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第一首写诗人面对韦曲春景,触动归隐之情。首联用俗语,说“花无赖”正见其有趣;说“恼杀人”正见诗人喜爱春光,反言以志胜,豪纵跌宕。颔联补足首联之意,韦曲的春色很好,这正是及时赏玩春光的时候,可是诗人的头发白了,青春已经消逝,不再有少年的游兴,所以对着春光有无可奈何的感慨。“白发好禁春”,仍然是用反话来透露正意,是说衰老的人不好当着这春光而尽情领略,可见“花无赖”“恼杀人”都是从感叹自己衰老的角度说的。颈联即寻幽兴,却完全是贬斥的口吻,说石角钩破衣裳,藤枝新刺眼睛。其实,诗人到处游览,饱领美景,新绿柔条令人眼目一新;走得匆忙,才致“石角钩衣破”。因而这些贬语,正是极度喜爱的反语,是愈痛而愈快之情。尾联故作问语,说什么时候才能占据丛竹,头戴乌巾,抒发了绝尘归隐的情怀。
第二首承接第一首而来,前半写景,后半抒情,亦别是一格。首联以野寺垂杨,春畦乱水,领韦曲胜景,即有羡慕村居幽事之意。颔联以美花映竹承胜景,而明言好鸟不归山,小鸟犹知恋幽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颈联露出本旨,说城郭内尽是风尘,风尘中百般戕贼。杜甫在长安困居多年,所以有这样的感慨。由于郊游,得自然之趣,更增添了对城郭的厌恶。尾联反点作结,暗示出公子无忧无虑,尽情游乐,而诗人和其他陪游的人都不可能有那样高的兴致。诗人仕途坎坷,既欲激流勇退,又不忍拂衣而去,还要为生活奔走。诗中就表现了这种矛盾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