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领导人偕夫人访欧期间,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一起散步) 公理力:【语言文字“漂变”漫谈03】“偕夫人”与“携夫人”辨析
(一)“携夫人”与“偕夫人”,究竟何者更妥当?
“xié夫人”访问、出行,是一个惯用表达法。但近年来,却出现“携夫人”、“偕夫人”两者混乱使用现象。下面是权威媒体几个实例:
在网络时代之前,“偕夫人”几乎是新闻报道中一个标准表达,罕见“携夫人”遣词。进入网络时代前后,混乱使用现象日渐扎眼。尤其是近年来,后者更有取代前者之势。那么,两者中究竟哪一个是更规范、更合理的用法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携”与“偕”的异同。
偕—— 副词:一起、共同。如,白头偕老。鉴于这个字是引发争论的焦点,这里列出权威辞书的解释。
1)民国36年版《辞海》中,“偕”字本义注释是“俱也,同也”,例句是“与子偕老”。
2)1979年新版《辞海》中,“偕”字本义注释和例句均无变化,只是增加旧读音;“旧读jie阶”。
3)197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偕”字本义注释仅四字:“一同:偕行”。另有两词条:【偕老】夫妻共同生活到老:白头偕老;【偕同】跟别人一起(到某出去)。
携—— 动词:带着、带领;拉着(手)。如,扶老携幼,携手同行。对这个词无争议,不再列出辞书解释。
“携”作为动词,宣示动作,其对象既可以是物,如“携款潜逃”;也可以是人,如“扶老携幼”。用于人时,往往含有主人、长辈带领家眷、幼小之意。
而“偕”是副词:专用于人,不可用于物。传达的是状态一同。如“偕同”、“偕老”、“偕行”。
就文字特点而言,“偕夫人”属书面语中的正式、文雅表达。“偕”字本来就是古文言词的现代沿用。而“携”字在现代更常见。特别是考虑到后者不平等的主次意味,“携夫人”就有些不当。
这个规矩倒也并非绝对。在需要特别强调夫君为主,带领(或协助)夫人的特定情景下,还是可以使用“携夫人”表述的。当然,如果xié的对象是下属、晚辈,则只能用“”携”,用“偕”反而错了。
另外,口语和通俗表达中一般不用“偕夫人”这种文绉绉的字眼儿。例如,央视新闻主播在播报新华社2018年4月2日一则新闻时,就将“偕夫人”在口播中改为“与夫人”。
简而言之,虽然就语义和逻辑而言,“携夫人”遣词不能算错,但在更高层面,从庄重、文雅的角度,尤其考虑到现代平等理念,笔者认为,高层领导或重要人物出访等活动用“偕夫人”更妥当。
(二)误用“携夫人” 历史数据揭秘来历
公某检索人民日报数据库(1946~2018)发现:该报发表的文章中,“偕夫人”出现385次,且至少从该报面世的1946年起,就已经在使用这个表达。而“携夫人”仅出现85次。最关键的事实是,其首条记录直至1987年7月19日才出现!这表明,至少人民日报此前并无“携夫人”用法。
为慎重起见,笔者同时搜索了规模更大的新华社数据库,结果是:“偕夫人”出现1384次,其收录文献中首次出现该表达是在1912年。而“携夫人”出现高达1720次,但其首条出现时间却是1984年5月16日。这就再次证明,大约到1980年代中期之前,“偕夫人”一直都是标准遣词。此后,才开始逐渐出现“携夫人”字眼儿。
人民日报首次使用“携夫人”比新华社晚了3年,不见得新华社就是始作俑者。更大的可能是,此前在非权威媒体或文学艺术作品中,有人将“偕”误写成了同音字“携”,偶然杜撰了这个搭配。而后,又有其他不明就里者不求甚解地照搬,导致以讹传讹,让这个不规范表达逐渐流行起来。
进入互联网时代,“携夫人”更呈泛滥之势。2018年的百度搜索结果显示,两者使用频度已经不相上下:偕夫人3.85万条;携夫人4.04万条。而今天用百度搜索的结果是:偕夫人4.5百万条;携夫人则高达13.6百万条。后者使用频度为前者3倍,已呈压倒之势。
事实上,5年前的谷歌搜索结果已经呈现这一趋势:偕夫人24.1万条;携夫人51.7万条,后者超过前者一倍有余。而今天用谷歌搜索的结果是:偕夫人0.99百万条;携夫人 7.4百万条。两者频度差距达到7倍大多,比百度结果更显著。
而这一趋势在新华社的数据库中就已经有所显露,唯一的例外是人民日报。该报使用“携夫人”的次数还不到“偕夫人”的四分之一。反映出这家中国最权威纸媒在语言文字上严谨的一面。
就这一点而言,新华社同样作为中国顶级新闻机构,其表现倒有些令人意外,或许这与该新闻机构的规模远远大于人民日报有关。
从这些历史数据,足以得出可靠结论:在庄重、文雅语境中,“偕夫人”才是正确用法,“携夫人”属于以讹传讹导致的用词混乱,客观上是一种文化庸俗化表现!
(三)可否使用“偕妻子”、“偕老婆”等搭配呢?
历经几千年演进漂变的汉语言文字堪称博大精深,仔细推敲其细微意蕴,感受就会大不同。
普通人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在非庄重、文雅语境中,也只能用“偕夫人”吗?那倒未必。
例如,周末和老婆去下个馆子,完全可以用“携妻”或“携老婆”之类的说法。当然,如果你惧内,为体现对家中领导的尊敬,用“携夫人”,应该也不会有人笑话。但不宜用“偕老婆”这种表述!
一般而言,“偕夫人”(两个雅词)或“携妻”(两个俗语)的搭配总能协调统一,感觉也都不差,各自用于官方庄重场合和民间日常氛围。或赏心悦目,或通俗接地气。
而在十分讲究的庄重场合,把“偕夫人”以讹传讹为“携夫人”,粗看难以觉察,“携夫人”似乎不算多么不“和谐”;但严格说来,纯属多余地强调“携”这个动作不说,尤其暗示主从不平等意味,就不能算是妥帖的搭配了。
在社会文明已经进化到女士优先的今天,弃“偕夫人”这个优雅表达不用,愣任性地漂变至“携夫人”的路子上,往轻里说,不合时宜;往重里讲,属于语言文字的庸俗化!
那么,为啥又不可以用“偕老婆”这个组合呢?问题在于,雅词“偕”与口语“老婆”硬搭配在一起,感觉过于怪异,完全不“和谐”!
举一个形象一点的例子,就像一个人上身是西装领带,下身居然是大裤衩加趿拉板,一看就是哪儿出了问题!
最后,为诸位男士安危计,公某还有一个绝对不算多余的提醒:考虑到吾东方文明古国睡醒后,女性地位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现实,你一个男子汉大豆腐,真敢大言不惭“携夫人”、“携妻”、“携老婆”的话,恐怕也需要先做一番风险评估。
不信的话,不妨来脑补一个男人必修课情景:和老婆一起逛街。
你真正的角色是啥?无非是个拎包随从,或同时兼任免费司机,你确定是你“携”老婆,而不是老婆“携”你?
而一旦老婆大人也提出类似质疑,即使你讨价还价,改用“偕夫人”,恐怕也来不及了!正如外访主要领导的团队成员中,只有夫人才配得上“偕”字,其余无论官阶高低,只能属于“陪”、“随”者,你一个跟在老婆身后的拎包者,还好意思用“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