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起始之句“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仿佛将我带回了那温馨的家庭时光。每当我看到硕大的莲子,就如同看到了母亲曾经慈爱地为我们分食莲子的场景,那份深深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品尝莲子时,我总是先拿起那沉甸甸的莲房,即莲蓬。每一莲蓬内都藏有许多莲子,它们紧紧相依,共同占据这一方小天地,而莲子的尖端则俏皮地探出莲房之外。此情此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家中的兄弟,我们如同这些莲子一般,虽然各自独立,但内心深处却紧密相连,和睦共处。《诗经·小雅·无羊》中有言:“尔羊来思,其角濈濈。”那羊群中羊角相互依偎的画面,与眼前莲房内的莲子何其相似,都展现了一种和谐共处的景象。这种景象让我更加怀念与兄弟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仔细观察莲子,我发现其中还隐藏着一个小小的莲心,它的形状弯曲,宛如一个孩童的小手。这个小手般的莲心让我回想起了家中的孩子们,他们天真无邪,每当我回家时,他们总是热情地迎上前来,伸出小手索要梨枣。这些温馨的画面,都是我从眼前的莲房、莲子、莲心中勾起的对母亲、兄弟和众小儿的深切怀念。
接下来从诗人自身的体会上说。“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甘餐恐腊毒,素食则怀惭。”承接上句,就莲心说,莲心正是苦的,吃苦的东西不可能感到甜。“甘餐恐腊毒”,吃甜的怕有极毒。《国语·周语下》:“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意思是,官位高的,实在很快会倒下来,味道厚的,实在有极毒。这里是就他自己的经历来说,吃甜的怕有毒,如同做大官拿重禄,贪图享受,害了自己。“素食则怀惭”,做官不办事吃白食,便感到惭愧。《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即白吃,白吃是可耻的。黄庭坚做知县,既不是高官,不拿重禄,又不白吃饭。在这里也表示了他的志节。
随后,诗人从另一个角度展开思考:“莲生于泥中,不与泥同调。”他赞美了莲花虽生于淤泥之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不受污染。这正如品德高尚的人,能在世俗的浊流中保持自己的操守。他引用了《史记·屈原传》中对屈原的赞美:“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进一步强调了莲花与屈原般高洁品质的相似性。最后,他感叹:“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意指虽然吃莲的人很多,但真正懂得其中滋味的却寥寥无几。
最后跟开头的“念母慈”呼应,想到“吾家双井塘”,双井在分宁县(今江西修水),那里有池塘。“十里秋风香”,池塘里荷花盛开,在初秋时香闻十里。这里又跟开头的“兄弟思”相应,“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制芙蓉裳,比喻保持高洁的情操。这里借用屈原的话,上文的“不与泥同调”也含有赞美屈原一尘不染的意思在内。
这首诗构思很新,写出了前人未写过的食莲知味。他从食莲子的分甘“念母慈”,从莲房的共房多莲子想到“兄弟思”,从莲子心的“拳如小儿手”而“念众雏”,这是因食莲而起的对家人的怀念。再从莲心苦引出食甘,比喻做官拿重禄的有害、素餐的怀惭,这是他入仕经历的有感之言。再从莲生淤泥而不染而产生新的感受。
全诗处处从“食莲”生发,由思念母亲、兄弟、子女扩展到立身处世.不贪图高位美食,有惭于尸位素餐,而以渴望与兄弟一同归隐收柬。首尾照应,章法严密,构思新颖,语言质朴。而对宦海风波的恐惧,对做官而不能行其志的感慨,对贪图高位美食、同流合污、尸位素餐者的厌恶.都见于言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