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小塘游成都4 ——六指为挠痒
我是为了都江堰而去的成都,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前去瞻仰这个公元前256年建造,延用至今的水利工程。这个李冰父子以超时代的科学智慧建成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灌溉成都平原数百万亩土地,造就了天府之国。2021年后都江堰的灌区更已是拓展到了1100万亩,惠及3000万人口。李冰父子是足于传世万载的伟大之人。如果这样的工程放在现下,从项目建议到论证、立项、设计、资金申请、招投标、移民、施工,劳动上百成千的国家干部。又建许多条水坝和涵洞,用上几十台大功率的电机和水泵、闸门。建成后至少设置一个处级单位在此值守。现在游览区域也都会被高墙围起来,里面漂亮有办公楼和工作区,宽敞的马路,干部们的车辆在其间安稳地行驶。自动铁门的两边有粗壮的黄黑拒马护栏,门卫处有保安24小时威严尽职。李冰父子的方案放到现在九成九会被毙掉。人类在改造自然时,通常能无碍地利用天时、地利,而败在了“人和”。
我到达都江堰6号门后,即又是一场豪雨当头盖下。整个都江堰被笼罩在雨雾之中,像一幅展开的水墨画卷。整座水利工程在雨幕中深浅不一。远近的绿植膨胀成一团团墨迹,岷江翻着浊浪奔袭而过,鱼嘴像是卧在岷江的浊浪中前行中长鲸。雨幕上渐渐显化出“天人合一”四个超然的大字,于是这座2000多年的水利工程在大雨的灵力中活了过来,诉说着人类需要遵循的与自然最深邃的默契。
对着这样场景我不知道怎么用相机去攫取个中的灵蕴。尝试着拍了几张,画面都表现得很呆板,思虑许久也不得其法。我想这就是相机的局限吧?唉,好吧,是我无能,无力驾驭。
在二王庙,看到一块匾额,上书“成应刹那”。意思应该是:在瞬间得到感应开悟,生灭刹那,诸行无常,当下即永恒。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放在二王殿,和李冰父子又有什么关联。既然已经百思了,仍不得其解,那就不思了。日前也和孩子说,无需为他人的行为困惑,不用执着替他找缘由给自己一个解释,这不是你的工作,也没多大意义。已经替他人着想过了,只需理解自己的行为,把持住自己的观念,即可心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