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3-6-18 16:06 编辑
继续。
前边咱们说了剃头的一些内容和形式,现在咱们开始说说主角靖大爷。这个“靖大爷”不只是对他的称呼,是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这样叫他。
靖大爷做剃头这行已经是民国,他也不光是会剃光头,西洋的发式他也会,而且据说还会一些正骨之类的医术。
靖大爷也曾经辉煌过,他曾经有两家理发馆,听起来不错吧?1954年国家开始了“公私合营”,也就是说,把私营企业用和国家合营的方式经营。这只是个表面现象,实际上就是变相把私企收归国有。从这个时候开始,私营企业开始逐渐消失了,靖大爷也在这个时候交出了他的两家理发馆。
在农村,国家通过土改把土地分到农民手里,刚刚高兴没几年,于是开始了合作化道路。从互助组,合作和到人民公社,农民的土地也就被收归国有。在城市,公私合营是把私企收归国有,这一切都是国有化的步骤。
当时很有些所谓资本家,也就是私企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想不开,投河觅井的很多。
也有机灵的,看出这步棋局,提早把企业或者买卖变卖。还有的是把买卖的资金提前抽走,把一个空壳买卖交给徒弟或者朋友。这些接盘者以为自己从今以后就可以是个财主,有了自己的买卖,殊不知在接下来的公私合营中,买卖没了自己却从一个本来穷的身无分文的人,一下子变成了资本家或者小业主。这样的身份叫他们吃尽了苦头,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这个过程有十几年抬不起头,很多人为这个丢了性命。
靖大爷却完全不一样,毫不犹豫的连合营都没干,直接把买卖上交,自己重新拿起剃头的家伙走街串巷谋生。表面上看起来,靖大爷是亏了,实际上是躲过了一劫,这回大家该明白了靖大爷为什么能活一百岁了吧?完全是拿得起来放得下的心态。
时代在进步,剃头这个行当逐渐要退出历史舞台。靖大爷也老了,可是他没有放弃这个行当,按照他的话来说,不是我乐意干,是因为还有要剃头的主顾,我不能撒手不管。
靖大爷后来年龄大了,就骑着一辆小小的三轮车,他的服务对象用不着去串胡同吆喝,都是老主顾预约。靖大爷甚至把那些主顾什么时候该剃头的时间都记得清楚,到了时候不用你叫他,他自己就去了。
不知道是哪位记者还是搞摄影的,发现了这位年近百岁的剃头匠,于是开始跟踪报道,于是大家才知道还有一个把剃头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剃头匠。
当时有两个人被大家熟知,一个是剃头匠靖奎靖大爷,还有一位是清朝最后一位太监孙过庭。
有人把靖大爷的日常生活和剃头的工作拍成了纪录片,好像是叫《百年剃头匠》什么的记不清了,还在国际上拿了奖。
我还记得采访中的一个片段,拍摄者问靖大爷,靖大爷,您的主顾还有多少?靖大爷说,不多了,越来越少了了,正好我也越来越老了,我都剃死了四五百人了,干不动了。只要我还能干,我就接着给他们剃头。
靖大爷有没有亲属我没有了解,据说他出了名以后,他的大闺女当了他的所谓经纪人。什么经纪人呢,就是把靖大爷拍纪录片的这笔收入装在自己的口袋里而已。
靖大爷还是靖大爷,还是每天骑着那辆叮咣乱响的小三轮穿胡同去给他的主顾剃头。至于以他的事拍成的纪录片得奖,他的名字被很多人熟知对他好像没有影响。
2104年10月31日上午9时20分,百岁剃头匠靖大爷离开了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