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中,王安石留下“今夜扁舟来决汝,死生从此各西东”的悲凉之句,女儿先他而去。白居易“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这同样是失子之痛。1976年3月24日,叶嘉莹的长女言言与婿永廷以车祸同时罹难,她悲痛万分,写了10首哭女诗,如《一九七六年三月廿四日长女言言与婿永廷以车祸同时罹难,日日哭之陆续成诗十首之三》“哭母髫年满战尘,哭爷剩作转蓬身。谁知百劫余生日,更哭明珠掌上珍”,字字含泪,句句断肠,道尽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尽哀伤。1997年3月,杨绛的女儿钱瑗因病去世,杨绛在86岁高龄时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我的家乡长阳磨市文化名人毛正寿同志(1929-2025年6月19日)去世不足一月,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好干部、地方文化名人,将被历史和人民牢记!毛正寿1929年11月9日出生于长阳贺家坪镇鱼泉溪村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1949年7月毕业于湖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是年8一10月参加支前;11月入宜昌分区革命干部学校学习。1950年五月调宜昌邓村剿匪;7月调长阳,历任县工商科科员,民政科人事统计,法院书记员,资丘区、平洛区、磨市区(镇)秘书,民政助理,宣传干事,党办主任,正科级党校校长等职。1990年3月于磨市镇政府退休。在职期间,先后被市、县组织部、行署司法局、县委办、党史办聘任为“党课辅导员”、“乡镇法律工作者”、“特约政策研究员”、“党史研究员”。1950年6月,带领部队清剿了盘踞在邓村红土垱的土匪;1951年11月,带领民兵在马鞍山活捉惯匪田子龙。1955年1968年,两次发起组织修建七十七烈士纪念碑;1988年--1995年办红了全省表彰的磨市党校。1958年1962年,调任《宜昌日报》、《湖北日报》记者,先后被要回“借”到县委办工作近三年。2010年发起组建长阳三国古战场考察研究会,长阳书画磨市分会。主要编著:《磨市镇四十年》《长阳风情》《我与文革》《南山书画集》等十余部。其中《长阳土改史话》填补了土改史编写空白;《夷陵大战主战场考察论文集》等填补了长阳三国历史空白;《黄学儒的故事》获“彭秋潭文学奖”。毛正寿次子毛保华2009年意外去世,当时的他是一名前程远大的行政工作者,工作尽心尽责,广受好评,他是父母和家人的骄傲。2009年6月29日,毛保华因公务活动坐车经过天柱山时,被一块滚落的巨石塌中,风华正茂中戛然告别人间。深受打击的毛公,为儿子的后事奔波,打官司,为儿子洗清了一些冤枉,赢得了应得的荣誉与待遇。后来他把对儿子的爱装入一本书中,那就是毛公用血泪写成的《悼亡儿》。这是一本读着读着就会落泪的书,饱含着一位80多岁的父亲在失去儿子后的痛苦与思念之情,亦是一本最深情的父爱读本。毛公用文字纪录传承了儿子的人生,也用文字慰藉自己的伤痛,这如同元辰先生整理爱子的文学作品,一生与文学作伴,为文学群体提灯守夜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