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4-11-22 01:59 编辑
【语言文字漂变漫谈13】各地方言土语——漂变的海洋 文:公理力
首版姐发帖聊她们那嘎达的方言土语,一个有趣的话题。
对公某而言,就更有意思,方言土语是送上门儿的语言文字漂变素材,且不是一般意义的丰富,堪称漂变的汪洋大海!
欲在这样一篇小文中尽述这一现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真正地挂一漏万了。
首版姐用“冒一天”考大伙儿,听闻释义方才醍醐灌顶,与“某一天”木啥区别。
重点是,刺激到公某沉睡的记忆,想起了山东土话中的“冒一筐”“冒一桶”“冒一丈”“冒一人高”……等说法。
只是此“冒”非彼“冒”,这里是大约、差不多、大概其、估摸着、约摸着的意思。
让山东仁儿理解“冒一天”,会以为是“差不多一天”的意思。
再细究一下,还有个用哪个字表述这类纯口语语境中方言土语问题。
还说这个“冒”,至少在山东土话中,用“毛”应该更贴切:“毛一筐”“毛一桶”“毛一丈”……
毕竟,从漂变源头着眼的话,“毛”字这类用法应该源于与“净重”、“净高”等相对应的“毛重”、“毛高”,这里的“毛”字就是大约、差不多之义。
再来说说首版姐考察版友语言能力的“夜个”。
碰巧,山东土话中也有,只是说成“夜勒”或“夜了”、“夜来”,也是意指昨天。
稍微讲究一下用字的话,“来”字读音过重,“夜了”容易误读为夜幕降临,而“勒”字除了读四声的重音,还可读轻声,据此,公某还是倾向于“夜勒”,无论您那嘎达读轻声还是重音,都不违和,并且在语义上也不易混淆。
也来“纠结”一番“夜个”和“夜勒” 的源头。
公某估摸着,都是从“今儿个、明儿个、昨儿个、后儿个”这几个儿化音特严重的方言中漂变而得。
已记不清东北仁儿说方言,儿化音是否重?北京方言的儿化现象是出了名儿的,爷们儿、哥们儿、姐们儿和皇城根儿、东来顺儿、馅儿饼一样,版权都属北京人儿。他们听到南方人把“去哪儿玩儿”说成“去哪玩”,那简直要出人命:“去哪玩(完)”确定不是要“玩儿完”?!
山东方言也有点复杂,同一个人说同一个字,有时完全无儿化,有时又儿化无商量到令人崩溃。如“人”字,有时说成“银”,有时说成“银儿”,这到不算啥。如“差不多”这种无需儿化的,也能丝滑地儿化为“差不多儿”,就有点难接住。
印象最深的是山东黄金之乡招远一带,如果说儿每个字儿都儿化儿涉嫌夸张儿,要求一句话中无一处儿化,估计人家没法张口都!
回到“夜个”和“夜勒” 这桩公案,公某以为,或许是这样一个漂变路子:
昨天、昨日——>昨儿个——> 夜儿个 ——>夜个、夜勒
最后,东北方言土语中,能找到不少山东话的痕迹。众所周知,这与清朝、民国时代,大批山东人闯关东那段历史有关。就不赘述了。
差不多儿了,收摊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