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什么是开悟?
查看: 538|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开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12-1 21:4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开悟”这一概念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中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其核心思想常常围绕着自我超越、对世界本质的觉察,以及超越日常生活中的表象,达成一种深刻的内在理解。尤其在佛教、道教等东方哲学体系中,开悟是修行和智慧的终极目标之一。本文将从佛教、道教及一般哲学的角度探讨“开悟”的意义、途径及其对人的影响。

### 一、开悟的概念

“开悟”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智力上的理解,而是一个深刻的心灵转化过程。它指的是一种超越了世俗和物质欲望的觉醒,是从有限的自我意识进入到更广阔的宇宙意识。开悟的人,不仅能够看透自己内心的困惑和痛苦,还能洞察到世界的无常与空性,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 二、佛教中的开悟

在佛教中,“开悟”通常被视为一种觉悟,它与“觉醒”一词密切相关。佛教认为,众生由于无明(即无知、迷茫),陷入了生死轮回的困境。开悟意味着消除无明,认识到一切现象的空性与无常,进而解脱出轮回的束缚。

佛教的经典《金刚经》中提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指的是从根本上抛弃对自我和万象的执着。开悟之后,修行者将能够超越自我中心的限制,看清万物的无常与空性,认识到一切存在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依赖于条件和因缘的组合。

从“空性”的角度来看,开悟的核心是理解“空”,即一切事物并非固有存在,而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正如佛陀所教导的“四谛”:苦、集、灭、道,开悟的过程就是对人生苦难的觉察,对苦因的认识,最终通过八正道的修行,达到“涅槃”的境界——一个超越生死、痛苦与执着的自由状态。

### 三、道教中的开悟

道教的“开悟”与佛教的开悟有所不同,尽管两者都强调心灵的觉醒,但道教更多地关注与自然宇宙的和谐与统一。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即宇宙的根本法则或力量。道教认为,人的本性与“道”是统一的,开悟的过程就是恢复与“道”的合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道教的经典《道德经》中,老子提到“无为而治”,他认为,人应顺应自然法则,不应强求、不应执着。开悟在道教中意味着去除人为的欲望和偏见,放下对权力、金钱和物质的追求,回归自然的本真状态。

与佛教的“空性”不同,道教的“道”是一个无形而深邃的力量,它超越了语言和理性。开悟的人能够无为而无不为,既不过度行动,也不因懒惰而止步,而是能够自然而然地行动,顺应万物的变化和宇宙的运行规律。

### 四、开悟的途径

开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在佛教和道教的修行中,开悟的路径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冥想与观照**:冥想是开悟的一个重要途径。无论是佛教中的禅修,还是道教中的内丹修炼,冥想都是帮助修行者摒弃杂念,深入内心,洞察自我本质的重要方法。通过冥想,修行者能够逐渐放下对外界的执着,转向内在的自我观照,进而突破无明,达到觉悟。

2. **学习经典与智慧的启迪**:在佛教中,经典的学习和师徒之间的指引至关重要。通过听闻佛法,修行者可以得到智慧的启迪,帮助其突破心中的困惑。在道教中,经典如《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等,是道家智慧的重要来源。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体悟,修行者能够理解“道”的深义,走向开悟。

3. **自我净化与修行**:开悟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自我修行来实现。这不仅仅是对行为的规范,还包括对内心的净化。通过戒律、行善、禅修、内丹炼养等手段,修行者能够逐步清除内心的贪嗔痴,消除自私与偏见,最终达到内心的清净与开悟。

4. **直接的经验与顿悟**:除了渐修的过程,佛教和道教中也有顿悟的传统。这种顿悟往往是某个瞬间的突然觉醒,是心灵对世界真相的直接领悟。在佛教中,这种经验可能会出现在冥想的某一瞬间,或者通过与禅师的对话激发;在道教中,也许是在与“道”合一的时刻突然得到启示。

### 五、开悟的意义与影响

开悟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境界,它对社会、家庭、甚至整个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开悟的人,心灵得到解脱,内心的贪欲、嫉妒、仇恨等情绪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慈悲、宽容与智慧。他们会更加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并尽力去做出有益于社会和自然的事。开悟者的行为往往带有一种宁静、深远的影响力,能够使周围的人也感受到安宁和启发。

更深层次地,开悟意味着超越了自我中心的局限,达到了与宇宙的合一。这种合一不仅仅是一种理智上的认识,更是感知和体验上的觉醒。开悟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静、清醒和慈悲的心态,面对世间一切变化时,始终保持内心的稳定和清明。

### 六、结语

开悟,是一种超越表象、深入事物本质的智慧,它不仅是哲学的追求,更是心灵的解放。在佛教和道教的修行体系中,开悟是终极的目标,是对宇宙和自我的深刻洞察。通过冥想、学习、修行和直接的顿悟,个体能够摆脱世俗的纷扰,获得内在的宁静与智慧。开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内心世界,也会通过行为和思想,影响周围的世界,带来更多的平和与智慧。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7
发表于 2024-12-2 23:03 |只看该作者
坐忘庄 发表于 2024-12-2 06:06
哈哈哈

一切种智。

基督教讲、全知全能,万能大神、上帝。---毁天灭地、大洪水、索多玛。

佛教,不是这样的。---开悟,可以是有限的、范围的。


开悟的感觉、状态,

现代时髦说法,叫做心流。
传统说法,就是、信手拈来、举重若轻。


当然,
标准的佛届开悟,是说,----能、知晓一切真相,当时当下。
---个人理解,起始,是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动心起念、贪嗔痴。---和知道物理学,如何制造原子弹,半点关系没有。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12-2 20: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4-12-2 20:33
说的好!终极智慧,善观缘起,如梦幻泡影。

换句话说:高维智慧,如梦幻泡影。佛说:如来者,诸法如幻,诸法如义。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12-2 20: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简池 发表于 2024-12-2 20:19
大概就是梦醒了



说的好!终极智慧,善观缘起,如梦幻泡影。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12-2 20: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4-12-2 20:09
没开悟的人,再精狡,也是二;是妄分别,不是智慧。

终极智慧,心性灵觉,慈悲使然。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12-2 20:19 |只看该作者
大概就是梦醒了


简池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12-2 20: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4-12-2 20:09
没开悟的人,再精狡,也是二;是妄分别,不是智慧。

这话,有人不爱听。那啥,人和人不一样,勉强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12-2 20: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4-12-2 20:03
开悟的人,会怎么看别人?问的好!这个别人,是指没开悟的人吧?没开悟的人,思维就是"二″,二元对立, ...

没开悟的人,再精狡,也是二;是妄分别,不是智慧。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12-2 20: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4-12-1 22:22
开悟的人会怎么看别人?别人都傻还是都精?

开悟的人,会怎么看别人?问的好!这个别人,是指没开悟的人吧?没开悟的人,思维就是"二″,二元对立,我执法执,自以为是。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12-2 19:4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高维智慧,终极智慧,自心使然,自心灵觉。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12-2 19: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4-12-2 19:30
楼主慈悲!终极智慧,悟了的,会心一笑。没悟的,不必免强。

没开悟的,弄不懂的,可以探讨,虚心就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12-2 19: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悟是心觉,言语道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12-2 19: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楼主慈悲!终极智慧,悟了的,会心一笑。没悟的,不必免强。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12-2 19:2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坐忘庄 发表于 2024-12-2 06:06
哈哈哈

一切种智。

开悟者,觉了宇宙终极智慧,所谓转识成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一切种智。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12-2 06: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投入 发表于 2024-12-1 23:24
开悟,就像是“到达罗马”。
---------------
赞!

哈哈哈

一切种智。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12-2 06: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西北 发表于 2024-12-1 22:25
开悟的人在看待他人时,通常会展现出与常人截然不同的视角与态度。开悟并不意味着脱离现实生活,而是通过 ...

哈哈哈 学习了

转识成智、成所作。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12-1 23: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投入 于 2024-12-1 23:31 编辑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12-1 23:09
开悟,就像是“到达罗马”。途径可以是万千条。
胡适讲的,大胆假设(罗马是这样子),小心求证(执着地一 ...

开悟,就像是“到达罗马”。
---------------
赞!

到达罗马前,肉身行进,取某一条道路。-----戒定慧。

到达罗马后,圣灵灌顶,知晓到达罗马的所有道路。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12-1 23: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投入 于 2024-12-1 23:32 编辑

开悟的人在看待他人时,通常会展现出与常人截然不同的视角与态度。
开悟并不意味着脱离现实生活,而是通过内心的觉醒与智慧,能够看到他人真实的本质,
---------------
此句,很赞!


后面的,一厢情愿。----比如,星云大师《佛陀传》,就写到,开悟者、骂人。

佛陀去世后,一派人,推佛陀的近侍阿难、做接班人。---大意。

阿难此时,还未开悟。--也就是佛陀去世前,并没有说、阿难开悟了。

而此时,许多妇女、依然要阿难给她们说法讲法。---阿难、也就满足大家心愿,说法讲法。

此时,隔壁某开悟者,---此时所有的开悟者,都是佛陀生前亲自认证才有效的,也是后来佛届说的开悟成佛。
嫌吵,
就大声开骂阿难,自己连开悟都没有,还给别人说法,不是耽误人因果报应业障的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2-1 23:09 |只看该作者
开悟,就像是“到达罗马”。途径可以是万千条。
胡适讲的,大胆假设(罗马是这样子),小心求证(执着地一点一点地接近罗马)。
也可以是这样一个过程:罗马,肯定不在东方;那我就别在东方费劲了;是法国那边还是意大利那边?摸索着前行,可能先到了马赛,一看不对,再找。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12-1 23:05 |只看该作者
西北 发表于 2024-12-1 22:25
开悟的人在看待他人时,通常会展现出与常人截然不同的视角与态度。开悟并不意味着脱离现实生活,而是通过 ...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12-1 22: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随喜!善说!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12-1 22: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4-12-1 22:22
开悟的人会怎么看别人?别人都傻还是都精?


一般都是想办法让别人开悟。

不是有句诗吗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12-1 22:25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4-12-1 22:22
开悟的人会怎么看别人?别人都傻还是都精?

开悟的人在看待他人时,通常会展现出与常人截然不同的视角与态度。开悟并不意味着脱离现实生活,而是通过内心的觉醒与智慧,能够看到他人真实的本质,并以慈悲与宽容的心态对待一切。这种看待他人的方式,深受其内在智慧、无执着和大悲心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一、以慈悲心对待他人

开悟的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拥有深厚的慈悲心。在佛教和道教中,慈悲是修行的核心。开悟的人理解到,所有众生都在轮回中苦苦挣扎,都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因而对他人充满同情和怜悯。这种慈悲并不是一种施舍的行为,而是源于对他人痛苦的真实感知,并且希望帮助他人解脱痛苦。

在与他人互动时,开悟的人不会轻易批评或指责他人,而是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动机。比如,别人可能表现出愤怒、嫉妒或焦虑,开悟者不会立即产生反感,而会体察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理解这些情绪是由无明和执着所引发的,因而对他人更加宽容。

### 二、不以评判和比较的眼光看待他人

开悟的人超越了对他人的评判和比较。他们不会再用自己固有的标准和偏见来衡量他人,也不再把他人的优缺点当作个人成就与失败的标尺。开悟者看待他人时,会看到对方的内在本质,而非表面上的行为和外在的条件。

在佛教中,“无我”是一种核心的教义。开悟者通过深刻的无我观,能够摆脱自我中心的局限,从而不再将他人视为与自己竞争或比较的对象。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和生命轨迹,大家都在各自的道路上走着。开悟者不会过度评判他人,不会因他人的不足而产生优越感,也不会因为他人的优点而产生嫉妒心理。对他们来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 三、看到他人的潜能与本质

开悟的人能够看到他人内在的潜能和本质,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外在行为或负面情绪。开悟者明白,每个人都有其智慧、善良与光明的一面,尽管这可能被外在的执着、无明或痛苦所遮蔽。因此,开悟者会以一种尊重和信任的眼光看待他人,看到他们本质的善良与智慧。

在与他人相处时,开悟者通常不会急于批评或指责,而是倾向于帮助他人发现自己的优点与潜力,激发他人内在的智慧与善良。这种眼光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人的自信心,也能营造出和谐、积极的互动氛围。

### 四、无执着地看待他人的行为与选择

开悟的人明白,世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无常变化的。他们不再执着于他人的行为和选择,也不会对他人的成功或失败产生过多的情感反应。开悟者理解到,他人的行为并非完全由自我意志控制,而是由多种因缘所影响。因此,他们不会轻易地指责他人,而是会尊重他人的选择,甚至能容忍他人犯错,因为他们知道,错误本身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这种无执着的态度使得开悟者在与他人相处时,显得更加宽容与包容。他们知道,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修行道路上,可能会遭遇不同的困境和挑战。无论他人做出怎样的决定,开悟者都不会因此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而是会接受并尊重他人的选择。

### 五、对他人的痛苦与困扰充满同情

开悟者深知,所有众生都在苦海中漂泊。无论是情感的痛苦、身体的病痛,还是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开悟者都会感同身受,并以深切的同情心去关怀他人。开悟者的同情心并非来源于怜悯,而是一种超越自我,体察他人苦难的深刻理解。

在佛教的传统中,菩萨的理想就是“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开悟者不仅自己摆脱了痛苦,还愿意帮助他人摆脱困境,愿意为他人祈福,甚至为他们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种行为不仅源于慈悲,更是开悟者内心的自然流露,他们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早日觉醒、解脱,走向自由与安宁。

### 六、宽容他人的错误与不完美

开悟的人通常会以一种宽容的心态看待他人的错误和不完美。因为他们深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道路上,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开悟者通过对“无常”与“因果”法则的理解,知道他人的过失和错误是因缘所致,并非偶然或恶意。错误和缺陷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经历。

这种宽容的态度,使得开悟者能够与他人建立更和谐、真诚的关系。他们不要求他人完美无缺,也不对他人产生批评或排斥的情绪,而是能够理解他人犯错的原因,给予他们改正和成长的空间。

### 七、对他人深深的尊重与平等心

开悟的人理解到,所有众生在本质上都是平等的,不论是身份、地位、财富,还是个人的优缺点。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开悟者不会因为他人的社会地位或外在表现而产生任何优越感,也不会因此轻视他人。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贫贱之人,开悟者都以平等心看待,不分高低贵贱。

这种平等心使得开悟者能够与所有人真诚相处,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在他们眼中,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都值得被尊重与关爱。

### 结语

开悟的人看待他人时,展现的是深刻的智慧、慈悲与宽容。他们放下了对他人行为的评判与执着,以平等与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无论他人是成功还是失败,快乐还是痛苦,开悟者都能够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帮助他人走向更高的觉醒与自由。开悟者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表面,而是洞察人性,看到每个人内在的潜力和善良。通过这种看待他人的方式,开悟者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也为周围的人带来了平和与启迪。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12-1 22:2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开悟的人会怎么看别人?别人都傻还是都精?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12-1 21:57 |只看该作者
语文学习也讲究“悟”。

语文跟数学有很大的不同。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为什么?语文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语文悟什么呢?语感。

高考语文四大板块,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全靠语感。

语感从哪里来?读写。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12-1 21:53 |只看该作者
请君入瓮 发表于 2024-12-1 21:49
简言之,开悟就是不执着。

开悟与执着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二者可以看作是心灵修行中对立的两个方面。开悟通常意味着超越了对自我和世界的执着,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解脱。而执着则是一个人固守某种观点、欲望或情感的状态,是心灵未曾觉醒的表现之一。理解二者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开悟的意义以及执着对心灵的束缚。

### 一、执着的定义与影响

“执着”一词,指的是对某种事物的强烈依附或固守。它不仅指对物质的贪欲,也可以是对人际关系、思想观念、情感经历等的过度依赖。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中,执着常常被视为导致痛苦和困扰的根源。

#### 1. **对自我执着**  
人类的痛苦往往来源于对“自我”的强烈执着。佛教的“无我”概念揭示了这一点,认为人们常常会把自我看作是一个独立、固定不变的实体,而这一认知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执着。事实上,所谓的“自我”只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组合而成的暂时性存在,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体。执着于自我,容易导致自私、孤立和与他人的冲突。

#### 2. **对欲望的执着**  
欲望是执着的另一种表现。人们总是期望获得更多的物质、权力、地位或情感满足,而这种欲望往往会导致无尽的追逐和痛苦。在佛教中,这种欲望被称为“贪”,它是困扰人们的根本原因之一。欲望本身并非不对,但如果无法放下执着,就会陷入生死轮回中的困扰。

#### 3. **对思想观念的执着**  
在道教中,“道”被看作是超越理性和语言的宇宙法则,而执着于固有的思想观念和语言表达,也常常让人无法感知到“道”的真实。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提倡顺应自然,而不是过度依赖理论和教条。这种过度的执着,导致了人类与自然法则的脱节,从而失去真正的智慧与自由。

### 二、开悟与执着的关系

开悟的核心之一就是放下执着,超越内心的固守与偏见,达到对万物的无所执着与洞察。这种放下并非消极的放弃,而是深刻的觉察和智慧的体现。开悟意味着超越了自我中心的局限,能够看到更广阔的真相。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开悟与执着的关系:

#### 1. **放下自我执着,获得自由**  
在佛教中,开悟意味着对“无我”的彻底理解。当修行者意识到“我”并非固有、不变的实体,而是由因缘条件构成的暂时存在时,便能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否定自我,而是超越了自我中心的狭隘,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人不再被狭隘的自我意识所束缚,而是能够与他人、与宇宙和谐相处。

#### 2. **放下对欲望的执着,达到解脱**  
欲望的执着是导致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佛教的“四圣谛”指出,痛苦(苦)是生活中的常态,而痛苦的根源是欲望和执着。开悟者能够看到欲望的本质,意识到欲望无法带来持久的满足,因此学会放下对物质和情感的执着。这种放下并非抑制欲望,而是认识到欲望的短暂性与无常,进而不再为其所困扰。

#### 3. **对世界的无执着,得到智慧**  
道教中讲求“无为”,强调顺应自然与道的法则。开悟者能够放下对固有思想和外部世界的执着,进而达到与宇宙的合一。道家的“无执”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指一种不带有个人私欲的行为方式。开悟者能够在不执着于自我利益的情况下,顺应天道,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无执的状态,他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流动与变化,洞察生命的本质。

#### 4. **放下对固定观念的执着,通向真实**  
开悟意味着对固定观念和教条的解构,能够从束缚中解脱出来。许多时候,人们的执着并非来自于物质的追求,而是来自于对某种思想或信仰的依赖。无论是对宗教、文化、政治观念的固守,还是对某种思想体系的过度依赖,都会让人陷入思维的死角。开悟者能够放下这些固守,看到事物的多样性与变化性,体验到超越语言和观念的真实。

### 三、如何放下执着,达到开悟?

1. **自我觉察**  
放下执着的第一步是自我觉察。当一个人开始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执着和偏见时,才能有机会去审视和改变这些执着。冥想、反思和自我观察是放下执着的有效途径。

2. **接纳无常与变化**  
执着于事物的固定性是痛苦的根源。学会接纳一切事物的无常与变化,是放下执着的关键。在佛教中,这一理念被称为“无常观”,即意识到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依缘而生、依缘而灭。接受无常的现实,能够帮助我们减少对事物的执着,培养一种更为平和的心态。

3. **培养慈悲与智慧**  
放下执着并非是冷漠或漠视,而是通过慈悲和智慧来看待一切。慈悲让我们不再执着于自己的利益,能够关心他人的痛苦与困境;智慧则让我们看透事物的本质,了解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4. **实践无为**  
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顺应自然、无所执着地行动。道教的“无为而治”强调在行动中不带有私欲和个人目的,心灵的自由来源于不被外界和内心欲望所束缚。

### 四、结语

开悟与执着的关系表明,只有放下执着,人才能真正获得自由与觉醒。执着让人陷入痛苦与迷茫,而开悟则是对这些执着的超越,是达到内心安宁与智慧的关键。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其他东方哲学体系,都强调通过修行、觉察和放下,去除内心的执着,达到与自我、他人以及宇宙的和谐与统一。开悟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但它通过对执着的放下,能够为修行者带来深刻的内在变革,最终实现心灵的解放与自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12-1 21:49 |只看该作者
简言之,开悟就是不执着。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