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拿清朝来对比的话,对前朝君臣的态度,宋初帝王简直可以说是温情脉脉了,除了太宗对南唐后主的态度算是个抹不去的污点之外,太祖真宗对前朝的宽厚之外,宋仁宗的态度可以说不仅是宽厚,而且是深情呵护了。 也许是大局已定,不须提防,也许只是宋仁宗的“仁”发作,纵观历史,从未有哪一朝对前朝的君臣不仅关心,而且关心的无微不至,关心到国家政策的高度。哪怕是北洋政府对前清的保护关照也是远远不及的。 对最需要防范的前朝——后周,也许是愧疚下的补偿,也应该是后周最后一位帝王年幼,确实没有提防的必要,于是太祖不仅例行的封赏圈养,而且在后周恭帝柴宗训去世后,辍朝十日,表示哀悼。 宋仁宗即位时,宋朝已经建立六十二年,应该是没有什么忌惮前朝,或者靠优待前朝君臣以显朝廷大度的必要,但是在这方面做的却更加细致周全。 明道二年,朝廷不仅对后周君主,对五代十国其他政权的君主也发布了优待性的政策,命地方官员查访登记柴宗训(后周)、孟昶(后蜀)、李煜(南唐)的后代子孙,这种登记不是简单的查找记录一下,按照《宋史》的记载,是“登录”,意思是登记在册,并且录取入编,获得做官的资历。此时,那些朝代政权已经覆亡半个多世纪,应该确实没有什么安定前朝遗民人心彰显本朝大度的必要了,究其原因,应该还是要落在这个“仁”的庙号上来了。 至和元年,朝廷再次宣布,登录前朝君主后裔为官,并且,后代子孙犯罪者,如果判刑在流放等级以下者,可以用钱赎罪。 嘉祐四年,仁宗封后周世宗八世孙柴永为崇义公,这是首任崇义公,世袭罔替,这种封赏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这一世袭一直持续到了南宋灭亡。 不是对君主后代,仁宗对前朝大臣也一样优待,你能想象,厚待前朝如民国政府,能把范文程、纪晓岚、林则徐的后人直接找出来享受高官待遇吗? 但是,宋仁宗做到了。 天圣八年,朝廷规定五代时曾在各朝任职三品以上的官员,其后代子孙只要保存了当时的做官的告身凭证,就可享受对应的宋朝职务的待遇。 不仅对五代这个距离宋朝比较近的时期的君臣后人优待,对再往前的唐朝官员后代也是关怀备至,仁宗朝,多次诏令登录唐朝一些名臣如房玄龄、张九龄等人的后代,使其进入公务员队伍,直接获取做官资格。 要是再扯远点,大家耳熟能详的孔圣人后代衍圣公这个称号就是仁宗封赠,并且一直延续到清朝的。 官员身份含金量之高,让宋仁宗一下子拔到了天花板,读书吧,做官吧,不仅可以生前 显贵,哪怕国家灭亡了,后代子孙依然可以享受到跨越朝代的荫庇。 只是,不知道这种对前朝君臣后代温情的呵护,这种对“仁”的装饰,是多少缗钱在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