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盘点了一下,这几年,我最受益的有两个项目:一是共享单车,一是地铁。我上下班全靠它们了。
也坐过公交车,可它不准时,经常等得脚麻,行进起来也不顺畅,到站停、红灯停、堵车停,上一次班得一个半小时。
也试过骑共享单车,结果一趟下来,累得跟孙子赛的。
有人问了,你怎么不开汽车上下班呢?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主要卡在既没汽车也没驾照上。
随着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我逐渐摸索出“共享单车+地铁2号线+地铁3号线”的模式,上下班的时间被精准控制在一个小时。可美中不足,我要骑15至17分钟的共享单车,而且,有一段路还必须逆行,有一回,共享单车的车把与一个中年男子的胳膊发生了一个很小系数的摩擦,由于其胳膊上绑着夹板和绷带,我被无情碰瓷人民币200元整。
现在,该进入正题了,说说两站地是怎么回事儿。话说,天津地铁10号线我早有耳闻,我经常洗澡的一个澡堂子老板还想借修地铁大赚一笔拆迁补偿费,但后来地铁线路巧妙地避开了他的澡堂子。地铁10号线全程开通后,共计21站地,我匆匆浏览了一下,直觉是借不上它的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脑洞大开,原来,我竟然是可以用上地铁10号线的,虽然只用两站地,但可以使我骑共享单车的时间从15至17分钟缩短至3分钟,上下班的用时也比以前缩短5分钟,不仅地铁的票价不变,我还能在早晨7点10分左右,获赠《每日新报》地铁报一张。每当我心安理得地领到报纸后,那个发报纸的大婶还会用目光和微笑对我表示感谢。
“共享单车+地铁10号线+地铁2号线+地铁3号线”,这些天来,我沉浸在这个模式中不能自拔,以致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遥想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天津只有一条地铁,那就是1号线。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去北京游玩,老羡慕北京的地铁了,就连站名都好听:苹果园、八宝山、公主坟……咋还越来越瘆人呢。
一晃,我有好几年没去北京了,北京地铁咋样我也一无所知,但是,在天津,我可爱的家乡,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地铁的便利,特别是疫情过后,人们可以大模大样大摇大摆地径直通过安检通道了,虽然还戴着口罩,略微影响呼吸,可是,我要说我已经习惯戴口罩了你信吗,最起码,寒气袭人时、乍暖还寒时,它还防风保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