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举两项事实,直接反驳韩熙载的哭穷之辞:“熙载俸禄有常,且时有优渥之赐。”明确指出,韩熙载的月俸乃固定之资,且不时获得丰厚赏赐,言外之意,对其经济状况了如指掌,不容狡辩。
紧接着,后主以对比手法,直接点出双方观点之差异:“卿云厨中无隔日之粮,朕疑此言过其实矣?”你声称家中厨房日日空虚,朕却以为此言或有夸大。
由此可见,李煜非但非糊涂之人,反显其睿智与宽容。其后之举措,更彰显其宽宏大量:即刻“诏令有司豁免熙载逐月所欠之款,并赐内库绢百匹、绵千两,以供日常服饰之用。”此举不仅解决了韩熙载的经济困境,更以实物赏赐印证了“锡赉尚优”之言,实为又一次慷慨解囊。或许,后主亦深知韩熙载生活奢靡,然其处理方式却尽显智慧与仁心。
据马令《南唐书·韩熙载传》所载,韩熙载府中蓄养歌姬乐女四十余人,且不加约束,任由其自由出入,与宾客混杂。后主虽屡有提拔之意,终因其生活放纵、作风不端而作罢,仅授以右庶子之职,并外派任职。此举实乃对其品行之不满,而非才能之不认可。
韩熙载其实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他在南唐后期任户部侍郎时的一些举措,对当时的南唐经济起了相当的作用,他在开宝三年病卒,年六十九。李煜很遗憾没有用其为相,所以破格“赠熙载平章事,谥文靖,葬梅颐岗谢安墓侧”。唐中叶后,凡为宰相,必于本官外加“同平章事”衔,意谓共议政事。赠平章事衔,即是宰相了,又葬在东晋名相谢安墓侧,则说明李煜其实很是器重韩熙载这位经历了李昪、李璟、李煜三朝的元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