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2-11-3 10:38 编辑
昨儿,跟旭从她的班级门口经过,看到是坤哥在上书法课,把我笑晕了,打趣她说,你能耐啊!发现你班科任老师多是语文老师退下的强强组合。
她也笑了,说,谁说不是呢?坤哥就不说了,生物是你,地理是芳……随后,她叹口气,又说,可惜了!
一个“可惜”,道尽酸辛,这些她想要的主科老师,都改教微不足道的小科去了,自然是旭所认为的损失。毕竟到现在为止,她还习惯性让我指导孩子的作文。
曾经学校做过民意调查,“对学科的喜欢”,名列不讨喜榜首的是英语,数学和语文,而这三大学科的老师也连带遭殃,不受欢迎的人数比例最高。再看看受欢迎的,是微机课,音乐课,美术课——说明什么呢?越好玩、越无忧的,越得孩子们认可。可以理解,却不该赞同——不务实,浑噩一辈子吗?
老师们只能齐齐摇头叹息:不谙世事的孩子,不懂事的年龄啊!而到了长大了、懂事了,真正能记得起来的,感激并怀念的,反而是曾经不讨喜的压榨过他(她)的班主任、主科老师们。
一知半解跟风叫嚣,要给孩子减负的,要对孩子放养式教育的,把教育问题全甩锅给老师的,你们有没有想过,真正符合孩子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的是什么?减负减到怎样程度才是合理的?有几个孩子是自觉性强到可以丢开手放养的?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外延,有几个人真正研究过?有几个人的发言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没有到学校第一线摸爬滚打,就叽叽歪歪指点江山,不觉得可笑之至吗?是不是应试教育就该全盘否定,那真正为应试而存在的“驾校”怎么不取缔?
作为普通家庭的你孩子平日的积累够吗?基本知识框架都没有,正常的价值观体系没形成,就谈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不是天方夜谭么!
真正精英家庭的孩子,是能够在应试里自如了,才进一步强调素质教育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的素质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人家的教育起点和资源足够。而普通家庭的孩子能相提并论吗?尚未学会基本应试姿势,就放开手让他奔跑,美其名曰:素质教育。咋想的?
何况老师们的各项要求,包括布置作业的考虑层面,肯定是绝大部分孩子的整体水平,不包括那些偷奸躲懒耍滑,或者手脚反应奇慢的那种。怎么,你们谁认为该以最末尾那个来定规则不成?若真要如此,索性不布置作业多好,老师、学生俱各欢喜——多年后呢?孩子会不会后悔?家长会不会幽怨?键盘侠们是不是又有了可喷的方向?
为嘛主科老师们多数坚持不到退休,就不得不换小科,甚至退居二线?因为太累太操心了,到一定年龄,身体吃不消了。按理来说,一个职业而已,按部就班就行了,躺平混吃混喝不香吗?他们又是为了什么?
一句话,教师是个良心职业。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老师们,都是心怀孩子捧着良心在熬自己的生命——这些,又有几个人能懂了?
大多数老师教书教了个寂寞。谁的责任,难道不是现代社会动辄甩锅给老师的缘故吗?何况,从教育这个层面而言,教师们也仅仅算是工具人,跟着国家政策方针在走,敢问,有何能耐背得动“教育弊端”这口大锅?!
信了你们的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