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夫在淄博工作,姐姐一家落户淄博好多年了。最近退休的姐姐姐夫弄了个烧烤摊。他们弄烧烤摊有些是自愿,更多是***行为。因为淄博烧烤太火了,为了满足四面八方来的客流,***就划定区域,发动大家支烧烤摊。进货是指定的渠道,定价是***定的。他们只管烤。从这一方面说,淄博烧烤不会出现抬高价格或以次充好等行为。他们还都写了承诺书。烧烤蛮挣钱的,姐夫的摊就几个桌子,一晚上盈利平均八百。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晚上外甥下了班还来帮忙,进货啥的都送到门口,他们挺高兴,挺珍惜。 其实淄博烧烤的火,有一定的偶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本身来讲淄博烧烤特色上不明显,我感觉最大的特色是便宜。因为山东人爱吃烧烤,到了春夏到大街上吃烧烤是一种习惯,现在的烧烤基本上往大肉串、海鲜、牛肉、鸡肉等等方面发展,小串基本淘汰,随之而来的消费就越来越高。而淄博烧烤,主要是小串,而且是加小饼的,小饼卷肉容易吃饱,也减少了肉量,再有淄博烧烤是自己加小炉烤的,上的不是熟品,这样就更有了随意的感觉,降低了大家等烤肉上来时的无聊感。总之吧,确实比较适合学生等低消费这个群体。 淄博烧烤的火其实源于这个城市的焦虑。因为淄博是山东化工类工厂较多的地方,这几年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企业大都不景气,关闭的挺多,经济下滑的比较厉害。下岗的、收入低的群体比较庞大,大家都在想出路,因此,当一种东西被外界认可的时候,就特珍惜,爆发的热情特别高。他们很多人真的是感觉能有这样一个挣钱的出路不容易,因此,就象一个终于被外界认可的差等生,突然得到表扬一样,干劲十足。一个为经济焦虑的基本要滑到四线的城市,***官员们便少了一些高高在上的气息,多了许多烟火味。 烧烤火的原因有多方面,起因也是比较偶然。就是当年疫情的时候,淄博因为经济不太景气,人员流动差,而建了方舱,收留了一批济南的学生。这批学生在淄博受到了很好地照顾。变着花样吃,只是烧烤吃的机会少,因为有疫情,烧烤是适合露天的。学生是知道感恩的。当疫情过后,想起当时没有好好吃到的烧烤,又想到困难时候在淄博受到的照顾,也是为了纪念疫情时被隔离的日子,于是学生们便串联着回去看看。好好吃一顿淄博的烧烤。于是学生群体首先漫延开这份情怀,再加上各方面的宣传,于是便成了一种现象。 人是需要一些情怀的,疫情被压抑的太久,需要一个出口,烧烤既是纪念怀念,也是一份释放。 人应该多往好的方面想的。双向的奔赴既温暖自己,也温暖别人。当一个人对任何人都怀着一份敌意,或者总用一份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那么,你永远也体会不到人世间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