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重磅企鹅 于 2023-5-14 22:42 编辑
孔夫子旧书网上淘了两本新书,一本塑封都没拆,我成了第一个读者。另一本的包装有意思,系拆毁了一本当代人旧体诗集(463—592页)用作包裹之物,正欲扔进纸篓,念及今人写格律诗不易,就随手翻阅了一下。 作者大都二三十年代生人,其中我知名者有杨金亭、范敬宜、徐无闻、吴庚舜、邵燕祥、袁行霈。每诗有点评,尤见点评者有东遨兄,弃有不恭,遂缓行,特实摘熊东遨参与点评或知其名者作品共赏之。
王巨农 王巨农,1928年生,湖南浏阳人,淮川诗社副社长、《淮川诗词》主编。
广兴洲即兴(四首选一) 1964年
三五骑驴去送亲,日高风定即良辰。姑娘本是红旗手,却也娇羞怕看人。
【熊东遨评】三五骑驴,免却花轿迎送;“日高风定”句,即所谓“拣日不如撞日”也。十四字构成一幅乡村嫁娶图,既含传统风俗,又见革旧精神,时代气息何其浓耶!结尾为新嫁娘造像尤妙,诗人捕捉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信手勾描,横生出许多妙趣。
农村杂咏(八首选一) 1985年
卖罢春来又卖秋,今年柿子大丰收。筐筐篓篓城中运,阿妹归来烫了头。
【熊东遨评】前三句铺垫,只在“卖秋”二字上作文章:柿子丰收,筐装篓载销往城区,好一派繁忙兴旺景象。结句笔锋顿转,抓住“阿妹烫头”这一典型事例,蓦地推出高潮:乡里妹子手中有了盈余,也要“洋气洋气”,烫头已不是城里姑娘的“专利”了。着此一笔,诗人对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由衷赞赏,便已尽得风流。诗以口语出之,朴实清新,自然流畅,民歌风味极浓。
戏赠内子
牛衣共卧忆犹寒,忽忽霜华上鬓端。老去怕翻流水帐,夜来惯听撼山鼾。十年浩劫相偎紧,几句歪诗强解欢。对汝不忠唯一事:月薪常为买书瞒。
【张亮凯评】作者幼而家贫,壮亦饱经风雨。其夫人最贤,能甘苦与共,患难相从,故其恩爱之情,老而弥笃。首联抚今追昔,大有不看回首之慨。一“寒”字,道出多少辛酸来!第二联调侃之语,益见其相处之乐。“流水帐”,“撼山鼾”属对自然,别饶风趣。第三联“偎”“紧”二字妙,于此可见老夫妻血泪凝成的患难深情。尾联起句造成悬念,波澜陡起,落句一揭,却道出无数读书人的私衷而引起共鸣。瞒着买书,非真惧内,实则穷也。以板桥“富于笔墨穷于命”之语赠作者,不亦宜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