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会成为今年高招热门吗
北京首所市属职业本科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近日成立。从2019年国家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至今,我国已有60所职业本科高校。那么,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高职专科的区别在哪儿?会开设什么专业?怎样培养学生?考生又该如何报考呢?
问题1 什么是职业本科教育?
培养联结研发与生产的高技能人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浩
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对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本科教育应时而生。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截至2025年3月,获教育部正式批准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达60所,其中民办院校23所,公办院校37所。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学历“天花板”被打破。
职业本科教育明确以“培养联结研发环节与生产环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这一定位与普通本科院校形成了显著差异。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其课程体系围绕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构建,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职业本科则注重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跨领域协作能力,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横向整合。职业本科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60%,着重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场景中的技术决策能力。职业本科出现以后,一部分偏向应用的普通本科面临重新定位的问题。
高职教育主要聚焦于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的精细化技能培养,其核心目标在于使受教育者能够熟练且高效地完成单一岗位所要求的具体工作任务,着重强调对岗位操作流程的精准掌握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大幅提升。而职业本科教育涉及多方面复杂技术难题,需要学生具备系统分析问题、深入探究问题本质,并最终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涵盖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能力、敏锐的创新思维以及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突出技术技能的复合性。
职业本科教育将校企合作推向战略协同的新高度。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指引下,职业本科院校坚持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在强化共建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等产教融合模式的同时,更加注重深度嵌入区域产业链、价值链,技术研发从“单点合作”升级为“联合攻关”,校企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型为“前瞻引领”,主动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
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等要求,职业本科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又要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积极深入企业和生产服务一线进行过岗位实践,能够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这与普通本科院校强调学术论文发表的评价体系形成反差,确保教学内容始终紧贴产业前沿。
职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呈现“技术中坚”特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以职业为逻辑起点,直接从具体的实践场景出发,基于实践场域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复合能力培养和复杂操作技能训练及技术改进。这种定位强调学生在生产一线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输送能够解决复杂技术问题并推动产业升级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在学历晋升通道上,职业本科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教育部明确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在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等效力。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职业本科教育正在重塑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生态。这种教育形态的创新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符合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