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语言文字漂变漫谈01 】 汉语词性的灵活转换
查看: 2718|回复: 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言文字漂变漫谈01 】 汉语词性的灵活转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11-19 01:1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2-11-19 01:24 编辑

公理力:【语言文字漂变漫谈01 】 汉语词性的灵活转换

何为语言文字“漂变”?
这里所谓的漂变,简单说来,是特指语言和文字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演变的现象。至于“漂变”这个词,并非公某杜撰,而是借用生物遗传学中“基因漂变(genetic drift)”这个概念。

无需赘言,随着文明的演进,语言文字一成不变是不可想象的。不独汉语言文字,“漂变”也是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字一个普遍发生的现象。
而语言文字的漂变,也的确类似于生物基因的漂变,都属于随机偶发现象。除了演变本身的必然性,并无规律、规则可言。
在进化的意义上,语言文字演变的最大特征是:无视权威,堪称桀骜不驯,不受任何既成条条框框的约束,更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这个特征又是由语言文字的演变具有偶然性、自发性、无意识性、以及非规律性等特点所决定的。

至于大量古汉语词汇,未发生变化传承沿用至今,则由其不可替代的语义或功能所决定。如“国是”这个古已有之的词,并没有完全对应的白话用词。“国事”的含义过于宽泛,要表达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国是”来得更简洁、贴切。
另一个相反例子是“势必”。很多古语词汇,没能传承延用至现代白话中来,基本原因之一在于其含义在白话中已有相应的替代词。如,“固必”、“是必”、“事必”等这些古词,在“势必”面前就显得多余了。何况,这类义项还可被“必然”、“一定”等白话用词取代。这也正是漂变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漂变在文化意义上并非总是正面的,可取的。最令人惋惜的一类漂变是,某些古语雅词被白话词语取代后庸俗化,从而丢失了某些个精妙文化内涵的问题。
如此前笔者曾详尽探讨过的“谐夫人”正在被“携夫人”取代问题,就是一个庸俗化的典型例证。
除了“偕夫人”更显庄重、文雅,两者间的关键区别在于:“携夫人”暗示了主从关系。虽不能指责该用法宣示不平等,但隐含着这类意味,也是无法否认的。而“偕夫人”则强调彼此之间的平等与融洽,更能体现现代文明社会的男女平等观念。
现在,就来看看汉语言文字漂变中另一个最普遍的现象。

汉语词性的灵活转换。
汉语从古至今,无论是古文、文言文,还是现代白话文中,不同词类相互转换现象一直在普遍发生着,且今后仍有日益扩展、日渐丰富的趋势。
该现象虽不属于“淘汰-替代”模式的语言文字漂变,但属于拓宽词汇功能,丰富语义表达的演进模式,将其归类于漂变现象之一,同样不该有异议。

——名词转换为动词。例如,名词“数、理(论)、点”等转为动词:数不胜数;狗不理,理论一番;几点钟该点名呢?
又如文言中“名、国、衣、食”等名词,均可动词化,如,不可名状,无以名之;国将不国;老者衣帛食肉,食之无味。
甚至,“妻”这个名词在古语中也可用作动词,如:张三以其兄之女妻之。
网络用语中,表达对啥事儿无知或会错意,有人会说:汗,瀑布汗!无疑,这属于最新的名词动词化的例子。
——名词形容词化。如张三很中国,李四特美国,做人不能太王五。
——动词名词化就更是比比皆是。如复兴、衰落、发展、发帖、回复、撒狗粮、……,可随便罗列出无数例子。
——形容词亦可名词化或动词化。如“老、少、幼,好、美言、隆重、坏”,等等,均可名词化或动词化:老吾老,幼吾幼;好这一口,敏而好学;美言几句;隆而重之;坏事儿了。
——“了”是助词,又可用作动词。如:不了了之,说哪儿哪儿了。

而古代词汇量本来就很有限,书写成本又高,遣词造句尤其讲究简练,词类转换现象也就更常见。
如最常用的“ 之”字,原意是动词“ 去,往来” 之义, 但又多用作代词,更广泛地用作结构助词。如:等闲视之,人之将死,死者之妻,漂变之义。

近年来,个别形容词(如“超”)被副词化,是另一种最新漂变趋势。例子俯拾即是:超帅,超可爱,超有范儿,超严厉,超好用等。还有一个词是“巨”:如巨难吃,巨难懂,巨难听,巨难唱……
反观英语等西方拼音语言和文字,其此类转换的灵活性就无法与汉语相比。他们的名词和动词都需要“性数格”一番(这是复合名词动词化的实例),形容词则有比较级的问题,词性转换就没有汉语这般方便,也就远达不到汉语中这么普遍,从而限制了其表现力和灵动性。

两首诗词中词性转换的妙用。
应该交待一句,本篇写词性转换不是目的,只是作为语言漂变的一种现象而已,也就无意作系统性完整阐述,仅限于举出一些简单例子,能说明问题即可。
为更好体会词性转换的奇妙效果,再举两首诗词中的例子。

1)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七言绝句中最出彩,也最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无疑就是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作者独辟蹊径,把一个平凡无奇的名词和形容词“绿”,巧妙地点石成金为动词了。
此外,第一句中的“间”字,显然也用作动词。而间是会意字,西周时的篆体是门上有月结构,即从门内可以看到月光之意。本义指缝隙,当然是名词。后来,间字才有了动词间隔开,量词几间(房)等意思。该演变过程也是语言文字漂变的重要方面。
广而言之,所有多义字都是语言漂变的产物!

2)宋末词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整首词熟知的人应该不算多,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知名度就高多了。
同样,原因无它,神来之笔也在于把简简单单的两个名词和形容词“红”“绿”一同变成了动词。
另外,“江上舟摇,楼上帘招”,及其对应的“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其谓语动词均在句末。从语法的角度,可归为谓宾结构的倒装。这一句型变换,同样可以看作语言文字漂变现象的一种。
顺便说一句,这种倒装句型,多少与德语句子中的框型结构有相似之处——其第二动词也是位于句末。

最后,关于汉语名词与动词可灵活转换现象,再举大家都熟悉的一个句式:感动着你的感动,忧伤着你的忧伤。
苏芮演唱的那曲《牵手》歌词,在这一点上堪称灵活运用的典范之作: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梦着你的梦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路过你的路
  因为苦过你的苦
  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
  追逐着你的追逐
由此不难体会,汉语词性的自由转换是何等牛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24
发表于 2022-11-19 23:21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11-19 19:26
这么好的课件的好好学习

还是你谦虚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22-11-19 19:26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5:19
谢谢讨论,先下了,再见!



这么好的课件的好好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22-11-19 15:19 |只看该作者

谢谢讨论,先下了,再见!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发表于 2022-11-19 15:16 |只看该作者

不妨向尤美学习,人家担心我不知道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准译法,一直送到面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22-11-19 15: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5:06
一带一路指什么,前面就告诉你了,有官方标准答案。
你前面的问题是怎么做,这就过高期望了,那不关我事 ...

你复述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22-11-19 15:06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4:59
问你一带一路到底指什么,这算高期望?

一带一路指什么,前面就告诉你了,有官方标准答案。
你前面的问题是怎么做,这就过高期望了,那不关我事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22-11-19 14: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2-11-19 15:06 编辑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4:54
对我期望都这么高了?没有越俎代庖的想法啊,咋整?

问你一带一路到底指什么,这算高期望?
顺便让你看看汉语的灵活性所带来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22-11-19 14:54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4:32
你就讲讲“重要的怎么做”吧

对我期望都这么高了?没有越俎代庖的想法啊,咋整?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22-11-19 14: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3:58
从说得多少看不出什么,更得不出结论。
重要的是怎么做,做了多少,而不是怎么说,或喊得多响亮。

你就讲讲“重要的怎么做”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22-11-19 13:58 |只看该作者

从说得多少看不出什么,更得不出结论。
重要的是怎么做,做了多少,而不是怎么说,或喊得多响亮。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22-11-19 13:51 |只看该作者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3:34
没有,但凡用人名地名的,都没方向猜。

但是一带一路没有用人名地名,也没方向。

西方人喜欢用人名、地名,中国人不喜欢,这都不是问题。
明白哪部分是专有名词,哪部分是普通名词更重要。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22-11-19 13:51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3:46
还要犟。“一带一路”属于专有名词,需要选定一种统一译法,就是Belt and Road,而后面的倡议就是普通名 ...

不是跟你犟,只是告诉你一下目前官方的统一译法而已,又不是我定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22-11-19 13:47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3:32
不是勉强,它就是一个新创专有名词

也只能算作新创词了,因为无法做自身的字面拆解,只能另行释义才行。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22-11-19 13:46 |只看该作者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3:24
BRI是目前中国官方几经斟酌之后定下的“一带一路”的统一译法。

还要犟。“一带一路”属于专有名词,需要选定一种统一译法,就是Belt and Road,而后面的倡议就是普通名词,谁都知道对应的英文词initiative。

重点是,无论中方怎样定位它,西方或任何第三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称之为项目project,规划blueprint,策略Strategy,或其它提法,相应的就可以变成BRP、BRB、BRS 等等。人家唯一需要采用中方的就是BR(Belt and Road),后面部分就不需要。

明白这两部分的区别没?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22-11-19 13:34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3:28
布雷顿森林体系你就有猜想方向了?

没有,但凡用人名地名的,都没方向猜。

但是一带一路没有用人名地名,也没方向。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2-11-19 13:32 |只看该作者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2:52
一带一路,勉强可以算一个新创的中文词组吧。

不是勉强,它就是一个新创专有名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22-11-19 13: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3:30
这只是策略而已,有些东西过于大张旗鼓不好

是受挫了老实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22-11-19 13:30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3:26
不是完全不提一带一路,只是虎头蛇尾了,偶尔听到恍如隔世了

这只是策略而已,有些东西过于大张旗鼓不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22-11-19 13:28 |只看该作者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3:21
如果写出全称,华约、北约还能猜个七八分;

一带一路,连个全称都没有,想猜都没方向~

布雷顿森林体系你就有猜想方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22-11-19 13: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3:18
真不提了吗?今上在泰国APEC刚刚提到一带一路,就不要想当然地瞎扯了

不是完全不提一带一路,只是虎头蛇尾了,偶尔听到恍如隔世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22-11-19 13: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尤美 于 2022-11-19 13:25 编辑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3:15
你这是“一带一路倡议”这个短语的翻译。“一带一路”这个专有名词的译法还是Belt and Road, 后面可以任 ...

BRI是目前中国官方几经斟酌之后定下的“一带一路”的统一译法。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22-11-19 13:21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3:06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人一样懵圈。还有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包括北约、华约这类看似简单的概念, ...

如果写出全称,华约、北约还能猜个七八分;

一带一路,连个全称都没有,想猜都没方向~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22-11-19 13:19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3:10
那你就详细解释一下“一带一路”具体是什么,争取可以和上面那些概念一样清晰

自己查名词解释去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22-11-19 13:18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2:58
如果你知道中国东北铁路就是当年沙俄ZF在中国搞的“一带一路”项目,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个不知所云 ...

真不提了吗?今上在泰国APEC刚刚提到一带一路,就不要想当然地瞎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22-11-19 13:15 |只看该作者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2:57
目前官方的译法定为BRI,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你这是“一带一路倡议”这个短语的翻译。“一带一路”这个专有名词的译法还是Belt and Road, 后面可以任意加上蓝图、计划等构成短语,翻译时当然需要再加上相应的blueprint 或 plan等。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22-11-19 13: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3:06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人一样懵圈。还有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包括北约、华约这类看似简单的概念, ...

那你就详细解释一下“一带一路”具体是什么,争取可以和上面那些概念一样清晰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22-11-19 13:06 |只看该作者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1:58
区域经济利益共同体翻译英文还容易些,“一带一路”无论怎么翻译,不做进一步解释,老外100%懵圈。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人一样懵圈。还有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包括北约、华约这类看似简单的概念,都是专有名词的概念,都不可能有理想的意译,都需要去查阅名词解释。一带一路也是同样道理。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22-11-19 13: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2-11-19 13:04 编辑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3:00
这个说法新鲜

因为你并不能从“一带一路”几个字里知道它到底是啥意思,而这是有意而为之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22-11-19 13:00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2:58
如果你知道中国东北铁路就是当年沙俄ZF在中国搞的“一带一路”项目,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个不知所云 ...

这个说法新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