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致力于朝鲜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并行推进半岛和平机制建设和半岛无核化进程,均衡解决各方合理关切。积极斡旋缅北和平,支持缅甸政治和解和转型进程。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积极开展国际协调,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始终把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推动伊核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
始终以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坚持不懈为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治理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技术支持。
支持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倡导区域反恐合作。坚定支持打击跨国犯罪,发起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机制,与澳大利亚、柬埔寨、越南等国开展缉毒执法合作,开展中泰缅老四国警方合作打击赌诈集团专项联合行动。中国是全球第一个正式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的国家。
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尽责。截至2024年底,中国累计向7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余人次,造福患者3亿人次。面对新冠疫情,中国毫无保留地分享抗疫经验,全力帮助国际社会抗疫。
积极推动完善全球粮食和能源安全治理体系,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推动通过《金砖国家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的声明》。
——推动新兴领域安全合作
倡导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积极拓展与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中亚五国、非洲国家的网络安全合作。
主张达成反映各方意愿、尊重各方利益的全球数字治理规则,积极参与联合国《全球数字契约》,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和《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
坚持开放而不筑墙、互通而不脱钩、平等而不歧视,打造开放、包容、普惠、非歧视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提出以人为本、智能向善、普惠包容等治理理念,推动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成立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之友小组。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主动优化调整无人机出口管制政策,并禁止所有民用无人机出口用于军事目的。
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坚决反对太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积极参与联合国外空安全治理。第77届、78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高票通过中国、俄罗斯等国共提的“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和“防止外空军备竞赛的进一步切实措施”决议。
在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建设性参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和《国际海底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规章》制订;开展南、北极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国际合作。
六、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积极应对风险挑战,服务保障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主动适应世界之变、完善全球安全治理的客观需要。
进入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开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通过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出台以国家安全法为统领的一系列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初步形成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出台一系列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初步形成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加强风险防范、应急处置,全领域覆盖、多层级运转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初具雏形;调整国家安全力量布局,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建立起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四梁八柱,为下一步攻坚克难、不断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维护国家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明确目标。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到2035年,全面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筑牢安全屏障。
——完善布局。从国家安全体系、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社会治理体系、涉外国家安全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统一布局,贯通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内和国际、顶层和基层、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实现国家安全全覆盖。
——突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体系化和机制化为主线,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一)健全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体系
国家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着力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系统集成、联动高效,形成体系性合力和战斗力。
国家安全体系架构图
国家安全体系架构图
完善国家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健全国家安全危机管控机制、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等。
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健全国家安全党内法规体系,打通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的痛点堵点。
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动态完善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更好发挥战略宏观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完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评估,加大政策贯彻执行力度。
完善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大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风险排查调查统计等基础性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政策支撑保障,推动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各环节有效衔接,提升监测预警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完善综合性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二)锻造实战实用的国家安全能力
国家安全能力是国家合理配置战略资源,以保障相对处于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围绕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
加强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夯实基础保障。贯彻落实能源供给多元化战略,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和供给保障能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国家安全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选拔。
筑牢军事国防屏障。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力量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深化跨军地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推进科技赋能。针对国家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以新型举国体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强新技术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推进国家安全新域新质能力建设。
强化国际运筹。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促进大国关系总体稳定、均衡发展,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加强“全球南方”国家之间团结协作,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
提升宣教质效。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提升国家安全研究水平,加强国家安全人才培养。构建新时代国家安全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做精做深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外宣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