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榕树下 转贴:暗处的女性(评小说《三生》之六)
查看: 12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暗处的女性(评小说《三生》之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8-18 18:0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暗处的女性
——评长篇小说《三生》
刘青林
  
  之所以命名《暗处的女性》,是因为女性虽是《三生》的主角,却很少是历史的主角。煌煌五千年,她们往往被有意无意隐藏在暗处,在史家如椽大笔不加关注的角落,用炽热的生命写下自己寂寞的乐章。即使有时被书写,也往往被物化、妖魔化,也因此,《三生》的作者为女性立传,为她们扬名,是有一种用客观矫正偏见,代数千年来过于强势的男性视角“还债”的效果在的。
  《三生》的故事跨越百年,是一个关于家族、爱、牺牲的女性/奉献寓言。小说分为三个主章、三次过场。过场是厨下、院中、坡上,行文行云流水,起落无迹,串连之余,还有调节叙事节奏,让读者缓一口气,再开启后文的妙用。主章是此生、彼生、他生。从当代生活向前代追述,一直到晚清。按一般的思路,我应该和于青桦、常路一样,从当下梳理到从前,但我不想循规蹈矩,偏要从最遥远的《他生》讲起,毕竟时间是顺流而下的,我这种“逆评”反而是真正的顺叙。
  他生
  读《他生》,有时有读武侠的错觉。从唐代传奇《虬髯客》里的李靖、红拂女到明代小说《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林冲以及清代小说《三侠五义》里的白玉堂、展昭,侠客的形象一直在变,不变的是急公好义、锄强扶弱。直到以金庸为首的新武侠小说出现,侠客的境界才变得深广起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让这一类型的小说走向了厚重。我可以肯定,作者受金庸先生的影响颇深,写人、用词、构造危机场面,处处感到这种继承,但他并没有完全照着金庸的笔法来,而是找到了另一条阐释侠义精神的路径。
  这个突破口就是颜明玉。颜明玉生在一个以江上救生为毕生追求的家庭,救生的标志便是红船。红船是“他生”里的重要意象。在工业化还未曾改变农耕社会的时代,江河湖海的力量让人畏惧。我们总是听闻黄河母亲的喜怒无常,却时常忘记长江母亲的暗流涌动。往来穿行之间,一遇水灾,救生红船便成了他们求生的希望。颜明玉本来对父亲的义举全心赞成,直到蒋雨轩的父亲遇难,两家隔阂陡生,断亲断交。这打碎了颜明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颜明玉是飒爽的,有自己的秉性和手段,她甚至还会武艺,她直直地冲向了灵堂,期望蒋雨轩能回心转意,但显然她失败了。即使我明白不是你的错,但我总不免会想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亲?如果是我落水,你是否也会为了不相识的人,放弃救我?这是蒋雨轩的“灵魂之问”。
  颜明玉黯然离开蒋家,灰心到一度想放弃这吃力不讨好的事业。还好,她走出阴影,联络同好,重振了救生会的荣光。古典的男性侠客以刀剑为武器,用武功救危扶难;颜明玉以红船为支点,以一生对抗浪滔。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鉴湖女侠秋瑾的诗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谁能说这不是侠骨飘香呢?侠客精神在这里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得到了扩展,而处于光圈中的,是不让须眉的红妆。
  顺带我也想说说任中堂。《三生》前两个篇章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他生》不同,任中堂老谋深算,心狠手辣,是毋庸置疑的反派。但这个人又不是标签化的。对于颜明玉他不乏爱惜,对于满清他自有一分古怪的忠诚。他本不想杀颜明玉,但水生身分暴露,颜明玉与水生偏又相互爱恋,让他恶念膨胀。他先毒杀了颜皓初,又试图除掉颜明玉、水生,并策划了一个阴谋,欲让蒋、颜两家就此败落。没想到,更早败落的是大清的国运。任中堂就此失去了一切奋斗的目标,甚至发现所谓的仇恨本身也是虚无的。长江成了他唯一的归宿。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1912年皇朝的美梦就此消散,新的曙光开始展现。任中堂(以及小型反派颜寿)的下场告诉我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成于义理,败于私欲。他和颜明玉的对比,判若云泥。
  彼生
  《彼生》的故事发生在民国。照理说,民国相对于封建王朝会开明些,可完节堂里的故事却更加闭锁。自南宋始,贞节被理学所过度推崇。在国土沦陷之时,寡廉鲜耻之辈不思收复故土,却在关注女子名节上倾注了太多的热情。明清之际,中国越发内缩、闭塞,女性的处境更令人窒息。民国女子遇到的束缚,比之前代,不遑多让。
  杨淑娴娘家还有父亲健在,但照样被送进完节堂。作者的笔触是沉痛的,也饱蘸着对女性的同情。
  完节堂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在这里爬墙草成为这个故事的重要意象。1937年注定不是太平岁月,完节堂怎么可能在时代的浪潮下独善其身?《彼生》的前半部分,杨淑娴代表的进步势力与陈二嫂代表的顽固残留彼此斗争,但伤兵的出现提醒着读者,这是个动荡不安的年月,连在内斗中过日子都是奢望。镇江紧邻南京,目睹了金陵城燕过王谢堂前,人道寄奴曾住,最终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两千年后,南京又一次做了首都,再一次面临亡天下的危机。此时的“邻居”镇江已不能置身事外。完节堂里的死水微澜被时代的惊涛骇浪打断,在玉石俱焚中,完节堂完成了新生。作者自然赞赏对旧的节烈观的推翻,以及剧烈变化的历史转折期,女性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对命运的自主选择。但微妙的是,作者特意让杨淑娴表达了以下意思:完节堂不仅是桎棝,同时也有收容漂泊女子、给以细致照拂的一面。我觉得,这折射的是作者对理想女性的勾勒:勇于迎新,又不武断否旧;换言之,感性和理性兼有。什么合理,肯定什么。这比一味的反反反,一味的骂骂骂更清醒、更有分量。这样的女性,也更让人敬重。
  这个故事里最让人动容的,是静秀倒下的那一刻。爬墙草就是静秀种的,她的真诚与善良让人怀恋,她短暂的一生注定会被读者所铭记。耳边仿佛能听到她渴望自由的清脆话语:“不过呢,我倒是想出去看看,贞节牌坊有没有都不要紧。”临终时说的那句“看见了外面……外面,要是真像你说得那样……多、好、啊……”让人不禁泪流。此外,威严慈祥的堂主叫人难忘;即使是秋婶,我们也很难苛责她什么,细想想这个人物也是可怜可悲的。陈二嫂有自己的挣扎和变化,火烧完节堂前后,她已脱胎换骨,绽放出刚烈的光华。那时的她和杨淑娴,更多是惺惺相惜了。
  分析了几位女性,最后,我不得不谈谈杨淑娴的未婚夫宋家林了。他忠于社会,却辜负爱人;逃避了婚姻的责任,却战死沙场完成了对民族的责任。一方面他是勇敢的,直面死亡。另一方面他又是怯懦的,不敢面对未完婚的妻子,连一晚的陪伴和一句解释都不肯留下(虽然“据说”他是被直接征召走了)。“她如果苦苦挽留,我是不是就没有勇气断然去战场,去牺牲了?”也许他心里曾闪过这样的想法。不得不说,《彼生》里的男性是不大可爱的,哪怕陈文龙对杨淑娴的爱慕,也像是荷尔蒙的成分多,比不得水生对颜明玉,喜欢的是完整的她,且一生守护,志同道合。
  
  此生
  来到了《此生》,这个故事貌似最平淡,却最有韵味,她离我们太近了,感同身受的程度也就最深。
  一场交通意外,于青桦失去了儿子吴恒,吴恒留下的那把银灿灿的小钥匙,成了《此生》的核心意象:打开的何止是箱子,还有重重心门。
  于青桦的丈夫吴永康很难说让人喜爱,即使在后面他与女主和解,与家庭和解,或许也与他的生存状态和解了,但我作为读者却不能与他和解。我能理解吴老太爱孙心切的苛刻,却不能原谅吴永康因意外丧子,就立刻站到妻子的对立面。孩子逝去,难道婚姻就该亮红灯?丈夫和妻子的白头到老竟然不是因为爱而仅是因为孩子?
  无奈的是,这并非作者夸大其辞,倒恐怕现实里吴永康才是生活的常态。
  女性一旦生儿育女,身份好似就只剩下了母亲一种。当于青桦看向那个熊猫玩偶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也许会想到自己的童年,那时她也是孩子,也曾感受到父母对她无私的爱。而现在她的孩子夭折了,与她有一定关系,她就成为理所当然被责难的对象。相比父母,丈夫、婆婆对她的感情含了多少杂质啊!作者的深刻在于,有这种认知的不仅是别人,甚至还包括于青桦她本人。从她感到的无限焦虑和自责能够感知,从她对家人的连番抨击尽力忍让也能感知。还好常路出现了。当不了妈妈,便做社会妈妈。她不仅重新找到了爱的方向,关键是还找回了母亲的身份,找到了家庭新生的契机——虽然从表面上看,曾引来激烈争吵。
  我没有丝毫否定社会妈妈的意思,社会妈妈的伟大无需多言,这个群体本就是爱和奉献的产物。我只是觉得社会发展到今天,还有一些对女性的不公、不谅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还有一些让人细思极恐的观念难以祛除,不能不说是种悲哀。
  《此生》的结局,除了刘丽赵岚离婚,相对较为圆满。多数人找到了心灵上的皈依。当小钥匙打开吴老太藏起来的小盒子,作者将最后的谜底揭开,里面是一封信,几样物件,还有送给妈妈的礼物:暖宝宝。母亲节快乐,妈妈!多么温暖的吴恒,以及,多么温暖的常路,多么温暖的两段母子情。常路的最大意义恰于此时突显:于青桦不只扮演妈妈的角色,也是常路的帮扶人、引领者。于青桦当会悟到,她的价值不只是又获得了母亲的身份,还有成功做到了善的播撒,和对身边一大批人的正向影响。为母诚可贵,但绝不能遮蔽了女性实现自我的其他可能,闪现光彩的其他面向。
  
  隐喻
  《三生》的故事被我以倒叙的形式讲完了,埋藏的隐喻也是时候浮出水面了:作者不仅想彰显暗处的女性,还想歌颂暗处的文化。
  于青桦选择的配偶会吹笛子,培养的义子成为作家,她自己也能与作家儿子见招拆招,构思出一个波澜起伏的故事,文化素养可见一斑;杨淑娴屡经忧患,却能在刚刚与陈二嫂较量过后,独自在宁静的夜晚学写新诗,文思泉涌;颜明玉对声音的敏感,到了万物皆能听出音律的地步,她从沿街小贩的叫卖中听出了旋律:“蒋雨轩说这怎么可能,颜明玉说万物皆带音律,你若在船上仔细听去,江水都在唱歌,只不过有时唱得不怀好意而已。”这一脉相传的正是文学艺术的慧根。进而,正如同男性中心的大历史中,女性在“暗处”;追名逐利的滚滚洪流里,文化何尝不在“暗处”?女性/文化同处于相对弱势,又同样坚韧不拔,代代不绝。
  常路在篇末说:“妈,爸爸,你们觉得吧?文学就是这么高贵、神奇,能把生生世世里最值得保存的人和事,用最匪夷所思的方式生生世世凝固下来。”在这里,暗处的女性早已与暗处的文化合而为一,化为这部小说的终极隐喻。作为世道人心的象征,“妈”、“爸爸”,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像文中的于青桦、吴永康一样,“笑着称是”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9
发表于 2025-8-20 11:04 |只看该作者
江小蝶 发表于 2025-8-20 10:43
前些日子做了个小手术,近期在休养生息阶段,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气血不足,不适合长时间阅读。特别来跟 ...

快点好起来,大伙等你归队呢。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8-20 10:43 |只看该作者

前些日子做了个小手术,近期在休养生息阶段,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气血不足,不适合长时间阅读。特别来跟你和陶公说一声。愿你们笔耕不辍,谅解我这个粉丝团的后进生。。。。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8-19 18:23 |只看该作者

确实角度尖新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8-19 18:23 |只看该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发表于 2025-8-18 19:59
任中堂(以及小型反派颜寿)的下场告诉我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成于义理,败于私欲。他和颜明玉的对比, ...

写得痛快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8-19 18:23 |只看该作者

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8-18 20:28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啊。!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8-18 19: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任中堂(以及小型反派颜寿)的下场告诉我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成于义理,败于私欲。他和颜明玉的对比,判若云泥。
^_^
评论中肯
击掌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5-8-18 18:40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角度,很绝!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