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余大寒 于 2024-8-10 15:50 编辑
最近读孙子兵法,感慨万千。开始有点小小的不安,后来有点释怀。因为要是别的国家都研究孙子兵法,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冲击。可是仔细一想,就算他们掌握了,也不可能有我们浸染得那么深。就算他们青出于蓝,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大家都是人,不是神,是人就必然会犯错误,就会有可乘之机。而且就像下棋的技法,大家都能掌握,但是下棋的人只要更能灵活运用,就不会输。不怕别的国家学习,就怕我们不能掌握得更深。
我读的是华杉讲孙子的版本。华杉采用了十一家注解,逐句的讲解其微言大义。读来十分精彩,尤其是曹操的注解和杜牧的注解,给我印象最深。曹操毕竟是搞这个的,所以权威性最高。杜牧则是以文采出名,注解下来,也一定价值。虽然通本只有十三章,六千余字,但是体系相当明晰,环环相扣,读下来,有淋漓尽致的快感。总体来说,还是翻译后的孙子兵法,更晓畅易懂。先了解其大意,再诵读其文言原文,可能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式。完全从文言入手,有些地方会难以理解。
何况兵法这种书,更应该把书本的实际意图搞清楚。一知半解很危险。靠误解打仗,只会一塌糊涂。所以,既要深刻理解原文,又要在学完之后,不执着于教条。基本的原则要掌握,但是完全靠原文打仗,就会犯错,因为战例是纷繁不同的。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能成功,而马谡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没有成功。这里面,有很多细微的操作导致不同结果。因为韩信运用的是以正合,以奇胜,看似是置之死地,其实两翼有奇兵,偷袭对方。马谡就完全把所有人困死在山上,一被断水,就被一锅端了。
当然,有些名句流传至今,值得玩味。比如李靖推崇的制人而不制于人。唐太宗推崇的避实击虚。以及最有名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多算多胜,少算少胜,况不算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者诡道也,等等。这些成语与熟句,已经化为营养,滋润了国人的内心。虽然孙子兵法现在已经属于全世界了,但是对孙子兵法演绎得最好的,还得是我们中国人。否则,危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