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江时的徐霞客,已经“双足不能行”,追随他多年的仆人顾行,卷了全部财物潜逃,又给他造成精神上的打击,抑郁不展,病情加重,起了归乡之意。 徐霞客于1639年二月(农历)十一日离开丽江,从鹤庆转剑川、江源、大理、保山,跨越澜沧江、怒江,翻越高黎贡山,至“极边第一城”腾冲。然后折头,从保山经凤庆、云县、巍山、弥渡,于当年8月回到鸡足山。一路的瘴烟湿毒,饱受了滇西峡谷的崎岖坎坷,到鸡足山后才知得了风湿病,然而,不幸的事接踵而来,跟随他多年的那个顾行,竟然开了他的箱子,拿了所有值钱东西,不辞而别。当时,寺僧们要将他追回,客说:"追或不能及,及亦不能强之必来,亦听其去而已矣。”只是“离乡三载。-主一仆,形影相依,一旦弃余于万里之外,何其忍也。”顾仆逃离,给霞客造成精神上的打击,从此抑郁不展,病情加重。读去而三年前出发时曾留下“吾荷一锸来,何地不可埋吾骨”的壮志而“大笑出门”的徐霞客,因在考虑“游记文稿”的整理和如何传世后人的问题后不禁发:“三教终不外五伦耶,吾先垄在澄江,今其归矣。"
在木增的安排下,由“鸡足山印经团”护送徐霞客东归。 与徐霞客经历了相识、相知的木增十分敬重徐霞客的人品和文品,在徐霞客离开丽江之后,徐木二人仍彼此牵挂,徐霞客游历途中还给木增寄来“翠生杯”。 在得知徐霞客因病思归后,曾请徐霞客编校过毕生著作以集结出版、流传后世的木增也看重徐霞客“日记”的存世与流传,体恤到徐霞客思归的想法。 为了更好地将徐霞客和他的文易送回江阴,木增对徐霞客东归进行了全面的谋划。因为崇祯十二年,张献忠进抵湖广,四川交界之地,准备西进。1640年就占据了四川多地。崇祯十三年的李自成进入河南,“饥民从之者达数万人,京畿震动。”木增说“值绿林抗道,水陆戒严”就是这个历史背景。因此,木增決定派出“鸡足山印经团”送徐霞客东归。鸡足山在明代属子五大佛教名山之列,安排他们护送徐霞客东归,一是有僧人的保护作用,二是人多可以互相照应,即便有人生病也可以替换,保证霞客安全东归。
在历经150天,徐霞客由官道经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黄冈,再经长江水道到达江苏镇江(京口),从无锡回到江阴老家。《徐霞客墓志铭》中述:丽江木守为饬舆从送归。转侧笋舆者百五十日,至楚江困甚,黄岗侯大令为具舟楫,六日而达江口,遂得生还,是庚辰夏间事也。 崇祯庚辰年就是1640年,木增将徐霞客连同他珍贵的游记资料也一并送到老家,为后来整理和较完整保存《徐霞客游记》创造了条件。
150天的东归行程,是丽江人用滑竿将徐霞客抬回去的。
1641年,回到故乡江阴一年之后,徐霞客就病逝了。其毕生旅行记录经后人整理编辑,形成《徐霞客游记》。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