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4-26 07:01 编辑
最近看到到一句话,非常耀眼,在版面上占据非常长的题目,还不停地冒起来,说什么"要进行有效的辩论,基础的知识与基础的共识的达成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这句话蛮有民国风的,古文不像古文,白话不像白话,不知有几个人能听得懂?
打开帖子看看,果然,不停地冒起来的题目果然必定是轻浮的,没有厚重的内涵自然而然会轻浮。感叹其轻浮之余,心里还嘀咕,很多很多时候,识几个字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国富民强"这四个字,好像有些生造,吾不敏,居然头一次听说呢。我大宋朝富甲天下,可是一点儿都不强,连宋徽宗都給虏掠到异国,屈辱至死。仔细认一认,恐怕得说"民富国富",或者说"国强民富"。梁启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就是这个意思:人民富则国富,人民强则国强。或者反过来说,国强然后民富,否则富贵不能久。比如说华为,够富吧?如果国不强,早就解体咯,哪有什么富贵。
"民富国富",或者说"国强民富",这字得先认得准,识得清,然后才能论"因果"。若似是而非,字不大识,话也说不囫囵,却喋喋不休论"国富民强"的因果,那得多么轻薄才能不停地冒出来再冒出来啊。
汉字不识的几个就洋洋洒洒论因果,这是病,而且容易流行。流行到不同的地儿,又有不同的病情。比如说,
"在两要素模型下,总产出函数的定义式为:
F=G(人力要素N,资源要素M;科技因子u)"
据说这是什么"总产出函数公式"。既然是函数,我倒是还记得中学就学这玩意儿,一般形式是:
y=f(x)
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f是函数一般表达。如果确实讲什么"常识"和"共识",那么中学知识就是最"基础的知识和基础的共识",那么
"F=G(人力要素N,资源要素M;科技因子u)"
就毫无疑问要写作:
G=F(n,m,u),其中F是函数一般表达。
然而有的人高喊着"基础的知识和基础的共识",又把函数写成
F=G(n,m,u)
这就不厚道啦。所以说首先要认识这几个字,函数,function,F,然后才好卖弄什么"自由经济下的总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函数式,我随口能说出四五个经典,没有一个公式会写成F=G(n,m,u)的。没有。就是没有。
"在两要素模型下",这是自己白纸黑字写出来的,按照这个强调,那么这个函数就应该只有两个自变量而不是三个要素,形如:
G=F(n,m)
G=F(n,u)
G=F(m,u)
一边高喊"在两要素模型下",一边又写出三个自变量的函数,可见识字非常重要,阿拉伯数字2和3也要识得清清楚楚啊。
据闻,看到这分不清阿拉伯数字2和3,也不识字母F的函数,就"可以把疑问表述的明白一些"。这可真是天方夜谭啊,这怎么可能"表述明白"啊,根子就不清不白啊,比如说
"F=G(人力要素N,资源要素M;科技因子u)"里的自变量"人力要素N"和"资源要素M",这个分类就糊里糊涂的,简直不可思议:
人力N也是资源,敢问怎么与M资源区分呢?
由此可见,与其高喊这种"基础的知识和基础的共识"令人糊涂与羞辱,还不如认认真真多识几个字:
y=f(L,K),其中,L指劳动,K指资本,都是英文字的首字母的简写。两要素是资本和劳动,而不是不明不白的什么N,也不是什么M。
总而言之,在胡唚什么常识与共识之前,记得努力识几个字,2,3,F,L,K,富,强……只要用心,三五年总能认清的。
三五年以后,等上面五七个字认全识清,六星杂谈如果还在,段干教授給讲一讲《大宪章》。大宪章本身就是一个无效契约,后人再怎么附会,它也是无效契约,因为大宪章的几十条款是25个男爵带刀围着国王写下的,刀口下的契约是无效的。这个事情说明,要想附会什么"自由",首先要再花三五年识几个字:25,刀。
至于"蠢货","草包"这样的字,段干教授纵有通天彻地之神,却独于这四个字无能为力,无法教诲,因为这种字只能靠自知,苟不自知,永远不识这四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