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 6
|
《滴滴经》选注评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刚才把《滴滴经》系统读了一遍,很失望的,里面有很多问题很容易产生混乱。《滴滴经》每页一大段,押韵,这一大段一大段的,我感觉每大段之间的俗语、谚语,也不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是很多的集合。本身这一个俗语完了,结果他还是逗点,又开始下一个。这个真是感觉糊里糊涂的,除非道地得的成都人,有的很难分清哪条跟哪条是一组。这个感觉太乱了。
这书里大部分俗语,都是以前老成都话,我成都的朋友说,他小时候经常听到的就有半数以上,当然也有些是凑数的通用俗语,不止成都这边说,其他很多地方都那样说。它是按老成都话的韵母排列的,用普通话念,就不合韵,也没味儿。每一页都押韵,有些地方,为了押韵,把上下句换了位置的。 他的每一大段,都是不同俗语的组合,但是不同俗语之间却用逗号。这个很不规范。当时1948年了,不该这样的。感觉很急迫、很粗糙的就编辑出版了。这个可以理解,马上就是新社会了,一切都在动荡中。 因为只是简单按句子长短次序,做了归整排列,似乎仿声律启蒙那样,以方音的归韵结合,语句之间也没有联系的逻辑,其实就是罗列而已。也不全面,说有下集,恐怕是夭折了。和其他俗语谚语合集比,这书编辑有点混乱,除了全书按韵分列,好像并无其他考虑,实在是很粗略的合集。 成都解放前有一种师亮随刊,是刘师亮编的,很好的刊物,我没见过。刘师亮是当时四川有名的文人,诙谐骂世。这个《滴滴经》,很多页都不清晰,很难看清,也找不到别的本子参校。这几天有时间打上来一些,欣赏一下算了。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呼啸的老鹰 发表于 2023-10-10 18:53 你说的这种情况我不清楚,别人为什么读书那是别人的自由,我读书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爱好,没有任何功利性。 在一个脑残成堆、不懂装懂、胡说八道的地方,写“有思想”的文章,你不觉得很滑稽吗? 比如有的脑残再问:陈涉说“苟富贵勿相忘”,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你会怎么给这种脑残讲清楚这个事儿呢?跟一个狗屁不懂的东西没道理可讲的,它说一年前三季,那就一年三季吧。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