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黄金时代 醉老师斧正:黛玉之死外因
查看: 1698|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醉老师斧正:黛玉之死外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10-11 08: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过路的鱼 于 2023-10-12 06:50 编辑

原回目98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薛蟠和夏金桂婚姻的不堪,初看和黛玉之死没半毛钱关系,实则不然。
   我们先回顾《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香菱对宝玉说过的一段话【:“一则是天缘,二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当年又是通家来往,从小儿都一处厮混过。叙起亲是姑舅兄妹,又没嫌疑。虽离开了这几年,前儿一到他家,夏奶奶又是没儿子的,一见了你哥哥出落的这样,又是哭,又是笑,竟比见了儿子的还胜。又令他兄妹相见,谁知这姑娘出落得花朵似的了,在家里也读书写字,所以你哥哥当时就一心看准了。连当铺里老朝奉伙计们一群人扰了人家三四日,他们还留多住几日,好容易苦辞才放回家。你哥哥一进门,就咕咕唧唧求我们奶奶去求亲。我们奶奶原也是见过这姑娘的,且又门当户对,也就依了。和这里姨太太凤姑娘商议了,打发人去一说就成了。……”】
   这段话透露出的信息有,薛蟠夏金桂是和贾宝玉林黛玉一样是姑舅亲表兄表妹的;薛蟠夏金桂还和贾宝玉林黛玉一样从小一起厮混过;薛蟠夏金桂和贾宝玉林黛玉一样是有天缘和互相有意有感情基础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他们俩对人不一样的是,薛蟠勇敢直来直去,主动回家就跟母亲提出要娶夏金桂,而贾宝玉懦弱只限于委婉暗示家长,没有主动向家长捅破那层窗户纸。
   通过以上对比,薛蟠和贾宝玉的爱恋状态是很类似的。如果薛蟠夏金桂婚后夫妻关系融洽琴瑟和鸣,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姻就会相对顺利。可是偏偏夏金桂的脾气秉性,尖酸刻薄拈酸吃醋爱耍小性子一哭二闹拿捏薛蟠,又和林黛玉对贾宝玉很类似。薛蟠娶了一个类似于林黛玉的夏金桂回来,搅得薛家上下老少不宁,是公开的事实。贾府里的人,不会不知,也不会不对此事做评价和有自己的看法。
   别人如何看待薛蟠的这段自由恋爱婚姻还是小事,王夫人的看法就很重要了——因为她是贾宝玉的妈,她娶个儿媳妇最大的诉求就是能听她的话孝顺她。薛蟠失败的婚姻,她肯定会引以为戒。
   王夫人从黛玉进府那天起,贾政不在家,她借传贾政话的名义,就表达了她希望黛玉远离宝玉的诉求。反观宝钗进府,王夫人就没有对宝钗说过类似于要她不要招惹宝玉离他远点的话。从中可以看出,王夫人是喜欢宝钗的,也就是在选择儿媳妇上是会相中宝钗的。她为什么喜欢(相中)宝钗比黛玉多?一是,宝钗是她亲外甥女有血缘关系。二是宝钗为人豁达随份,连下人小丫鬟们都喜爱宝姑娘比林姑娘多,更何况王夫人呢。三是出于迷信原因。黛玉一进府,就说曾经有个和尚要她出家,要不一生别见外戚,不然泪水不断。而宝钗是有和尚给个金锁并留下金玉姻缘的话。一个是有预言见外戚不吉利一个是有金玉姻缘的吉利谶语,别说旧时讲究封建迷信的时代,就是当今在一些老人长辈的心中,这种预言也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四是当时的主流三观是提倡女子守妇德的,尤其是女子在对待个人婚姻大事上,是不主张她们自由恋爱的。黛玉和宝玉走得近,在王夫人的眼里是违反礼教的。从她撵晴雯芳官等,就可以看出她是容不下女子有自己和男子发展感情的趋势存在的。
   有了这四个主要原因,黛玉要嫁给宝玉要过王夫人这关是很难的。
   黛玉过不了王夫人这关,就嫁不成宝玉,嫁不成宝玉,黛玉的爱情就无处安放,就会悲痛欲绝导致心力交瘁泪尽气绝而亡。这个结局,一开始作为书里的当事人贾母王夫人等在前八十回里,可能不知道。但是到了后四十回里,小红穿个瞎话说是有人做媒贾母贾政王夫人给贾宝玉许了张员外家的小姐为妻了,黛玉就开始绝食乞求速死。黛玉会为爱殉情的举动,贾家的长辈们都已经发现了苗头,为什么还要冒着出人命的风险,也要拆散宝黛爱情,导致林黛玉死亡呢?
   我们上面分析了王夫人在前八十回里,为什么会相中宝钗的四点原因,就不再赘述。我们着重分析一下贾政和贾母为什么要拆散宝黛婚姻,导致黛玉归天的原因。
   红楼梦时代,社会的主流道德观是反对年轻人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提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贾政作为贾宝玉的父亲,在宝玉的婚姻上,有绝对的发言权。他对待宝玉的婚事态度是,不主张宝玉早婚,是要他先立业后成家的。比如王夫人要提前给宝玉纳花袭人做妾,贾政就不同意,他是要宝玉先专心读书考取功名。王夫人只好背地里把花袭人的月例(工资)给涨到姨娘级别。
   贾政对待黛玉和宝钗,在感情上讲,黛玉是他亲外甥女,宝钗和他没有血缘关系,他垂爱黛玉是一定的,因为贾雨村一个外人凭着妹夫的一封推荐信,他都能关照有加,就不用说对自己的亲外甥女了。具体的例子还有给大观园各景点起名时,有黛玉起的,作为舅舅的贾政是一个字都没有改动就采用的。这也让黛玉自豪向湘云炫耀过。这里不要说是黛玉的文采斐然贾政没改,黛玉的文风是用词灵动意境美轮美奂情感视角独特,用我们现代的话说是有小资情调,贾政的文风是保守派也就是我们现代的“老干部体”,他们的文风截然不同,欣赏的标准也就不同,他采用黛玉起的大观园景物名字一字不改,纯粹就是宠爱外甥女不舍得拂了外甥女的面子。
   可是,宠爱和希望黛玉嫁给宝玉是两回事儿。从第四回黛玉进府时,作者通过王夫人的嘴传贾政的话,不让黛玉轻易接近宝玉,也就是贾政从根上就没有要儿子娶黛玉的意思。
   到了第二十二回,贾政看到其他人的谜语没有心理活动描写,唯看了宝钗的谜语,突然心里感到她也是个福禄不长久之人。而那次元宵节晚上聚会的年轻女子中,唯独薛宝钗和贾政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他要是替探春迎春惜春黛玉伤感,是因为这几个都和他有亲情关系,可是他偏偏对老婆的外甥女宝钗的谜语伤感,就是透露出了,贾政已经把宝钗作为宝玉未婚妻来观察了,而对黛玉只是和探春迎春惜春一样当自己家里的姑娘看的。
   贾政为什么会有要娶宝钗做未来儿媳妇的想法?一半应该是受王夫人枕边风影响,一半是受金玉姻缘论的影响。
   有了这两个原因,在第二十二回通过元宵节的谜语,贾政的心理反应来分析,他是对宝钗做未来的儿媳妇也不满意的。所以,贾政就在后来没有了宝钗做儿媳妇的打算。这才会在后四十回里,他的门客王作梅要给宝玉提亲,他能同意了,回来征求贾母王夫人意见的。
   提到贾母了,她可是黛玉父母双亡后,在世上从血缘上论最亲的人了。在黛玉进府时,贾母就表现出对黛玉的疼爱,甚至在吃穿用度上比三个孙女还要好。她对宝黛婚姻,在前八十回里虽没有公开表示过支持。但是,从她把黛玉和宝玉从小都带在自己屋子里住着,和在那年端午节见元春赐的礼物中,只有宝玉和宝钗的一样,第二天就能借着清虚观打醮通过和张道士对话,放出话来说宝玉不宜早婚来看,并不是贾母也是追求功名利禄之辈,和贾政同心同德,希冀宝玉先立业再成家的,而是有放拖的嫌疑,目的就是给自己的外孙女争取机会。
   可是,贾母不单单是黛玉的外婆一个身份,她还是荣国府的大家长。作为一个大家长,她是有维护封建礼教的责任和义务的。
   在身份地位见识学识上,贾母跟王善保家的司棋娘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王善保家的亲外甥女司棋和表哥潘又安有私情,都知道打自己嘴巴子和坚决反对司棋嫁给潘又安。
   贾母就算再宠爱疼爱外孙女,有心成全她和宝玉婚事,也不能允许她私自定情。所以,在第五十四回里,贾母讲掰谎记说先说【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这话的意思就是把一个人做了贼,违法乱纪了,你不能因这个人是个才子有才情就不处理他做贼的行为了和一个女子要是自由恋爱这还是个佳人吗类比了。我给大家再接地气的类比一下贾母的话,就是我们现代的家长都很宠爱孩子,可是当孩子到了学校早恋逃学打架惹事儿,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能因为宠爱而放弃教育孩子了。由此可以看出,贾母的立场,是维护封建礼教大于亲情的。
  
   前八十回派读者一直诟病贾母的人设在后四十回里改变了,变成了狼外婆不知疼爱亲外孙女了,支持金玉姻缘了。这些读者,就忽略了或者是阅读理解能力太有限了,读不懂贾母掰谎记的立场。掰谎记的后半部分,就是贾母表明完反对自由恋爱的立场,马上又用小姐眼前有若干丫鬟嬷嬷,哪里有时间和空间单独跟心仪的男子独处啊?都是编书人脑洞大开而已,来替自己的亲外甥女黛玉遮掩,毕竟在这次聚会上,宝玉给众姐妹倒酒,其他人都遵守礼仪饮酒,唯独到了黛玉那里,她逞强撒娇让宝玉替她一口干了那杯酒,惹得凤姐用提醒宝玉别喝冷酒来暗示宝玉和黛玉要有分寸。
   贾母面对自己亲外甥女的在宴会上的不当行为,她讲掰谎记表明立场反对自由恋爱,又巧妙地替外孙女打了圆场,一个小姐身边有那么多人侍候是不会背地里有啥私情的,这回他们兄妹代替喝个酒光明正大的,能有啥问题,(凤姐们)何必小题大做呢?
   从掰谎记事件,可以看出,贾母虽然反对自由恋爱,但是是偏袒黛玉的。以贾母讲掰谎记的手段来看,她是很有能力处理事情的。
   这也就是黛玉听懂了贾母的话意,自己有了收敛。甚至在王夫人派人查抄大观园时,也懂得维护封建礼教,遵守家里规则,安静地接受抄检,没有生气或者表示不满。也因此,一直以为贾母是会在宝玉婚姻大事上,替自己争取的。所以,当怡红院枯海棠反季开花,李纨说主宝玉婚动了,她心里欢喜以为自己终于要熬出头了,要和宝玉鸳鸯双栖蝶双飞了。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42
发表于 2023-10-18 13:0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过路的鱼 于 2023-10-18 13:08 编辑
四条眉毛 发表于 2023-10-18 11:41
我也读过两遍红楼,不敢说懂,勉强算半个红迷吧。楼主以夏金桂隐喻黛玉之死,我是第一次见,但却是万万不敢 ...


欢迎老师来访。但是对于你的误解我该反驳还是要的。
一,我并不是以夏金桂隐喻黛玉之死。是说薛蟠和夏金桂的婚姻对宝黛爱情的影响。
这里薛蟠和金桂,也是姑表亲也是自幼在一块住过又是两个人自由恋爱。这三点和宝黛爱情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薛蟠比宝玉勇敢,回到家就把心思告诉了薛姨妈,薛姨妈同意了去提亲而宝玉懦弱没有迈出向父母坦露心声。
这时薛蟠婚后生活幸福,贾府的人不会说什么,薛蟠婚后家里闹得鸡犬不宁,书里也明确文字说贾府也是知道并跟着无奈的。贾母好说,偏袒亲外孙女,王夫人就不是这么看的了。在王夫人为主的人眼里,黛玉的小性子和说话毒舌,黛玉拿捏宝玉服帖的方法,和夏金桂类似一哭二闹。我们不能因为黛玉是主角就不承认她的这个性格特点。但是,至于其他方面,比如金桂的狠毒和后来又勾搭薛蝌等等,我没说黛玉也是这样的。
二,袭人站队问题。在大观园里,有金玉姻缘的传说和黛玉和宝玉实际上的情投意合,但是,宝玉的婚事在清虚观打醮时贾母就说过,宝玉不宜早婚贾政也是怕宝玉结婚早了耽搁功课连先纳妾都不同意的。那个时候,袭人算个什么东西,有她站队指手画脚宝玉的婚事资格?袭人被王夫人利用就是因她能说出怕宝玉和姑娘们生出不才之事的,来监视宝玉和其他姑娘私下关系的。宝钗背地里喜欢宝玉,明面上是淑女楷模的,要是在贾府的家长群里没有定下宝玉的婚事时,谁被认为是宝玉的情人是违反当时礼教的,也就是凤姐兴儿等说宝黛将来是一对儿就是在黑黛玉对黛玉不利的。
只能说,在平时宝钗和袭人关系比较近,因为宝钗觉得袭人的见识怕宝玉和其他姊妹发生不才之事,符合宝钗的利益和心思。晴雯那个傻白瞎没啥道道比较单纯,是真的违宝玉是从的,所以宝玉让她去送手帕。
三,我不知道老师是不是认真读过后四十回?读过了,就会知道在黛玉和宝钗外,贾政是给宝玉拟了一份亲事的,就是张员外家的女儿。巧姐生病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去看巧姐,在凤姐屋子里,贾母询问邢夫人,说听说你和张家有亲戚,他们家人怎么样啊?邢夫人没说自己亲戚家好话,贾母一听,立刻派人去通知贾政,要他回绝了那门亲事。然后,贾母就提出两点,宝玉的婚事在院子里找吧,知根知底,亲上加亲。
知根知底,亲上加亲,在园子里当时因抄捡大观园时宝钗已经搬出了大观园。那么符合这个条件的就是黛玉了。可是,就像晴雯被撵,贾母被架空了等晴雯死了后王夫人才撒谎回禀一样的,贾母又一次被架空了。当她说出这两个条件时,凤姐出来做媒,老太太这个还用找,现成的金玉姻缘啊,符合这两个条件又有吉谶啊。
当着王夫人邢夫人等面,凤姐提出了金玉姻缘,贾母再反驳就是和王家薛家公开撕脸了,她只能说,我倒是把她给忘了。就这样金玉良缘正式摆在了桌面上。和贾母需要薛家的财产毫无关系。再说薛家有钱还有薛蟠这个继承人到宝钗名下只是嫁妆。这个嫁妆也是宝钗体己不会充公给荣国府帐上使用的。你的因贾府缺钱说不成立的。
补充一句,我这个帖子是黛玉之死外因,并没有否定她在警幻仙姑处的剧本。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3-10-18 11: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也读过两遍红楼,不敢说懂,勉强算半个红迷吧。楼主以夏金桂隐喻黛玉之死,我是第一次见,但却是万万不敢苟同的。

首选,你拿夏泼~金桂比作黛玉,本身就是有点在侮辱林妹妹了。没错,黛玉是有点小心性,但她不会害人,出身书香门第的她,自幼受过高等教育,和夏金桂那种虽然同样外具花柳之姿,但内秉风雷之性的河东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再就是,你把花袭人站队的时间顺序没有厘清。袭人从一开始就站队宝姑娘了,并不是等到呆霸王娶了夏富豪之后才开始站队宝钗的,这一点,你可以从宝玉差晴雯送旧帕给黛玉就知道了。

你又说王夫人是因为重封建礼教才讨厌黛玉和宝玉在一起的,那么,私下献身打破封建礼教的是花袭人,王夫人计较了吗?她不但没责怪还委以重任涨了工资,这特么就是赤果果的双标啊!

还有就是,关于贾府选媳为什么不选黛玉,结合全文来看,红楼开篇提到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也就是宝黛的前世今生。神瑛下凡,绛珠相随,并说要以一生眼泪去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所以,绛珠还泪,本身就喻义着这是个悲剧故事,最后黛玉泪尽而亡,跟夏大富豪有毛的关系。

抛开开篇故事不谈,再说说入世后宝黛际遇,二人也是很难走到一起的,当然,这里还是不关夏大富豪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彼时的贾府,已经是日渐衰败,急需通过联姻权贵来缓解家族囧况。这时候,戴着金锁浑身冒着金光的宝姑娘出现在了贾府面前,按当时贾府大佬心态,这不妥妥的“良配”嘛,谁要反对金玉良缘我跟谁急!什么木石前盟,什么亲孙女外孙女的,你黛玉就是再亲,贾母就是再喜欢,在利益面前都要给我让个道儿。

当然,贾府兴旺发达的时候,可以不讲究这些,择婿嫁女的也看人品,当年贾敏下嫁林如海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但今时不同往日啊,那也只好委屈自家孙子孙女了,娶个宝钗又同时跟夏富豪攀上了亲,这买卖怎么计算都合适的,至于其他什么的礼教、性格都是扯淡!

宝黛爱情的悲剧,说白了就是时局必然。如果按开篇神话故事来说,黛玉就是来还债的,还完就走了;如果按现实规则来说,就是我踏马没钱了,需要找一个像薛家那样有钱的人做靠山。

嗯,成年人的世界,只有利益,没有爱情!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3-10-18 08: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8 08:39
我和醉老师一样是属于小说派的。
====================
这个叫小说派么?[/ba ...

红学分为索隐派,祖师爷蔡元培,考证派祖师爷胡适,小说派要在民国时代找个名人撑门面就鲁迅吧。
小说派又分前八十回派和120回全璧派。因此,不仅仅是赏析,各自为了主张自己的观点也就有了解读。
其实,索隐派是书读到一定程度的趣味性读书法。没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和格物致知的思维,你是进入不了那派的。所以,大多数读者只能是小说派。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3-10-18 08:39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18 08:26
我和醉老师一样是属于小说派的。只是在红楼版混,也不能不阅读索隐派和考证派的帖子。
记得醉老师说过听 ...

我和醉老师一样是属于小说派的。
====================
这个叫小说派么?


对的,把小说当做小说去赏析足矣,不过分解读。


比如金庸的武侠,好多人去“索隐”小说中的人物是现实中的谁谁谁。


八卦读书法。好无聊。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3-10-18 08: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8 08:31
其实我想说的是,公主如此学识文笔,不好好读书写字,掐架实在是浪费了。

暴殄天物啊

我也不想啊!可是,我本性是有仇必报,哪怕潜伏期多长也要还回去。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3-10-18 08:35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18 08:26
我和醉老师一样是属于小说派的。只是在红楼版混,也不能不阅读索隐派和考证派的帖子。
记得醉老师说过听 ...

坏倒不至于。但论坛上掐架,没有什么因果,只是出于性格和爱好。

我这么觉得。

你锋芒毕露,喜欢掐架。

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3-10-18 08:31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18 08:27
受宠若惊啊受宠若惊啊!嘻嘻~

其实我想说的是,公主如此学识文笔,不好好读书写字,掐架实在是浪费了。

暴殄天物啊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3-10-18 08: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7 21:00
公主学识,文笔都很好。

受宠若惊啊受宠若惊啊!嘻嘻~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3-10-18 08: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7 20:59
这段留着下次再品读。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有“全本阅读”任务,两本书,一部是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 ...

我和醉老师一样是属于小说派的。只是在红楼版混,也不能不阅读索隐派和考证派的帖子。
记得醉老师说过听别人说我很坏,其实我的坏也就是个直。比如,在天涯有个语文老师也是给学生推荐阅读任务,她就发帖子说她要她的学生们不读红楼梦后四十回读前八十回就行了。我就在解读这个系列帖子里直接用她名字做题目批评……这样下来,许多人是不能就我反驳的观点反驳的,只能往版务上扯说我很坏,而我也从不去解释和在意他们怎么说。我坏我高尚啊!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3-10-17 21:00 |只看该作者
公主学识,文笔都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3-10-17 20:59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17 20:43
这个我可以把107回的初稿发给醉老师过目。算是初步回答吧
沐天恩的背后—《红楼梦》107回解读

这段留着下次再品读。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有“全本阅读”任务,两本书,一部是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部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我读过不止三五遍了,出于教学需要,给学生讲一讲,我只看重人物故事,体会情感,欣赏语言文字,并不去做研究。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3-10-17 20:4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7 20:29
,俞平伯自己留有遗言说是,胡适俞平伯腰斩红楼梦有罪,高鄂程伟元保全红楼梦有功。此后,在2011年,有个 ...

这个我可以把107回的初稿发给醉老师过目。算是初步回答吧
沐天恩的背后—《红楼梦》107回解读

原回目: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解读106回文章发表之后,收到了关天版@男魔法师 网友的质疑:凤姐的屋子在贾母的后院的位置,荣国府抄家时,怎么可能抄了凤姐的屋子而没有去抄贾母的屋子,还能留下贾母的体己钱分给下辈?

我当时回答的不是很明白,借解读本回再跟男魔法师解释一下:荣国府很大,和宁国府一起占了半条街,说明荣国府和宁国府东西的长度很长,那么,按书里说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院落,贾赦院贾政院贾母院。这每个院落之间有很宽很长的距离和零散的小院落。以第三回黛玉进府时到了府里走了【一射之地】才停下来进了贾母屋子(这里的一射之地就是我们今天的150米到200之间)和黛玉到贾赦院子去拜访也是和邢夫人坐着【驯骡】拉的车去的为例,可以看出这些院落之间距离跟大。这也是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为什么没先去送给黛玉的原因之一,她走的路线是在王夫人院子里先送给了迎春探春惜春再往后走送给凤姐,因为这几个和王夫人一个院子,周瑞家的是为了自己少走路才把王夫人院子里的几位宫花送完了,出了王夫人院再去贾母院给黛玉送宫花。

那么,根据以上的前八十回文字,可以得出赵堂官带着人进了荣国府正门,要抄贾赦的家,因贾政没有分家也顺带把他的院子抄了,凤姐住在贾政院的后面,官兵一下子就过去抄了。贾母的后院和凤姐住处可以平行但是中间有很宽的距离至少不应该低于一射之地,有围墙有夹道这就给了一个缓冲时间,北静王也到了再次传达旨意只抄贾赦家产,所以就把贾母那院给保住了——从这来看,前八十回里的关于荣国府众人住处位置,和后四十回里抄家能留下贾母那份体己是前后一致的,是120回是全璧的又一个证明。

其实,从文本来看,就算贾母那院被抄了,只要不是贾赦贾珍的财产,只要不是像凤姐的银子那样和高利贷有关非法所得,皇上也是会归还的。就是荣国府的账面早就亏空,皇上归还了也无济于事,已经拿不出银子做日常开支和给贾赦贾琏贾珍做发配路上费用了。所以,贾母不得不把自己的体己分给了子孙。

那么,造成贾家荣宁二府被抄家导致如此狼狈不堪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前八十回读者探轶说是张华因记恨凤姐要他去告贾珍贾琏,然后又要暗杀他。这事儿被贾琏知道了,他又想起了尤二姐的死也是和凤姐有关,于是就联合张华来对付凤姐。凤姐的事犯了,导致贾家被抄家。我看了只想笑。贾琏好色心软,凤姐是他的发妻,就算她有啥缺点,她能敛财有能力,他是不会不明白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把凤姐的事告诉了王夫人等,凤姐不当家了对他是个损失。还有他也怕自己家的事被传出去一旦被人拿去举报给家族带来厄运。所以投鼠忌器,贾琏是不会为了尤二姐这么个过气的死人和凤姐公开反目的。还有一点,就是张华真的去告状,当初的监察院也会因此被牵连的,被指责官官相护,也就不会有人搭理张华的。相反,弄不好这些人为了名声还会反过来迫害张华。

倪二也是底层,他要扳倒贾家也得靠其他有势力的人出头。以倪二家的老婆女儿能又通过其他关系,把倪二从贾雨村手里捞出来看,倪家是有攀上达官贵人的路径的。当倪二心里对贾家有了怨气,他又掌握贾家人的内幕比如贾珍让张华退亲等,所以,李御史才能得到贾府的罪证向皇上举报的。

可是,就是让张华退亲这点事儿,哪个有权有势的人家没有过?比如前八十回里,李衙内看上了像金哥,就要守备之子退婚,可见这样的事在当时是很普遍的。就是贾政当江西粮道,不作为庸政懒政放任手下李十儿贪污,皇上也没有动怒,怎么会对贾家两个酒色之徒贾赦贾珍就突然的出手整治了呢?

这个在前八十回里都有付笔铺垫。贾珍继承了宁国公的爵位,贾赦继承了荣国公的爵位,他们的职位都是武职,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军队里师长旅长级别地方上的省公安厅厅长副厅长级别。这两个人就是官也不好好当,整天陪着小老婆喝酒做乐,皇上还真就不会收拾他们的。可是,贾珍给贾敬守孝期间不能外出,聚众dubo取乐,对外为了遮人耳目说成是要组织世家子弟习武骑射,连贾政也信以为真要宝玉贾环贾兰过去跟着学习骑射。贾琏也在前八十回里两次去过平安州给他父亲办事。

皇上最怕什么?就是江山不稳,有人图谋不轨犯上作乱!贾珍贾赦两个武官,一个在家组织人练武(哪怕是挂羊头),一个和外官勾结,这正是犯了皇上大忌啊!

就贾家那点破事逼张华退个亲,放个高利贷,和平安州节度使有联系,李御史们会不知道吗?只是碍于贾家是堂堂国公世家,贤德妃元春的娘家人,李御史们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弹劾。

不过,今非昔比,元春这个贵妃薨了,皇上收到许多贾姓宗族的人在外违法乱纪,又想到了贾珍贾赦犯下的大忌,心里肯定不痛快,李御史们这才见风使舵及时的向皇上举报贾珍贾赦的罪行。

这就是皇上为什么对贾政的庸政放任手下贪污可以无所谓,却要不放过贾珍贾赦——就是皇上的心思,怕这两个人手里有资金以他们地位和外部势力勾结,对他的江山社稷有影响。

再看,贾府搜出来的财产,并没有什么武器兵器,就是财产根据上回的抄家清单看,一个爷爷是国务院常委级别父亲是省长级别哥哥是省公安厅厅长或者师长级别,贾政自己是地市级别的家庭,抄出来的银子折合人民币才200多w,还不如我们现在一个落马的乡长村长资产多,皇上心里的顾虑也就没有了,对贾珍贾赦也就从轻发落了。

分析完了,贾家被抄家的原因,我们清楚了皇上已经削弱了贾家的势力了,他们家族对他的皇权也够不成威胁了,这时,皇上为了不给其他人造成鸟尽弓藏兔死狐悲用人往前不用人往后的印象,他势必会来一招怀柔策略,对外做做样子——朕是赏罚分明有情有义的明君。这就是沐天恩背后的真相。

可能又有读者会杠:皇上既然害怕贾家人造反,那么为什么还要贾政袭了爵位呢?这里,皇上一开始就布下了一个圈,书里第二回里明确写着【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这里贾政原来是要靠科举出仕的,但是并没有考上或者说并没有参加科举,说明贾政爱读书喜欢读书并不一定就是能读好书,他没有参加科举皇上就特批了一个名额给他,也就是贾政已经有过第一次沐天恩了。再看他第一次沐天恩当官的政绩和理家的能力,可以得出他是一个废材。

皇上慧眼如炬,他通过贾政做官的失败和他对皇上的惧怕,知道贾政能力不行胆子特小。这样平庸无为的人,正是皇上所需要的道具——用他来给自己赚个不忘恩负义仁德的美名——这就是贾政第二次沐天恩背后的真相。

所以,那些批判《红楼梦》后四十回,让贾政沐天恩是美化了封建制度残酷性的读者,他们忽略了皇上这个人设的利益需求,和他是为了自己的皇权稳定所采用的高超手段恩威并施表面是人背后是鬼等等——这些才是比直接让贾家一败涂地更让人细思极恐的写作和揭露人吃人人利用人的人性本恶。

(完)

2022-11-25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10-17 20:42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下文。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10-17 20:37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17 20:18
都单独写过,现在回头看那时写的太幼稚了。晴雯我给他贴的标签是傻白瞎,宝钗是符合大多数人选择配偶的标 ...

晴雯神似黛玉,两个人一样的结局,晴雯斗不过袭人,黛玉败给宝钗。都是失败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10-17 20:33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17 20:26
是的,脂砚斋是个冒牌货,并不是和作者同时代。我对红楼梦版本没有研究只是在红楼版九年耳闻目染知道一二 ...

啊?冒牌的啊?

我这就受害不浅了,我一直奉脂砚斋如神人,专门找过脂批本,一字一句地读脂批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10-17 20:29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17 19:50
红楼梦,在192几年前,没有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不是一个作者之说。清代到民初读红楼梦的研究者不是小说派的 ...

,俞平伯自己留有遗言说是,胡适俞平伯腰斩红楼梦有罪,高鄂程伟元保全红楼梦有功。此后,在2011年,有个铁岭会议,半遮半掩说是后四十回是无名氏作的,也不肯承认120回是全璧。这也是我写这个系列解读后四十回的原因。


=======================================================


哦哦。这样啊,因为只看到一篇,所以我以为你专门解读后四十回,是认为后四十回是续作呢。


我说了我没看出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有什么不同。


但以开篇第一回的情境来看,后四十回贾家又“中兴”又似乎并非作者初心,亦有篡改之嫌。


公主就说说,为什么作者又在结尾写了一个中兴的尾巴?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10-17 20: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7 20:22
时间线是1911年上海有正书局老板在申报上登广告整理有爱好红楼梦的读者为前八十回写批语,采用的每条价钱 ...

是的,脂砚斋是个冒牌货,并不是和作者同时代。我对红楼梦版本没有研究只是在红楼版九年耳闻目染知道一二。关于这方面一个是曲沐一个陈林,他们的著作里有证据。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10-17 20:22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17 19:50
红楼梦,在192几年前,没有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不是一个作者之说。清代到民初读红楼梦的研究者不是小说派的 ...

时间线是1911年上海有正书局老板在申报上登广告整理有爱好红楼梦的读者为前八十回写批语,采用的每条价钱不等。这也就是脂本批书人有好多人名的原因,其中笔名脂砚斋的人批语最多。就采用他的名叫脂本。
==============================================
脂砚斋?我没理解错的话,你是说脂砚斋是1911年参与批书的人之一?


脂砚斋应该是跟作者同时代的人吧,或朋友或亲人。脂批本应该是尚未公开发表的版本。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10-17 20: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7 20:14
如果让我选择宝钗和黛玉,我会选宝钗。

《红楼梦》的女人中,我最喜欢晴雯。 ...

都单独写过,现在回头看那时写的太幼稚了。晴雯我给他贴的标签是傻白瞎,宝钗是符合大多数人选择配偶的标准的,醉老师选的不错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10-17 20:14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17 19:20
感谢醉老师百忙之中屈尊降贵来读我的文字。我和醉老师读红楼梦的目的有点对立。醉老师大学时读还和同学们 ...

如果让我选择宝钗和黛玉,我会选宝钗。

《红楼梦》的女人中,我最喜欢晴雯。晴雯与袭人的明争暗斗,蛮有意思。公主写来一定妙。


只是晴雯死在前八十回,公主这个系列未必会提到。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10-17 19: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7 19:01
希望公主再发几篇,以飨读者。

这篇没有谈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不恰之处。据说后四十回有多处不 ...

醉老师,你要是有认为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可以单独提出来,我给你做个解答吧。帖子51篇再发怪累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10-17 19: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7 19:01
希望公主再发几篇,以飨读者。

这篇没有谈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不恰之处。据说后四十回有多处不 ...

我这个系列共51篇,主要就是针对反驳前八十回脂批和后四十回不对应的。然后才是新发现,比如本回的薛蟠夏金桂婚姻对宝黛爱情的影响,比如在鸳鸯之死里,反驳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比如,元春死时的年纪不符问题等。
天涯关了可惜了红楼版了,那里我每个帖子地下都有网友们的意见和我的回复,本打算整个写完了,再整理时针对这些意见进行修改,这一关只剩下我保留的主帖跟帖全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10-17 19: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7 10:16
接下来,公主重点解读为什么贾宝玉最终娶的是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
这倒是个老话题。


红楼梦,在192几年前,没有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不是一个作者之说。清代到民初读红楼梦的研究者不是小说派的解读就是索隐派。民初,蔡元培是索隐派的代表。胡适跟他辩论,攻击索隐派是笨老伯猜谜。他在26年左右说是从商人手里买了本乾隆年间手抄本带批语的前八十回回红楼梦。由此,发表了两个观点,一是曹雪芹是江南织造曹寅的孙子二是前八十回曹雪芹后四十回高鄂。也就是俗称的新红学。但是,蔡元培和胡适论战,胡适并没有占上风,这事就搞下了。
建国后,太祖喜欢红楼梦,用意识形态去读后四十回,说是后四十回没头反封建没有让贾家一败涂地是败笔。就采用了胡适的新红学做为红楼梦出版宣传,新红学成为主流红学。
期间有不少学者和红米,拿出证据证明胡适的那本书是作假的。时间线是1911年上海有正书局老板在申报上登广告整理有爱好红楼梦的读者为前八十回写批语,采用的每条价钱不等。这也就是脂本批书人有好多人名的原因,其中笔名脂砚斋的人批语最多。就采用他的名叫脂本。有正老板把这些批语一条一条粘贴在一本红楼梦上影印了几本。这事没在文化圈掀起浪花就放弃了。十五年后,胡适和蔡元培掐架,为了绊倒蔡元培,胡适就撒谎作假拿出了十五年前的有正版仿本说是古籍。这本做假的书后来被胡适带走了。而197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也就是原有正书局,在清理几十年库房存货时发现了当时有正书局老板的影印版脂批红楼梦从而证实了胡适作假。由于主流红学就是胡适的观点,国内的主流红学家都是新红学受益者,也就把这件事情给压下去了。直到俞平伯去世时,俞平伯自己留有遗言说是,胡适俞平伯腰斩红楼梦有罪,高鄂程伟元保全红楼梦有功。此后,在2011年,有个铁岭会议,半遮半掩说是后四十回是无名氏作的,也不肯承认120回是全璧。这也是我写这个系列解读后四十回的原因。
2021年,央视9播出的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官方首次承认了120回是全璧,不过关于曹雪芹是谁还是坚持了新红学胡适的观点是江南曹家。这也被广大红米所诟病,说是胡适的新红学要倒都倒不能只倒一半。我对谁是曹雪芹也没有能力辨别,主张他就是一个笔名符号,就像醉老师说的,不能没有作者,关键是关注书的内容就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10-17 19: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7 09:37
来辣来辣
今天只有下午的课,偷得浮生半日闲。


感谢醉老师百忙之中屈尊降贵来读我的文字。我和醉老师读红楼梦的目的有点对立。醉老师大学时读还和同学们讨论是真的要做学问。我读红楼梦是在天涯社区溜达,看到一个帖子《袭人直到离府时还是处女》。我那时虽然没有阅读过红楼梦,看过几集电视剧,小时候也听家里的父母讲过红楼梦故事。所以,宝玉和袭人那点破事还是知道的,这怎么到离府还是处女,我就点进去读了。读完了,主帖读跟帖,里面吵的厉害。我当时判断不出正方还是反方谁对谁错。就留言实话实说,只仅对楼主的敢于创新的观点表示欣赏。就是这么个挺空洞的回复,招来了反方网友的辱骂。而我不会骂人,要讲理又没读过红楼梦,没发回敬回去,这才找出家里的一本通行版《红楼梦》囫囵吞枣读了一遍。也没读出个啥名堂。
就胡乱写帖子在红楼版耍存在感玩。在这期间,没少得到红楼版那些网友们的指导。
要说读几遍,我还真没有三五遍。只是在网络平台上,读的帖子多,为了每个帖子的回复,单独读对应情节。所以,太祖也好还是你们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也好,读红楼梦没有网络平台这么便利放开的沟通交流是一大遗憾。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10-17 19:01 |只看该作者

希望公主再发几篇,以飨读者。

这篇没有谈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不恰之处。据说后四十回有多处不符合前八十回设定的地方,等着公主一一揭示。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10-17 15:07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7 10:16
接下来,公主重点解读为什么贾宝玉最终娶的是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
这倒是个老话题。

谢谢好意见。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10-17 10: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3-10-17 18:58 编辑

接下来,公主重点解读为什么贾宝玉最终娶的是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
这倒是个老话题。


整部《红楼梦》是托在一个神话故事上的,第一回说到,你倒此书从何而来?所谓“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一块补天剩下的石头”,而宝钗黛各有宿命定数。但他们之间的爱情纠葛,悲欢离合 ,还是让人一读三叹,掩卷伤心。看《红楼梦》没有流过泪的,要么没看懂,要么不能共情。


所以为什么林黛玉不能嫁给贾宝玉?

除了宿命以外,公主详细分解了原著的细节,揭示了许多因果,点明许多伏笔,从王夫人到贾政,最后是最关键的一家之主贾母。才有实现了的金玉良缘,而木石前盟终是一场梦。

很多细节,我当年是没注意到的,其中的因果,也没看出来,这次经公主点明,方才恍然大悟,所以深夜读公主这篇文字,经常会心一笑:原来如此。妹问我你笑啥呢?

不足为外人道也。

毛主席曾经说过,《红楼梦》不读三遍以上,就没有发言权。

公主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不知要读过多少遍红楼梦。但就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你没看个三遍五遍,你都看不懂。更何况要写评述。

而后四十回为续作,说实话,以我的水平和粗糙的读书态度,根本看不出来。都是听那些红学家说的。

当年也有人坚持认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是“完璧”,也有人认为高鹗只是整理,并没有续写。

甚至我听说,《红楼梦》到底是谁写的,还不确定。只不过《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水平,向全世界推出的时候,不能连作者都不知道吧?于是按照书中的提示,硬安了个“曹雪芹”,但曹雪芹何许人也?也是一个疑案。曹雪芹祖籍,一说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我就是辽阳人,所以知道这件事。
中国人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很强的,给上古传说中的“黄帝”都能安排出父母家系,给曹雪芹安排个族谱爹娘,不是难事。

但我对这些很忽略。我又不研究“红学”,爱谁写的谁写的吧。

还看过一两个版本的今人续书的后四十回,写贾宝玉和薛宝钗的苦难生活。

公主的文字,我就不过多解读 了。所谓“七宝楼台,碎拆不成片段”,推荐喜欢《红楼梦》的版友看一看,会有很多收获。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10-17 09: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3-10-17 18:56 编辑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16 14:43
@榆园书话
醉老师还没忙完中考呢?

来辣来辣
今天只有下午的课,偷得浮生半日闲。

论坛我是准备放弃了的。因为遍览六星,也没看到几个有价值的、值得耗费时间精力去认真读的帖子,更不用说那些口水战。

唯公主这篇解读《红楼梦》后四十回,对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看《红楼梦》,因为小时候家里无书可读,只有一本破旧不堪没头没尾的《红楼梦》,于是半懂不懂囫囵吞枣地翻看。倒是看了个大概其。

到了大学有《中国古代文学》课,老师要开《红楼梦》专题讲座,要求全体读《红楼梦》,于是掀起一场“红学”热。那一个学期,同学们争相阅读《红楼梦》以及红学专著,什么周汝昌,俞平伯,那时候是八十年代初,还有李希凡、蓝翎的,但看不到胡适、蔡元培的。我也就跟着再次读了读,晚上在寝室聆听同学关于红楼梦话题的辩论。

当然我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学了个稀里糊涂。我们班有同学能背诵《红楼梦》里的全部诗词。惊为天人。

所以对于《红楼梦》,不敢说懂,只能说看过。

公主这篇《红楼梦》后四十回解读,我还真的认真看了。斧正不敢,说说观感。

首先一个印象,是推陈出新。

文章中大部分观点,基本继承了前人的红学研究,但也有自己的观点和解读。

比如开篇谈到“薛蟠与夏金桂的婚姻”,对宝黛爱情结局的影响。让人耳目一新,而且推论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当然我也有四十年没有关注“红学”研究了,不知道之前有没有人提出这个观点,如果没有,公主此论当为首创。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10-16 14: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醉老师还没忙完中考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