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依水闲云 于 2023-10-20 21:25 编辑
豆汁一向是检验地道北京人的标准,有个段子说:走在大街上将一个人摁到在地灌上一碗豆汁,张口就骂街的一定是外地人,一抹嘴问一句“有焦圈吗”,这是北京人。
如今喝豆汁的少了,只有些北京老店还在售卖,买来尝尝的多半是好奇的外地人,以及已经不习惯这个味道的当地人。
很多饮食文化都会随着老一辈的离去,渐渐远去,新成长起来的人会受各国各地文化影响而接受多元化,也就失了早年间的原汁原味。
早年间那街头巷尾热气腾腾的场景,蹲坐在小板凳,趴在矮桌上喝着豆汁吃着焦圈,夹两口老板自制的小咸菜,赞一句比六必居地道烟火味。
我自小喜爱的是豆浆,那时的豆浆浓稠,倘若卖到最后,大桶底部还有绵绵的豆渣。趁着热,将浓白的豆浆倒进提前加了一勺白糖的碗里,师傅的手艺高超,会将勺高高抬起缓缓倒下,一勺恰好一碗。倒满后,白糖恰好融化,豆浆也不再烫嘴。喝上一口,豆香味扑鼻。
天津的浆子喜欢飞个鸡蛋,将鸡蛋打散放进碗里,滚烫的豆浆一浇,满碗的蛋花混在豆浆里,煞是好看。
我对豆浆的吃法却有自己读到的见解,需得在油条摊位前买一碗热腾腾的豆浆,倘若你也想如我这般享受美食,万不可去既卖油条又卖豆浆的摊位,而一定选择专卖豆浆的摊位,点一碗清豆浆,不必加糖,新炸得的油条撕开了,放进碗里,趁着油条没有泡软,还是酥脆的状态,咬一口,炸制品的香味混着豆子的汤汁,酥脆和润滑在口中晕染开来。
那对于我,简直是人间美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出门吃早点就变得奢侈,上班途中往往随意买份早点果腹,再也无法闲散着找一个地方坐下来,静静品尝城市早晨的味道。
也就无法品尝出天津引以为傲的锅巴菜的好处来。
锅巴菜是用煎饼果子的煎饼所制,切成长条,在碗里浇上芝麻酱以及其他调料,天津人吃得津津有味。深以为清晨失了锅巴菜,实在浪费了一天美好的意味。
我走过的城市不少,不挑食的我,经常会选择当地小吃,并不会满大街找些熟悉的菜品。包括早点,很少纠结于哪家的豆浆地道些,反而对于新奇的东西颇有好感。
譬如武汉的过早是吃热干面的,坐在老字号店内吃,实不如在街头小巷挤挤挨挨的店铺,那些不起眼的小店总能让你发现无限宝藏。
如今的我出门少了,人也懒散,终日喜欢宅在家里,不肯出门。无意中翻出之前旅游时带回胡辣汤来,细想下竟然忘了什么时候去过河南,根据购买批次不同,证明去过不止一次。
也许这正是我近来旅游少的原因,大概已经对旅游失了兴致,就连去过哪里都不记得了。但不影响我这颗发掘美食的心,自己想着法儿的琢磨起了胡辣汤的各式做法。
当年去河南旅游的情景既已忘记,在当地吃过的胡辣汤也忘了正宗的味道,这反而让我愿意更随心所欲的去改造它。
比如切些豆腐丝、绿叶菜碎、熟肉末,加入汤底熬制浓稠,飞上一个蛋花——碗中打入一个鸡蛋,在滚烫的锅中缓缓的转着圈倒,可以飞满一锅蛋花。出锅时淋了醋和香油,便可以享用了。
如果跟之前的喜好结合起来,甚至可以配上油条,竟吃出不亚于豆浆油条的美味来。
于是逐渐将胡辣汤替代了豆浆,让宅家的生活也变得美味起来。
写到此,我的胡辣汤已然冒起腾腾热气,双手捧着碗,温热的感觉从指尖传递到心间。窗外已是秋,阳光虽然热烈,却再也找不到夏日的灼烫,倒是手中的温度还停留在夏季。那暖热的感觉,让我重又走回夏季,再从夏季逐渐倒放,思绪蔓延着倒退着,逐渐退到那个蹲在小板凳、趴在矮桌前的小女孩,将手中的油条撕在豆浆中,脸上充盈着满足感。
那时四季交替,无论何种气候,腾腾的热气都在这个城市升起,笼罩出一片向荣的迹象,每个人的一天都在这碗早餐中看到希望。
又是全新的一天。
而我的今天,正捧在手心,这碗暖热的胡辣汤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