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3-6-20 12:17 编辑
我是起床洗漱准备上班前被儿子堵住了的。他斜靠在门框上似笑非笑,说,凌晨3、4点扰民,遇到啥喜事了?
瞬间惊愕,醒神了,关键词“扰民”。
汗哒哒,从筹划到召开笔会,到笔会结束,一桩事了(liao),难免有兴奋后遗症,逮着先生呱唧呱唧分享加吐槽,夜晚不够凌晨醒了继续。期间,去客厅喝水时余兴未了,唱着歌儿欢喜前行,发现儿子房门开着,才紧急刹车止了动静。
这不,就被追责了!
赶紧老实认错,说,哎呀,不是太高兴了,有点忘乎所以了嘛。
儿子不肯饶过,连带指控说,得意忘形也得分场合吧?你老公说,蚊香不适合点在房间,喊我开着房门睡觉,你赶紧半夜三更即兴演唱。你两口子要闹哪样?还让不让你儿子我活了啊!
哈。好想乐,怎么办?还得绷住了,装悔过,把儿子先哄高兴了。事后想想,咦,这几天好像跟个成语“得意忘形”挺有缘?
譬如,此前我才批评个学生,说人家得意了忘形了,连姓啥叫啥都忘记了。跟我儿子谴责我差不多的意思,用的是这个成语的引申义:高兴过头了,忘记应持的态度。
成语典故,出自《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原本是指向某种自由、随性的状态。“得意”,算动宾词组,“得”,是得到、悟到,领会到;“意”,意趣、情趣。后来演化为成语,多用来形容浅薄的人守不住自己的心。
然,最让我想说的,反而是它的本义。或三五好友,或自娱自乐,以琴音为背景,借酒借意,放浪形骸,该是怎样的惬意呢?非悟透人生真谛所不能抵达的境界啊!
无独有偶。这次笔会的意外收获,是我也听到了这词,并有了新的理解方向。
诗歌笔会是在一个画室召开的。很贴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画家介绍他的油画系列,用了这个词:得意忘形。他说,力求意境美(得“意”),不受实物困囿(忘“形”)。
这我能理解,恣肆写意,随心泼洒。倒让我想起喝茶聊天时,诗妹翻开画册指了一幅半裸女画作,扼腕其肚脐眼的位置不对。确实不对,但,画作也是真美。会不会是为了“得意”,而忘形——不讲究人体各部分比例,也不注重人体肌肉的变化呢?非专业人士也只能私下揣测了。
想起一篇散文,丰子恺的《竹影》,以吴昌硕描的墨竹为据,剖析了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异同。大致意思,是: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也即,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而侧重于某种神气。以“墨竹”为例,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丢失了意趣。
再读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眼前一幅画,脑补一种姿态,是不是就多了些人生觉悟?
中华文化,内蕴丰富,涵盖极广。哪怕是一个词,值得咂摸的都多。
好吧,又学到了。这一次,必须得意忘形,贬义褒用一下。主要还是在字里行间骄矜,不涉嫌扰民的话题,不得意忘形一次都对不起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