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出去闲拍,随便就拎着一台小微单,富士的X-A1,古董算不上,充其量算是过气的机器。大概是我2012年前后买的,当时是套机,除了机身,带了两个镜头,一个是16-50的,一个是50-230的。当时的价格是六千四五的样子。
转眼十年多过去了,这机器跟着我跑了不少地方,拍了很多片子,总体的感觉不错,色彩锐利度,以及金属的机身这都是我喜欢的。那个16-50的头,人像效果不差,那个50-230的头有点鸡肋,属于不上不下的那种,当然那会儿我也没打算拍鸟,就寻摸着弄台微单玩玩,后来要拍鸟了,这完全就不行了,距离决定了一切。当然,偶尔拿出来拍风光,拍人物,那也是丝毫没有任何问题。
后来连续入手了几台单反,微单都是奔着拍鸟去的,当然投资也不小(对我而言)。
我拎着小微单在海边走,一哥们擦着我身边走过去了,突然回头,看了我拎的机器笑了:哇,这属于老爷机。我笑笑没说话,心里说:家里还有祖宗级别的没拿出来显摆呢。这哥们也是自来熟,接着又说:富士微单还是比较可靠的。咦,这人行家啊。
我笑着回应,放太久了,拿出来用一下。这哥们继续絮叨了,大意就是他家里有三四台富士相机,几乎全系列的。我问了一句:有富士中画幅吗?这哥们咧着嘴摇头:没有没有,一台好几万不值得。我迎合着:是啊,这玩意儿就是自己觉得能用就可以了,没有标准,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
正说着,我瞅着天边夕阳不错,顺手就咔嚓了几张,然后把相机递给他看,他看了之后惊呼:这么好看?我咋没注意呢?明儿我也把相机拿出来拍。我说:拍吧,别窝在手里吃灰。
经常有人形容那些拍摄的大咖们为法师,老法师之类的。这词儿我也不知道是褒义还是贬义。在我看来,什么东西都是适合自己最好,你若想赶潮流,上顶尖,只有一个选择,你自己必须要有那个经济实力。在我们拍鸟的朋友圈里,有一老哥很是疯狂,每次见到他,都是拎着两台加起来小二十万的机器,他的片子我没看过,但是,他对相机的痴迷和喜爱我是看过的,谈起他的机器,他简直如数家珍,从机身说到镜头,从镜头说到外设,甚至连三脚架都不放过。也是,看过他那个价值四五千的三脚架,觉得人家说是有理由的。那一个大背包,据说都好几千。可是就在一个目标不足十几米的拍摄现场,这哥们愣是把自己那个八百的定焦头架在那里,这就有点让我瞠目了。就这距离随便手机运气好都能出片,你弄个800定怎么拍,这是奔着爆框的效果去了吗?不能理解啊。
有钱任性而随意罢了,这没有任何可比性。这哥们咔嚓了一通,收拾了机器走了之后,我们一干拍鸟闲人,表情复杂,有一哥们说: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法师老法师?话刚出口,就被另外一哥们呛了一嘴:
什么法师老法师,就是有钱堆出来的器材党。众人连鸟都顾不上拍了,哈哈大笑。
我啥都没说,觉得有意思,法师原是器材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