再用喉箍箍一下,防止脱落。你回家看看燃气灶的软管两端。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2-9-5 10:57 |只看该作者
信以为真 发表于 2022-9-5 10:36
我们也有校办工厂
一礼拜去一次
做喉箍,给整圆了


喉箍--头一次听说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2-9-5 10:36 |只看该作者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2-9-5 08:17
我小学还去拔过麦子呢,学校组织的,地点在老虎洞,也就是现在的南磨房一带。那里原来全是地。

我们也有校办工厂
一礼拜去一次
做喉箍,给整圆了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敢见人
66
不敢见人发表于 2022-9-5 10:29
第一次见真正的大型种植,2006年的江汉平原,全是机械华种植,播种插秧全是德国进口的机械操作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敢见人
65
不敢见人发表于 2022-9-5 10:27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22-9-5 10:59 编辑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9-4 14:55
国家大,只有国家大政策没有地方配套的政策,总有老百姓受罪。



地方总是阳奉阴违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2-9-5 10:24 |只看该作者
梧桐花开 发表于 2022-9-5 07:01
手薅麦子能行?如果地面特别干,不是多费力气?为什么不用镰刀割?然后等天下雨之后再去掉根部。

饥民:何不食肉糜?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2-9-5 10:19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2-9-4 22:26
嘿嘿,发错了。这个破六星,发个图等半天,还会发错。



发错了?原来要发的是啥?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2-9-5 10:18 |只看该作者
戴上眼镜 发表于 2022-9-5 04:36
我记得问过你,以为你是哈尔滨的,你说过,你离哈尔滨一百多公里,你们那都是平原,有大块的土地,完全可以 ...



我们那现在很少种麦子了,为了高产和省事全种苞米,到了秋天,苞米就是钱,卖了苞米卖大米和白面……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22-9-5 10:13 |只看该作者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2-9-5 08:17
我小学还去拔过麦子呢,学校组织的,地点在老虎洞,也就是现在的南磨房一带。那里原来全是地。


你们老师真胆大,敢给学生扎针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2-9-5 09:58 |只看该作者
说一个土掉渣的,玉米砍掉后留在地里那个根,你们叫啥

要一个一个刨出来,把土摔干净,拿回家晒干烧火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2-9-5 09:54 |只看该作者
戴上眼镜 发表于 2022-9-5 05:13
由于小时候干重活,所以我的身体很棒,很少生病,我个头一米八,但是我比一般人肩膀要宽,大学时学校测试身 ...



你是幸运儿,干重活不但没有被累伤,反而强健了体魄。
我们那有的小孩下地干活早了,不是累常年咳嗽就是不长个儿,有个名叫“伤痨”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2-9-5 09:52 |只看该作者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2-9-5 08:19
爆浆的麦子米特好吃。

只有吃过的才知道我说的是啥



烧着吃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2-9-5 09:51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2-9-4 22:24
在中国,农业没有出路,蛀虫太多。湖北农业局为了鼓励发展农业,对耕种200亩以上的农户奖励一台 ...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2-9-5 08: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爆浆的麦子米特好吃。

只有吃过的才知道我说的是啥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2-9-5 08: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水阔山长 发表于 2022-9-5 08:07
用镰刀割麦子,完了再浇水,地不就软了吗

浇水的成本也很高的,还有清理麦子根,着急种白菜的话,这两道工序很麻烦耽误时间,一薅了之。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2-9-5 08: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小学还去拔过麦子呢,学校组织的,地点在老虎洞,也就是现在的南磨房一带。那里原来全是地。


以前的学校还有校办工厂,教拧螺丝

还有医务室,大夫给我们上卫生课,讲针灸,说虎口治牙疼。一个同学正好牙疼,老师还真给他扎针灸。扎完了问还疼吗?同学说好像轻点了。


知音不说这些童年记忆早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2-9-5 08:0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阔山长 于 2022-9-5 08:08 编辑

用镰刀割麦子,完了再浇水,地不就软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2-9-5 08: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梧桐花开 发表于 2022-9-5 07:01
手薅麦子能行?如果地面特别干,不是多费力气?为什么不用镰刀割?然后等天下雨之后再去掉根部。

啥也不管就是使劲薅,而且需要在晴朗干燥的天气。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2-9-5 07:0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梧桐花开 于 2022-9-5 07:03 编辑

手薅麦子能行?如果地面特别干,不是多费力气?为什么不用镰刀割?然后等天下雨之后再去掉根部。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2-9-5 05: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困了,睡觉啦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2-9-5 05: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前些年一个港式投资了几十亿在老家那一块盖了很多别墅,每个别墅都带有游泳池,打的深井用的地热,后来说是违章建筑,统统坼除,那一些地也算良田,现在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种的庄稼也不长,
后来又开建了一个大的养猪场,最后养猪场也没见立起来,又拆迁了,结果是***赔了大批的拆迁款,现在又建垃圾焚烧厂。。。。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2-9-5 05: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现在老家只剩下几户人了,种一点粮食够吃就行了,大部分地种上了果树,这些年种水果的多了,水果也不值钱,村子上大片的杏园是没人管的,杏子熟了,也没人去摘,任凭自然腐烂,最可惜的是柿子,也没人要,柿子熟了,很多人去摘,够不着连树干也锯掉了,现在大批量的核桃熟了,卖不上价,每斤才五毛钱,要雇人去摘,可能连工钱也不够,可是那是老核桃不是新品种,味道比新品种好多了,我们老家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哪里的水果味道比其他地方要好得多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2-9-5 05: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你图片上的石滚子,我们叫碌碡,碾压麦子或者谷穗用的,那时虽然有了脱粒机,但还是要用碾压的,因为有牛,麦草要喂牛,脱粒机脱过的麦草牛是不吃的,黄土高原的山沟沟犁地要用牛的,
当时的小米还有荞麦,脱壳要用到碾子,很大一个碾盘,上边有一个很沉又很精致的石滚子,
不过现在已经不用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2-9-5 05: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由于小时候干重活,所以我的身体很棒,很少生病,我个头一米八,但是我比一般人肩膀要宽,大学时学校测试身体机能,我的肺合量达到了六千八,体育老师不相信,重复测了好多次,最后很吃惊,打破了建校记录,应该是运动员级别的,一般人的肺合量女生两千多,男生也就是三千多最多四千多些,想想也好玩,学校门口有个摆摊的,那是拉力器,大多数人拉不到顶,要交钱,我每次路过时都去拉一下,每次拉到顶,发出报警声,最后人家不让我拉了。
我们油田过去的福利很好,那时候分的东西基本上吃不了,记得当时有个同事搬家,一麻袋大米,那时候麻袋装米缝起来的是两百斤,扎起来的是一百八十斤,刚好缝起来的一袋大米,几个人没办法抬,我说给我放在肩上,我扛上去,我把两百斤大米从一楼一口气扛到了七楼,看得他们目瞪口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2-9-5 04: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记得父亲最苦恼的就是家里没有一付好扁担,所以从我小的时候,父亲就种了一颗桑树,梦想等我长大了可以做两幅扁担,我和我弟弟每人一副,
家里的扁担两头翘起得很厉害,挑东西时太轻了压不住,会翻过来,所以只有一百五十斤以上才可以压直,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2-9-5 04: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问过你,以为你是哈尔滨的,你说过,你离哈尔滨一百多公里,你们那都是平原,有大块的土地,完全可以实现机械化,我们黄土高原上平地很少,就连收获小麦都是靠肩膀去挑,根本就不可能用板车去拉,小时候父亲是最苦的,所以我小小的年纪就帮父亲干活,十一二岁我挑东西,就可以挑起一百二三十斤,
你说的那种薅麦子,我也干过,那是麦子长势不好的时候没办法收割,只有拔出来放在一起才能用绳子去捆,要不然没办法挑到打麦场,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2-9-5 04: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晚上总是睡到这个时候就醒来了,看见你的帖子深有感触,我们老家是黄土高原上的,沟沟壑壑,即便现在也不可能实现机械化,九十年代农民还大量种地,两千年以后年轻人出门打工,有的搬到了别处,村子上已经没有几户人家了,我们那里只有小麦,每年小麦收了以后也种玉米,只是很少有收获,天旱的话基本上颗粒无收。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2-9-5 00:18 |只看该作者
虽然住在小镇,四周都是农田,但是跟当地农民接触很少
文森特公司向农场卖机器人机器
曾经跟着去参观过养牛场,挤奶都是电脑控制。今年夏天,那个农场的儿子来高中实习
他家还有将近九百公顷的农田,爸爸开宠物食品店,妈妈开五金店
没有雇人,他晚上回家开大型农具车,是GPS 在控制,人只是坐在那里,并不控制机器。当地农民很富有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