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谁说刘项不读书?
查看: 1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说刘项不读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8-29 06:4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5-8-29 06:54 编辑

         四分之一的诗句,就把两个一脑门子反骨的“造反派”定义为不读书的货”?以讹传讹至今。《焚书坑》原文: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来自唐朝文学家章谒。章碣(836—905年),唐代诗人,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似乎很少有人提及章谒,以及他的诗作,闲来我晃荡半瓶水出来抛砖引玉,今天先放下。

   要说的是,章谒后世这首诗是如何“社死”了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也曾是读书的“文化人”。

   且不说刘邦如何乡野流氓,毕竟做到了汉高祖的位子上,若没两把刷子,不是个读书人腹中空空,可能么?

    项羽更是大英雄一枚,一首《垓下歌》终成绝命之唱: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诗概括了项羽平生的业绩和豪气,表达了他对美人和名驹的怜惜,抒发了他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显示出作者叱咤风云的气概,篇幅虽短小,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这也是有气魄的文化人能整出来的句子吧?多少不甘,多少无奈,多少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尽在其中。

   《焚书坑》也是一样,秦始皇焚书的时候,刘邦已经成人,已经度过了读书的黄金时间,焚书对刘邦几乎没有影响了,项羽也已成年,该读的书,也都读得七七八八了,所以焚书也不会影响到项羽。

    另外,秦始皇焚的书,是百家之言,尤其是儒家的学说,而刘邦和项羽,很少读儒家的书籍,所以,就算秦始皇在刘邦和项羽读书的黄金时间来焚书,大概也未必会影响到刘邦和项羽。

    事实上,在《史记》中,清楚地记载过刘邦读书,也清楚地记载过项羽读书,在很多细节处,都可以看出,刘邦读书读得很好,张良、陈平、陆贾、郦食其等饱学之士一点,刘邦就通了,甚至不点也会通。

   不仅刘邦和项羽读书,就连韩信这样的连饭都吃不上的人,也是读书的,读兵法的。

  
   所以,焚书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有的人连饭都吃不上,仍旧不放弃对知识的渴望,你把书给烧掉了,他们还是会想别的办法来继续学习知识。靠着焚书坑儒,就能巩固自己的王朝吗?秦皇显然也是跑偏了。


   既然历史证明刘邦项羽都是读书人,为何章谒笔下会出现:刘项原来不读书的诗句呢?章谒会不知道刘项都也是读书人的事实么?显然不是,认真的去看看章谒的诗作,就知道《焚书坑》更多的是嘲讽,是反讽,是对秦王的不屑的一种表达。章碣的这首诗,只是讽刺秦始皇瞎折腾,竟干些没用的事情。

      事实也证明,历史的车轮不会被“焚书坑”所阻挡,造反的刘项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不可一世的秦王朝提出了挑战而已。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8-29 14:58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说项羽的另外一句弃书捐剑的话,是说他读书不成,学剑也不成。
我去百度来看看。

‌原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