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趁某些人上不了论坛赶紧发个学术文 [打印本页]

作者: 不靠谱的酸菜鱼    时间: 2024-7-10 15:18
标题: 趁某些人上不了论坛赶紧发个学术文
史记和战国策上都提到了一个叫夏无且的人,就是用药囊砸荆轲的大夫。
战国策中说嬴政赏赐给夏无且好多好多金子,并且当众表扬说“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史记刺客列传中说“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意思就是说荆轲刺秦这事儿是夏无且和公孙弘、董仲舒一块儿玩的时候告诉他俩的,然后他俩又讲给了司马迁听,毕竟董仲舒是司马迁的老师。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推理:
1. 夏无且是有资格站在朝堂之上议政的,尤其是在营救秦王之后。
2. 夏无且在朝堂上看过李斯的谏逐客书,毕竟这事儿得在朝堂上讨论。
3. 夏无且既然能把荆轲刺秦的事儿告诉董仲舒,说不定也会把李斯的事儿说了,毕竟好奇害死猫,连北京出租车司机都爱关心国家大事儿更何况董仲舒呢。董老师在拿到文章后又在上课的时候教给了司马迁。
4.以上只是一个渠道,秦朝的官那么多,知道并且讨论这份奏折的人肯定不少。那些即将被驱逐的客卿们肯定会四处传播希望通过舆论来绑架朝廷,所以各种手抄本绝对不会少。如果司马迁的记载有问题,那么和他同时代的很多人都会指出来。
5.一个人的文风是很难改变的,除了女流氓天涯。啊哩就一下子认出我是3号天使,怎么藏都会露出尾巴。司马迁的史记爱憎分明,各种褒贬或明或暗所谓春秋笔法也。而李斯的谏逐客书旁征博引逻辑清晰推导有序却不掺杂一丁点个人情感,是就事论事的典范。这样的文字别说司马迁写不来,放眼整个秦汉无出其右,就算是拿到高考也是满分。


作者: 小炸毛    时间: 2024-7-10 15:24
目前来看只有段干末和不主流还爬不上来

你想找谁学术?

我看螃蟹都爬上来了呢,腿多还是有好处的
作者: 不靠谱的酸菜鱼    时间: 2024-7-10 15:29
小炸毛 发表于 2024-7-10 15:24
目前来看只有段干末和不主流还爬不上来

你想找谁学术?

哎~以后论坛上只能找啊哩抬杠了,论金不足惧也,翰林斗图我不怕他~

作者: 不靠谱的酸菜鱼    时间: 2024-7-10 15:31
今夜星光灿烂,又有一颗超新星要爆炸了...
作者: 婉兮    时间: 2024-7-10 15:42
啊哩哩啊,不知道啥时候能爬上来了。好像上来过一回。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4-7-10 18:06
对滴,司马迁所记录的李斯文,应该是李斯写的。这个我不和你犟。想要抬杠,放马过来,别放斑马啊。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4-7-10 18:08
哎,要加一句,内斗是练功,我只是当你陪练啊。啥时你去外斗得知会一声,我好去看热闹。
作者: 频飞    时间: 2024-7-11 16:32
问好酸菜鱼
作者: 婉兮    时间: 2024-7-11 18:50
夏无且是个御医,他救了秦始皇一命是荆苛刺秦的目击者。哎活摄相头,给司马迁看到了内幕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4-7-12 00:08
哇靠,写了一大段,不见了。凭刚才的记忆再写一遍吧。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4-7-12 00:19
又看了一遍,感觉酸菜鱼是认真的。那我也来探讨几句:

1.夏无且本来是没资格站在秦始皇身边的。但根据司马迁记载,那天为了接待荆轲,秦始皇用了最高的接待礼仪:设九宾。所谓设九宾,就是有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出席作陪的典礼。夏无且作为大夫,应该也在作陪之列。而夏无且能一掷出名,还是因为秦朝的制度:大臣们在朝堂之上不能携带兵器,卫兵没有召唤不得进入朝堂,否则就是死罪。所以,事情突然发生,周围没有有武器,即便有武器的也不敢靠前。秦始皇那时忙得逃命躲避,顾不上叫卫兵,夏无且的一掷也让他有喘息之机。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4-7-12 00:32
2.夏无且当时应该没看过李斯的《谏逐客书》,没那个资格。但秦朝有个奏议制度,这个制度延续下来了,一直到清朝。李斯的《谏逐客书》的”书“不是书信往来的书,而是给皇帝的奏折,秦朝制度里下级给上级的报告就叫“书”。而到大臣级别的“书”是会存档的。秦朝的档案管理是非常严格的,重要的档案都有正副本。所以秦朝的国家管理文件保存得相当完备。刘邦建立汉朝后,就花了很多工夫去搜集整理秦朝的档案。司马迁作为史官,是有机会接触到那些档案的,或者是副本,或者是抄件。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4-7-12 00:42
本帖最后由 啊哩哩啊 于 2024-7-12 02:15 编辑

3.夏无且生卒年月不详,但公孙季功的可以查到,生于公元前200年。荆轲刺秦发生在公元前227年,是在公孙季功出生前27年。如果那时夏无且30岁左右的话,那么他们之间相差约50-60岁。如果夏无且活到70多岁,那么他们是有可能产生交集。董仲舒生于公元前179年,和公孙季功差了21岁,和夏无且更差了80岁左右,不太可能与他们一同出游。所以,这个董生不该是董仲舒。
----------------------------------------------------------
刚才翻了一下《史记》,再核对一下资料,觉得有些地方还要说明一下,把逻辑线路要理清楚,以免误了酸菜鱼,出去打架吃亏。

公孙季功好像就在那篇里出现过,没有其他记述。据考证,公孙季功为公孙弘,在《平津侯主父列传》里有记载。依据是:《平津侯主父列传》里说:公孙弘,字季,后人怀疑是少了个“功”字,但确实没有确凿证据说公孙弘就是公孙季功。

其次,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与公孙弘也相差了55岁,司马迁20来岁时,公孙弘位居高位,不太可能与公孙弘对话。有考证说,史记《刺客列传》部分是司马迁的爸爸司马谈写的。如果这样解释就通了。荆轲那篇里的“余”,其实是司马谈。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4-7-12 01:00
4.司马迁作《史记》还是比较严谨的,他是翻阅了大量史料典籍,也有些是口口相传的轶闻。但对一些摘录进书的文本,还是有比较严格的审核的。对有些不靠谱的没有佐证的传说,他也不敢多说。但对于事件和人物的描述,还是加进了一些个人想象,采用了文学的手法,用意还是想让笔下事件和人物丰满,增加可读性。在现在看来是不够客观严谨,但在当时还是属于中规中矩的。其实这种情况在以前是普遍现象,像古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有类似的情况。
作者: 不靠谱的酸菜鱼    时间: 2024-7-12 06:09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4-7-12 01:00
4.司马迁作《史记》还是比较严谨的,他是翻阅了大量史料典籍,也有些是口口相传的轶闻。但对一些摘录进书的 ...

我抛出一块土疙瘩终于引来和氏璧~

作者: 不靠谱的酸菜鱼    时间: 2024-7-12 06:24
又看了一遍,十亩学问啊哩一人承包了九亩半...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4-7-13 11:32
不靠谱的酸菜鱼 发表于 2024-7-12 06:24
又看了一遍,十亩学问啊哩一人承包了九亩半...

果然学术贴,

作者: 秋分    时间: 2024-7-14 09:53
不靠谱的酸菜鱼 发表于 2024-7-12 06:09
我抛出一块土疙瘩终于引来和氏璧~

哈哈,看了你写的又看了大家的对话回复,我就笑~

作者: 秋分    时间: 2024-7-14 09:54
不靠谱的酸菜鱼 发表于 2024-7-12 06:09
我抛出一块土疙瘩终于引来和氏璧~

有人引经据典,是好事!

作者: 秋分    时间: 2024-7-14 09:55
我其实就得到一个结论,李斯好样的!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24-7-14 22:40
不靠谱的酸菜鱼 发表于 2024-7-12 06:24
又看了一遍,十亩学问啊哩一人承包了九亩半...

最后半亩是留给女流氓种吗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4-7-14 23:01
不靠谱的酸菜鱼 发表于 2024-7-12 06:24
又看了一遍,十亩学问啊哩一人承包了九亩半...

那是累死牛的节奏,会出人命的。果断拒绝。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4-7-16 13:13
爱听有学问人说话,这比骂架强上万万。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4-7-16 14:48
哇擦擦。

某人还没上来吗?
作者: 杀手    时间: 2024-7-17 06:50
婉兮 发表于 2024-7-10 15:42
啊哩哩啊,不知道啥时候能爬上来了。好像上来过一回。

@大志

阿里,这是在喊我旧ID吗
作者: 无为公子    时间: 2024-7-17 08:27
学术贴还带有艺术性,楼主怎么的也有几亩的学问
作者: 婉兮    时间: 2024-7-17 20:18
这酸菜鱼作出篇学术就失踪了呢?是不是怕了啊哩?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4-7-17 22:54
婉兮 发表于 2024-7-17 20:18
这酸菜鱼作出篇学术就失踪了呢?是不是怕了啊哩?

她才不怕我呢,不欺负我就算客气的了。这小丫头脑洞奇特,你得把她拉住。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